跳转到内容

扭棱十二面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扭稜十二面體
扭棱十二面體
扭棱十二面体
(单击查看旋转模型)
類別阿基米德立體半正多面體
對偶多面體五角六十面體
識別
名稱扭棱十二面體
參考索引U29, C32, W18
鮑爾斯縮寫
verse-and-dimensions的wikiaBowers acronym
snid在维基数据编辑
數學表示法
考克斯特符號
英语Coxeter-Dynkin diagram
node_h 5 node_h 3 node_h 
施萊夫利符號sr{5,3} 或

|- !style="background-color:#e7dcc3"|

|| ht0,1,2{5,3}
威佐夫符號
英语Wythoff symbol
| 2 3 5
康威表示法sD
性質
92
150
頂點60
歐拉特徵數F=92, E=150, V=60 (χ=2)
二面角3-3: 164°10′31″ (164.18°)
3-5: 152°55′53″ (152.93°)
組成與佈局
面的種類正三角形
正五邊形
面的佈局
英语Face configuration
(20+60){3}+12{5} [1]
頂點圖3.3.3.3.5
對稱性
對稱群I, 1/2H3, [5,3]+, (532), order 60
旋轉對稱群
英語Rotation_groups
I, [5,3]+, (532), order 60
特性
半正、手性英语Chirality (mathematics)
圖像
立體圖
扭棱十二面體
及其手性鏡像

3.3.3.3.5
頂點圖

五角六十面體
對偶多面體

展開圖

幾何學中,扭棱十二面体是一種半正多面體,由正三角形正五邊形組成[2],由於其具有點可遞的性質,因此屬於阿基米德立體[3],也是面數最多的阿基米德立體[4],其對偶多面體五角六十面體[5][6][7]

命名

這個形狀最早是由克普勒以拉丁文命名的,當時克普勒給出的名稱為dodecahedron simum[8][9],該名稱記載於1619的《世界的和諧》。考克斯特利用扭棱十二面體不僅可以由正十二面體扭棱而成,同時也可以用正二十面體扭棱而成,因此稱其為扭棱十二・二十面體snub icosidodecahedron)或扭棱截十二面體[10]。其兩種手性鏡像中,左旋稱為laevo[11]、右旋稱為dextro[5]

性質

扭棱十二面體是一種阿基米德立體,為正十二面體(或正二十面體)透過扭稜變換後的結果,在施萊夫利符號中可以用[12]或sr{5,3}表示。其具有兩個不同的手性幾何結構,兩者互為鏡像[13],互相組合後可以形成均勻複合體稱為二複合扭棱十二面體英语Compound of two snub dodecahedra,其凸包為大斜方截半二十面体[14]

構成元素

扭棱十二面體的展開動畫。

扭棱十二面體由92個面[15]、60個頂點和150條邊組成[16],在其92個面中有80個正三角形和12個正五邊形[17][18];60個頂點中,每個頂點都是4個正三角形和1個正五邊形的公共頂點,在頂點圖中可以用5.3.3.3.3來表示[19];150條稜中有60條稜是三角形和五邊形的公共稜、90條稜是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公共稜。

體積與表面積

若扭棱十二面體邊長為1,則其表面積為:

體積為:

其中 黄金分割率,而 是三次方程式 的唯一實數解,換言之 ,其值約為

二面角

扭棱十二面體有2種二面角,一種是正三角形與正三角形交角,另一種是正三角形與正五邊形交角。其中正三角形與正三角形交角角度約為164.175度[11][16]

而正三角形與正五邊形交角的角度約為152.9299度[11][16]

其中 定義如上。

頂點座標

若一扭棱十二面體邊長為一,且質心位於原點,則其頂點座標為下列式子的偶置換

  • ,且偶數加上正號
  • ,且奇數加上正號,左旋與右旋則為y座標相反[20][21]

正交投影

扭棱十二面體有3個特殊的正交投影[2],分別為於面上投影(兩種)和於稜上投影(一種),其中「在正三角形面上投影」以及「在正五邊形面上投影」其對稱性對應於A2 和 H2的考克斯特平面[22]

正交投影
投影於 正三角形面 正五邊形面
立體圖
骨架圖
投影對稱性 [3] [5]+ [2]
對偶投影

幾何關聯

正十二面體、小斜方截半二十面体以及扭棱十二面體

扭棱十二面體可以透過將正十二面體的正五邊形面往外拉,直到完全不接觸後,原本的頂點位置填入三角形,剩下的部分用三角形補滿來構造。而將正十二面體往外拉時,在某個適當的位置時,原本正五邊形與正五邊形的公共稜的位置則可以擺上正方形,此時則會構成小斜方截半二十面体[23]

