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之乱
此條目可参照蒙古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
牛年之乱 | |||||||
---|---|---|---|---|---|---|---|
蒙古-中國戰爭的一部分 | |||||||
参加战斗的蒙古士兵 | |||||||
| |||||||
参战方 | |||||||
博克多蒙古 內蒙古的泛蒙古主義者 | 中華民國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芒來巴特爾貝子達木丁蘇隆 貝子級輔國公其木德策仁(Чимидцэрэн) 副大臣沁珠圖格勒圖公海山 副大臣巴布扎布 副大臣、畢希熱勒圖貝子那遜阿爾畢吉呼 大臣、公索諾木多爾濟(Сономдорж) 副大臣、朱特格勒圖公松木彥 | 王懷慶 | ||||||
兵力 | |||||||
博格達汗國軍隊、內蒙古志願軍約10000人 |
士兵70000人 大炮146門 機關槍80~90挺 | ||||||
伤亡与损失 | |||||||
約400人死亡 60人被俘 48人受傷 |
3795人死亡 76人被俘 |
牛年之乱[2],也称丑年之乱,蒙古國稱之為五路戰爭(蒙古語:Таван замын байлдаан)或內蒙古解放戰爭(Өвөр монголыг чөлөөлөх дайн),指的是1913年发生的外蒙古博克多汗國进攻内蒙古地区的战争。[3]战争发生于乌泰等内蒙古王公响应外蒙古独立之后,最终在北洋政府和俄国压力下,蒙古军队撤回外蒙古。
经过
背景
辛亥革命后,1911年12月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在库伦称帝,宣布外蒙古独立,建立「共戴蒙古国」(史称博克多汗国)。1912年初,包括内札萨克蒙古的大多数王公均派员向新成立的蒙古国家表示了效忠,包括昭烏達盟12个旗中的7个旗、伊克昭盟7个旗中的5个旗、锡林郭勒盟全部10个旗、烏蘭察布盟全部6个旗、卓索圖盟5个旗中的2个旗、哲里木盟10个旗中的6个旗。共36个旗,其中昭乌达盟包括早已致书归顺的翁牛特右翼旗王公“赞巴勒诺尔布”,而哲里木盟虽列7个,但闲散科尔沁郡王“那兰格锊勒”并非扎萨克,所以排除。内蒙古各地的王公夹在博克多汗的蒙古国和中国北洋政府之间,处境微妙,大部分人虽然接受了外蒙古的官衔册封,但在1912年8月袁世凯颁布《蒙古待遇条例》後,也被民国政府以「翎赞共和」名义表彰和晋封爵位。[4]
外蒙古发兵南下
1913年6月中国爆发了二次革命。博克多汗国发兵三路南下进攻内蒙古:[5]
- 东路由伊犁镇国公松木彦、东蒙古镇东将军巴布扎布、梁魁苏带领七、八千人,从达里冈爱牧场沿锡林郭勒盟东北部、昭乌达盟的林西一线进攻内蒙古东南及东北部;
- 中路由原科尔沁左翼后旗王公那逊阿尔毕吉呼、呼伦贝尔达木丁苏伦带领4000余人,沿张家口至库伦的张库大道进攻内蒙古中部;
- 西路由土謝圖汗部盟长察克都爾札布和东蒙的海山、锡勒图喇嘛(即布和布彦)、陶克陶胡、班第达(即王德呢吗)等率领数千人,进攻内蒙古西部。
- 新疆阿尔泰方向,海山率三千人
北洋军的部署
北洋政府军事部署:[6]
- 吉林护军使孟恩远调3000人,协同吴俊升留下的巡防队马步九营,加强洮辽方向的防御
- 热河都统、毅军军统姜桂题督师15个营出关10月17日抵朝阳,以巡防队5个营留驻朝阳,亲率5个营赴赤峰,另以5个营驰援林西。
- 察哈尔副都统兼多伦镇守使傅良佐,7月底王怀庆接任多伦镇守使
- 察哈尔都统、陆军第一师师长何宗蓮
- 支队司令李奎元率步骑兵各两营,炮兵、机关枪兵各一连,5月开赴西苏尼特旗(今锡林郭勒盟温都尔庙)前线,进攻受挫。李奎元和骑兵团一营营长均受重伤,“全军哗溃”。何宗莲命独立骑兵团曹团长暂代支队司令,率步兵三营、骑兵一营又四个连,于镶黄旗、大马群山、马王庙(今哈音海尔瓦庙)、太仆寺旗、察罕霍罗(今化德东南35公里)一线防御。5月22日,的绥远东路司令陈希义派往攻西苏尼特,中途与敌遭遇,因弹粮不济,又退回防御。张绍曾为了防止该敌与西路叛军会合,便调中路之进攻西苏尼特、滂江等地。参谋部、陆军部增调
- 第二十师混成团赴阳高加强后方防御
- 6月混成第五旅卢永祥为察防前敌总司令出张家口,驻马王庙(今哈音海尔瓦庙)。9月,卢部作战失利,退守托罗盖,被袁世凯“褫去中将(衔),责令戴罪立功”。
- 淮军、保卫军以及山西、宣化巡防队和巡警、绿营等
- 绥远将军張紹曾
战争结束
1913年8月二次革命结束。9月,北洋政府调步骑兵12个营增援,挫败外蒙军攻势。在俄罗斯帝国的调停下。1913年11月5日,中俄签署《中俄声明文件》五条和《中俄声明另件》四条,俄国承认中国在外蒙古的宗主权;中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不干涉外蒙古内政,不在外蒙古驻兵和派置文武官员。[7]1913年底,外蒙军全部退回。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 ^ Таван замын байлдаан. Монголын түүх. [2024-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 ^ 《内蒙古自治区志•大事记》民国2年上(公元1913年)
- ^ 周太平:“二十世纪前期内蒙古政治变迁史研究──丑年之乱考”,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ISBN 9787531165088。
- ^ 汪炳明. 关于民国初年表示归顺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政权的内蒙古盟旗、王公. 《蒙古学信息》. 1996.
- ^ 俄罗斯东方学研究所研究员 E·A·别洛夫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陈春华译:“1912年至1913年期间喀尔喀军队进犯内蒙古”,《蒙古史研究(第八辑)》 2005年。
- ^ 阿拉坦巴根:《1913年锡林郭勒—察哈尔战事初探》,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 ^ 褚德新 梁德主编:《中外约章汇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28-4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