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四軍第2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四軍第2師
新四軍臂章
存在時期1941年-1945年9月
種類游擊隊
功能正式武裝團體
駐軍/總部蘇北、皖南
參與戰役國共內戰
對日抗戰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張雲逸羅炳輝
標識
臂章新四軍標章

新四軍第2師,全稱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二師皖南事變後由江北指揮部及所屬部隊編成,師長張雲逸,政委鄭位三,下轄第4、第5、第6旅和津浦路東、西兩個聯防司令部。最初全師共18000餘人[1]

概述

1945年10月,新四軍第2師師長羅炳輝率第4、第5旅北進山東,途徑曲阜,在孔廟大成殿留影。

皖南事變爆發後,1941年1月,該師由活動於淮河以南、長江以北、津浦路西側的江北指揮部及所屬部隊編成,在淮南地區堅持抗日[2]。該師成立後,立即投入激烈的反掃蕩戰鬥中,先後取得粉碎日偽軍對半塔集的掃蕩,打退反共軍對路西大橋地區的進攻等勝利,鞏固了淮南等抗日根據地。1942年2月,成立淮南軍區,第2師兼軍區機關。1943年春,羅炳輝任師長兼司令員,譚震林兼政委,韓振紀任參謀長,肖望東任政治部主任。路東、路西兩個聯防司令部分別改為路東、路西軍分區,分別由第5、第6旅兼兩個軍分區。同年秋,第6旅番號取消後,由第4旅兼路東軍分區,第5旅兼路西軍分區。這一年,第2師一面開展大練兵運動,提高部隊戰鬥力,開闢了楊州以西甘泉地區。

1944年開展攻勢作戰,襲擊盱眙定遠兩城,攻克據點多處[3]。11月,擊退國軍對占雞崗地區的進犯。隨即重建第6旅。1945年2月,與新四軍第4師相配合,粉碎日軍控制淮河下游和三河水上交通的企圖。4月,連續攻擊盱蚌公路沿線的日偽軍,拔除津里、石壩等據點多處。8月,舉行反攻,先後收復定遠縣天長縣來安縣嘉山縣盱眙縣六合縣等縣城,爭取六合3000餘偽軍起義。接著向懷遠縣推進。9月2日以後,第2師繼續攻克滁縣以南9個車站,破壞了浦口至滁縣段津浦路。第2師在抗戰中殲日偽軍20000餘人,部隊發展到30000餘人。9月,師部奉命率第4、第5旅北上魯南,與新四軍第4師第9旅合編為新四軍第4縱隊。原淮南軍區部隊編為獨立旅和第3、第4軍分區[4]

最初編制

參考文獻

  1. ^ 鄭建英,陳文柱主編.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辞典. 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 1991.06: 127. ISBN 7-80557-384-0. 
  2. ^ 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編. 铁流 25.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 2013.08: 431–435. ISBN 978-7-5065-6658-2. 
  3. ^ 《新四軍戰史》編委會編. 新四军征战日志.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15.08: 342. ISBN 978-7-5065-7026-8. 
  4. ^ 黃玉章等主編. 军队建设大辞典.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4.01: 754. ISBN 7-5080-0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