均勻交錯變換的大斜方截半二十面体

而要產生扭棱的形式則需要在將正五邊形面往外拉時稍微有一點旋轉,並只用三角形填滿空隙,而五邊形旋轉的方向不同可以產生手性鏡像[24]

扭棱十二面體也可以經由大斜方截半二十面体透過交錯變換來構造,但構造出的扭棱十二面体並非所有面都是正多邊形,其結果稱為截角大斜方截半二十面體,其與扭棱十二面體有著相同的拓樸結構。

相關多面體與鑲嵌

扭棱十二面體正十二面體(或正二十面體)經過扭棱變換後的結果,其他也是由正二十面體透過康威變換得到的多面體有:

正二十面体家族半正多面体
對稱群: [5,3]英语Icosahedral symmetry, (*532) [5,3]+, (532)
node_1 5 node 3 node  node_1 5 node_1 3 node  node 5 node_1 3 node  node 5 node_1 3 node_1  node 5 node 3 node_1  node_1 5 node 3 node_1  node_1 5 node_1 3 node_1  node_h 5 node_h 3 node_h 
{5,3} t0,1{5,3} t1{5,3} t0,1{3,5} {3,5} t0,2{5,3} t0,1,2{5,3} s{5,3}
半正多面体对偶
node_f1 5 node 3 node  node_f1 5 node_f1 3 node  node 5 node_f1 3 node  node 5 node_f1 3 node_f1  node 5 node 3 node_f1  node_f1 5 node 3 node_f1  node_f1 5 node_f1 3 node_f1  node_fh 5 node_fh 3 node_fh 
V5.5.5 V3.10.10 V3.5.3.5 V5.6.6 V3.3.3.3.3 V3.4.5.4 V4.6.10 V3.3.3.3.5

扭棱十二面體的頂點為4個正三角形與1個正五邊形的公共頂點,頂點圖計為3.3.3.3.5,在考克斯特符號中可以用node_h 5 node_h 3 node_h 來表示,其中,正五邊形可以替換為其他多邊形,而構成一個無窮序列。其他頂點圖也為4個正三角形與1個正n邊形的公共頂點(頂點圖:3.3.3.3.n)、考克斯特符號計為node_h n node_h 3 node_h 的多面體如下表所示。特別地,這些幾何形狀都具有 (n32) 的旋轉對稱性,當n為6時,幾何體退化成平面的無限面體,為一種半正平面鑲嵌[25],n達到7或以上時,幾何結構則成為雙曲鑲嵌圖[26];而n為2時,其原像退化為三角形二面體,而n為1或更低時,則該形狀不存在。

扭棱鑲嵌對稱性 n32 的變種: 3.3.3.3.n
對稱性
n32英语Orbifold notation
球面鑲嵌英语List of spherical symmetry groups 歐氏鑲嵌英语List_of_planar_symmetry_groups 緊湊雙曲 仿緊雙曲
232 332 432 532 632 732 832 ∞32
考克斯特記號 node_h 2 node_h 3 node_h  node_h 3 node_h 3 node_h  node_h 4 node_h 3 node_h  node_h 5 node_h 3 node_h  node_h 6 node_h 3 node_h  node_h 7 node_h 3 node_h  node_h 8 node_h 3 node_h  node_h infin node_h 3 node_h 
扭稜圖 扭稜三角形二面體 扭稜正四面體 扭稜立方體 扭稜十二面體 扭稜六邊形鑲嵌 扭稜三階七邊形鑲嵌 扭稜三階八邊形鑲嵌 扭稜三階無限邊形鑲嵌
頂點圖 3.3.3.3.2 3.3.3.3.3 3.3.3.3.4 3.3.3.3.5 3.3.3.3.6 3.3.3.3.7英语Snub triheptagonal tiling 3.3.3.3.8英语Snub trioctagonal tiling 3.3.3.3.∞英语Snub triapeirogonal tiling
扭稜對偶
頂點佈局英语Vertex configuration V3.3.3.3.2 V3.3.3.3.3 V3.3.3.3.4 V3.3.3.3.5 V3.3.3.3.6 V3.3.3.3.7英语Order-7-3 floret pentagonal tiling V3.3.3.3.8英语Order-8-3 floret pentagonal tiling V3.3.3.3.∞
扭稜立體
原像
正四面體

立方體

正八面體

正十二面體

正二十面體
扭稜
扭棱四面體
sr{3,3}
扭棱立方体
sr{4,3}
扭棱八面體
sr{3,4}
扭棱十二面体
sr{5,3}
扭棱二十面体
sr{3,5}
完全扭稜
完全扭稜四面體
β{3,3}

