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文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台灣文庫

台灣文庫,成立於1901年,是日治時代台灣第一座公共圖書館,也被視為目前國立臺灣圖書館最早的前身。

台灣自清代以來就有大家世族的私人藏書,不過並未對外開放。1898年,當時的台灣日報記者栃內正六,動了創立圖書館的念頭。該報社社長守屋善兵衛大為贊同,並且聲明願意提供其本身所藏圖書以資贊助。於是官民多人在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官邸開了「台北圖書館發起人會」。當時之發起人共有官民:石塚英藏藤田嗣章堀內文次郎松岡辨木村匡町田則文、栃內正六、草場謹三郎、守屋善兵衛、木下新三郎大島邦太郎兒玉善八等八位。他們認為,台灣當時民智未開,公共道德落後;要矯正弊端,必須由研究自修開始。「所謂研究自修途徑,唯有設置公共圖書館,也別無他途」。於是會中議決通過「創辦圖書館案」,並於隔年以慶祝日本皇太子嘉仁之名義,向民眾捐募基金、現款、圖書,其中一部份書籍,為日後創立石坂文庫石坂莊作所贈與,石坂莊作也被稱為國立臺灣圖書館的開山祖師。1901年,台灣文庫在淡水館正式開幕。

台灣文庫一開始藏書有6000餘冊,後擴展至一萬多冊。台灣文庫為了維持圖書館的正常運作,援引日本圖書館舊例,訂出了普通及特別閱覽的收費標準,收費金額分別為三錢、五錢,士兵與巡察(警察)半價優惠。不過因為台灣當時的生活水準普遍低落,因此利用率不高。1901年全年,台灣文庫的閱覽人數1680人;1902年全年更降到762人,平均每天只有2個人到館。加上日後的「市區改正」及房屋腐朽,1906年8月16日淡水館被拆除,「臺灣文庫」關閉,圖書移交「東洋協會臺灣支部」來保管。該批圖書本來收藏在新公園中的「天后宮」,後來移動到大稻埕六館街板橋富豪林本源商號所有之房屋內,日後為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接收。目前剩餘約三千冊的圖書,由國立臺灣圖書館保管,為重要的日治時代史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