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斯佩格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大卫·斯伯格
戴维·斯佩格尔
出生1961年3月25日 编辑维基数据 (63歲)
羅徹斯特 编辑维基数据
學位哲學博士 编辑维基数据
就讀學校
職業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编辑维基数据
僱主
獎項海伦·B·华纳天文学奖丹尼·海因曼天文物理學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邵逸夫獎自然科學十人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 编辑维基数据
網站http://www.astro.princeton.edu/~dns 编辑维基数据

戴维·纳撒尼尔·斯佩格尔(英語:David Nathaniel Spergel,1961年3月25日),美国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以在WMAP(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上的工作而知名。他是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团队的一员,并一直在处理从空间传回的数据。

生平

斯伯格出生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曾就读于纽约州亨廷顿的约翰·格伦高中。1982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天文学学士学位,以最优异成绩毕业。1983年,他成为了牛津大学的访问学者。

1984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天文学硕士学位。1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的天体物理学影响》。[1]

2016年,斯伯格加入了西蒙斯基金会弗拉泰伦研究院,成为了计算天体物理中心的创始主任。[2]

研究方向

斯伯格的研究兴趣包括搜索邻近恒星的行星、研究宇宙的形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2]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卫星是他研究的主要焦点。[3]他的WMAP的论文曾是当时[何时?]所有物理学[4] 和空间科学新论文中被引最多的。[5]2001年6月30日,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发射成功。

斯伯格的毕业论文研究了暗物质。2000年,斯伯格和普林斯顿的同事保罗·斯泰恩哈特提出了强自相互作用暗物质 (SIDM) 的概念。[6]

此外,斯伯格等正在开发使邻近恒星的类地行星直接成像的新技术。

社会兼职

斯伯格是麦克阿瑟研究员,是美国航天局咨询理事会成员、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查尔斯·杨天文学教授和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曾任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W.M.凯克杰出访问教授。

斯伯格在WFIRST(宽场红外空间望远镜)的发展中扮演了领导角色[2],后者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在2020年代中期的空间登陆计划。

奖项和荣誉

1994年,他被授予海伦·B·华纳天文学奖

2010年,他与查尔斯·本内特莱曼·佩吉共同获得了邵逸夫天文学奖,奖励他们在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上的工作。

2014年12月18日,斯伯格被列为自然杂志最重要的十人之一,同被提名的包括玛丽安·米尔札哈尼拉迪卡·纳格帕尔和其他人。[7]

2015年,他与马克·卡米翁科夫斯基共同获得丹尼·海因曼天体物理学奖,"为他们对宇宙微波背景涨落的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使得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他与查尔斯·本内特莱曼·佩吉等人共同获得了2018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8]

学生

知名学生有朱丽安·达康顿、阿莉·皮特斯、约瑟夫·欣纳维和何兆鎏等。[9]

轶事

斯伯格是一个狂热的自行车滑雪爱好者。[原創研究?]

参考文献

  1. ^ Michael D. Lemonick. Echo of the Big Bang. Princeton UP. 2003: 75–77. 
  2. ^ 2.0 2.1 2.2 David Spergel, Ph.D. Director,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Astrophysics, Flatiron Institute. [2017年12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3. ^ Billy Goodman, "Big Days for the Big Bang". Princeton Alumni Weekly. 2002: 441ff. 
  4. ^ 存档副本.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5. ^ 存档副本.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7). 
  6. ^ Spergel, D.N.; Steinhardt, P.J.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or Self-Interacting Cold Dark Matter. Phys. Rev. Lett. 2000, 84 (17): 3760–3763 [2017-12-15]. Bibcode:2000PhRvL..84.3760S. PMID 11019199. arXiv:astro-ph/9909386可免费查阅. doi:10.1103/PhysRevLett.84.37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7. ^ Gibney, E.; Leford, H.; Lok, C.; Hayden, E.C.; Cowen, R.; Klarreich, E.; Reardon, S.; Padma, T.V.; Cyranoski, D.; Callaway, E., Nature's 10 Ten people who mattered this year., Nature, December 18, 2014, 516: 311–319, Bibcode:2014Natur.516..311., PMID 25519114, doi:10.1038/516311a 
  8. ^ Laureates 2018.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9. ^ 戴维·斯佩格尔數學譜系計畫的資料。

拓展阅读

  • 比利·古德曼,"大爆炸理论的重要日子" 普林斯顿毕业生周刊 (2002年) pp441ff 在线
  • 当代传记年鉴 (H.W.威尔逊公司,2005年) 卷66 pp 535-3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