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區位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區位論(德語:Standortstheorie,英語:location theory),又稱區位理論,是關注經濟活動地理區位的理論,已成為經濟地理學區域科學空間經濟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區位論要解決的是經濟活動的地理方位及其形成原因的問題。區位論——像個體經濟學一樣——假設行為的主體為自身的利益而活動。因此,企業的區位選擇是為利潤最大化,而個體的區位選擇是為了利益的最大化。

簡史

區位論的開創以德國經濟地理學家約翰·海因里希·馮·杜能於1826年發表的著作《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第一卷為標誌。[1] [2]著名區域學家Walter Isard稱杜能為「區位論之父」。[3]在《孤立國》中,杜能指出運輸貨物的花費會消耗一些李嘉圖經濟租。因為運送產品將會產生運費,當然經濟租、貨物的種類、土地使用類型和程度與市場無關。

從杜能開始到克里斯塔勒的著作《地圖的中心說》(1933年,其理論現在常被理解為中心地理論)為止,區位論似乎被德國所壟斷。其中,阿爾弗雷德·韋伯的貢獻較為顯著。韋伯於1909年出版《工業區位論》[4]

參考資料

  1. ^ Thünen, Johann Heinrich von. 1783-1850. Der Isoleirte Staat in Beziehung auf Landwirthschaft und Nationalökonomie, oder Untersuchungen über den Einfluss, den die Getreidepreise, der Reichtum des Bodens und die Abgaben auf den Ackerbau ausüben, Vol. 1,.Der Isolierte Staat..., Vol II: Der Naturgeässe Arbeitslohn und dessen Verhältnis zum Zinsfuss und zur Landrente, Part 1(1966年由Carla M. Wartenberg以Isolated State.為題將其中的一部分翻譯成英語。)參見Scott Crosier's Johann-Heinrich von Thünen: Balancing Land-Use Allocation with Transport Co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Dempsey, Bernard W. 1960. The Frontier Wage Chicago: Loyola University Press. In pages 187-367 Dempsey has translated von Thünen 1863 piece Der Isolierte Staat, Vol II, Part 2 as The Isolated State in Relation to Agriculture and Political Economy, Vol. II: The Natural Wage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Rate of Interest and to Economic Rent.
  3. ^ Isard (1956, p. 27).
  4. ^ Weber, Alfred. 1929. (由卡爾·約阿希姆·弗里德里希翻譯自韋伯1909年的著作). 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ie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參見 David Fearon's Alfred Weber: 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ies, 190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延伸閱讀

  • 杜能; 吳衡康譯.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6 [1826] (中文). 
  • 韋伯·A; 李剛劍 陳志人 張英保 譯. 工业区位论.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7 [1905]. ISBN 7-100-01738-6 (中文). 
  • 克里斯塔勒; 常正文等譯. 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8 [1968]. ISBN 7-100-01888-9 (中文). 
  • 廖什; 王守禮譯. 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5 [1954]. ISBN 7-100-01443-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