完全扭稜立方體
β{4,3}

二複合二十面體
β{3,4}

完全扭稜十二面體
β{5,3}

完全扭稜二十面體
β{3,5}

扭棱十二面體圖

扭棱十二面體圖
5階對稱性
顶点60
150
自同构群60
属性哈密顿正則

在圖論的數學領域中,與扭棱十二面體相關的圖為扭棱十二面體圖,是扭棱十二面體之邊與頂點的圖英语1-skeleton,是一種阿基米德圖英语Archimedean graph[27]。由於其可以找到哈密頓迴路因此也是一種哈密顿图

扭棱十二面體圖

参见

參考文獻

  1. Jayatilake, Udaya. Calculations on face and vertex regular polyhedra. Mathematical Gazette. March 2005, 89 (514): 76–81. 
  2. Williams, Robert. The Geometrical Foundation of Natural Structure: A Source Book of Design.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79. ISBN 0-486-23729-X.  (Section 3-9)
  3. Cromwell, P. Polyhedra.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1997: 79–86 Archimedean solids. ISBN 0-521-55432-2. 
  1. ^ 中華民國第54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第三名 滾動奇跡 (PDF). 高雄市立五福國民中學. [2018-09-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17). 
  2. ^ 2.0 2.1 The Snub Dodecahedron. eusebeia.dyndns.org. 2018-02-06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3. ^ Cromwell, P. Polyhedra, CUP hbk (1997), pbk. (1999). Ch.2 p.79-86 Archimedean solids
  4. ^ ミラーボール2をつくる. d.hatena.ne.jp.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7). 面の数は多そうだが(正五角形と正三角形の合計92) 
  5. ^ 5.0 5.1 Weisstein, Eric W. (编). Snub dodecahedron. at MathWorld--A Wolfram Web Resource. Wolfram Research, Inc. (英语). 
  6. ^ Weisstein, Eric W. (编). Pentagonal hexecontahedron. at MathWorld--A Wolfram Web Resource. Wolfram Research, Inc. (英语). 
  7. ^ いくろ こたろ. ねじれ立方体,ねじれ12面体の双対多面体. geocities.jp. 2009-03-14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日语). 
  8. ^ Johannes Kepler. Harmonices Mundi. Tampachius, Linz. 1969. 
  9. ^ Weissbach, B. and Martini, H. "On the Chiral Archimedean Solids." Contrib. Algebra and Geometry 43, 121-133, 2002.
  10. ^ 何永安. 阿基米德多面體的視覺化 (PDF). 中華大學 應用數學學系(所). [2018-09-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8-30). 
  11. ^ 11.0 11.1 11.2 Archimedean Solids: Snub Dodecahedron (laevo). dmccooey.com.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1). 
  12. ^ Wenninger, M.J. Spherical Models. Dover Publications. 2014: p.53 [2018-09-16]. ISBN 97804861436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13. ^ Snub Dodecahedron Calculator. rechneronline.de.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14. ^ Skilling, John, Uniform Compounds of Uniform Polyhedra, Mathematical 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76, 79: 447–457, MR 0397554, doi:10.1017/S0305004100052440 
  15. ^ 捩れ十二面体 [3,3,3,3,5] Snub Dodecahedron. biglobe.ne.jp. [2018-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0). 
  16. ^ 16.0 16.1 16.2 Archimedean Solids: Snub Dodecahedron (dextro). dmccooey.com.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2). 
  17. ^ Gijs Korthals Altes. Paper Snub Dodecahedron. korthalsaltes.com.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18. ^ 多面体の模型. ds.cc.yamaguchi-u.ac.jp.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19. ^ Robert Webb. Snub Dodecahedron. software3d.com.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20. ^ Data of Snub Dodecahedron (dextro). dmccooey.com.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31). 
  21. ^ Data of Snub Dodecahedron (laevo). dmccooey.com.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30). 
  22. ^ Coxeter Plan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More Coxeter Plan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約翰·史坦布里奇英语John Stembridge
  23. ^ Lambert M. Surhone, Miriam T. Timpledon, Susan F. Marseken. Snub Dodecahedron. Betascript Publishing. 2010-08-12. ISBN 978-613-1-19412-2. 
  24. ^ Popko, E.S. Divided Spheres: Geodesics and the Orderly Subdivision of the Sphere. CRC Press. 2012: 183 [2018-10-17]. ISBN 9781466504301. LCCN 2011048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7). 
  25. ^ Laughlin, D.E. and Hono, K. Physical Metallurgy. Elsevier Science. 2014: 17 [2018-10-17]. ISBN 9780444537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7). 
  26. ^ Klitzing, Richard. s3s7s, hyperbolic snub triheptagonal tiling. bendwavy.org.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5). 
  27. ^ Read, R. C.; Wilson, R. J., An Atlas of Graph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69, 199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