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米歇爾·佩塞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米歇爾·佩塞爾
米歇爾·佩塞爾,2010
出生(1937-02-11)1937年2月11日
法國巴黎
逝世2011年10月7日(2011歲—10—07)(74歲)
法國巴黎
職業民族學家,作家
活躍時期1958–2006

米歇爾·喬治·弗朗索瓦·佩塞爾(法語:Michel Georges François Peissel,1937年2月1日—2011年10月7日)是一位法國民族學家、探險家和作家。[1]他寫了二十本關於他在喜馬拉雅西藏探險的作品。佩塞爾是探險家俱樂部的榮譽退休成員,也是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會員。

生平

佩塞爾是一位法國外交官的兒子,父親被派往倫敦後在英國長大,從小就會說英語。他後來精通多種語言,包括藏語[1]他在牛津大學哈佛商學院學習了一年,並在巴黎索邦大學獲得了藏學博士學位。

初次旅行

1958年,21歲的佩塞爾在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海岸探索,沿着海岸走了200英里(320公里)來到伯利茲,途中發現了14處未記錄的瑪雅考古遺址。[2]這段旅程改變了他的生活,也是對金塔納羅奧州的一次描述,揭示了一個「chicleros」、「cocaleros」和瑪雅漁民統治着北美廣大且大部分未開發地區的世界。今天,數百萬度假者住在佩塞爾曾經走過的地方,他經常幽默的為我們描述許多關於當代瑪雅文化的故事。一年後,他離開了哈佛商學院,決定學習民族學,探索西藏和喜馬拉雅山脈最後未知的地區。

喜馬拉雅探險

佩塞爾穿越過的喜馬拉雅地區

1959年,佩塞爾組織了他第一次走出哈佛的喜馬拉雅探險隊,研究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夏爾巴人[3]

1964年,他開始穿越喜馬拉雅山,探索一個只會說藏語的小王國——木斯塘王國,它的身份沒有引起學者和公眾的關注。他對這次探險的描述《木斯塘:失落的藏族王國》(Mustang: A Lost Tibetan Kingdom)於1967年出版,成為國際暢銷書。

在木斯塘探險之後,佩塞爾與其他28人前往藏族世界最偏遠的地區。1968年,他們成為第一批穿越不丹並研究其鮮為人知的東部地區的外國人之一。隨後,他對克什米爾藏斯卡進行了第一次詳細研究,隨後研究了巴爾蒂斯坦拉達克的米納羅(Dards)部落,同時試圖精確定位希羅多德的「掘金蟻之地」。

1973年,他乘坐氣墊船穿越了安納布爾納峰道拉吉里峰之間的喜馬拉雅山。後來,在發明了第一艘單扇氣墊船並獲得專利後,他乘坐氣墊船在印度恆河上航行,也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東岸航行。他喜歡說自己是「激流射擊運動的先驅」。

1986年,他成為第一批進入西藏熱帶地區扎日神山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外國人之一。

1994年,他帶領一支探險隊,沿着扎曲尋找湄公河難以捉摸的源頭,認為他發現了亞洲第三長河的源頭。[4]十年後,中日探險隊證明,地理源頭(離海最遠)位於白湄公河的源頭——扎阿曲,衛星照片顯示,扎阿曲比佩塞爾所稱的歷史源頭長4500米。因此,與密西西比河黃河和無數其他河流一樣,湄公河被認為具有地理源頭和歷史源頭。

1995年,在之前對西藏馬種進行調查和研究後,他發現了囊謙馬,並與獸醫學者伊格納西·卡薩斯博士(Dr Ignasi Casas)組織了一次探險,最終發現了一種未知的古老馬種:類烏齊馬[5]

從尤卡坦到伯利茲

1987年,佩塞爾與墨西哥考古學家一起建造了一艘巨大的瑪雅獨木舟,沿着尤卡坦半島和伯利茲海岸划槳航行了500英里(800公里),以展示在10世紀瑪雅低地城市崩潰中,Chontal Itzas在海上商業中的作用。

瓦良格人之路=

1989年,佩塞爾建造了一艘維京長船的複製品,與六名船員一起划船,沿着道加瓦河逆流而上,沿着第聶伯河向下航行2,400公里(1,500英里) ,從波羅的海黑海穿越蘇聯;這是一次旨在重現8世紀基輔羅斯的創立者瓦良格人的探險。[6]

影片

佩塞爾製作、執導或發起了22部關於其探險的紀錄片,其中包括1980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四集系列電影《藏斯卡,地球上最後的地方》(Zanskar,the Last Place on Earth),以及史密森尼藝術與娛樂頻道(Smithsonian)關於湄公河源頭的探險特輯。其他電影和視頻可在法國國家檔案館網站上查看。 (IN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婚姻與子女

米歇爾·佩塞爾第一次婚姻與瑪麗·克萊爾·德·蒙塔尼亞克(Marie Claire de Montaignac)育有兩個兒子(Jocelyn和Olivier),然後第二次婚姻與米西·艾倫(Missy Allen)育有一個女兒(Octavia)和一個兒子(Morgan)。他與羅斯琳·勒布里斯結婚,並育有一子(瓦倫丁)。

著作

  • The Lost World of Quintana Roo. New York: E.P. Dutton, 1962; and Hodder and Stoughton, 1964
  • Tiger for Breakfast:the story of Boris of Katmandu. E.P. Dutton, 1966; and Hodder and Stoughton, 1967
  • Mustang: a Lost Tibetan Kingdom. New York: E.P. Dutton, 1967; and London Collins-Harvill, 1968
  • Lords and Lamas. London: Heinemann, 1970
  • The Cavaliers of Kham, the secret war in Tibet. London: Heinemann, 1972; and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73
  • The Great Himalayan Passage. Collins 1974, and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75
  • Himalaya, continent Secret. Paris: Flammarion, 1975
  • Les Portes de l'Or. Paris: Robert Laffont, 1978
  • Zanskar the Hidden Kingdom. New York: E.P. Dutton, 1979; and London: Collins-Harvill, 1980
  • The Ant's Gold, discovering the Greek Eldorado. London: Collins-Harvill, 1984
  • Royaumes de l'Himalaya. Paris: Bordas & Fils, 1986
  • Itza, le mystere du Naufrage Maya. Paris: Robert Laffont, 1989
  • La Route de l'Ambre. Paris: Robert Laffont, 1992
  • 《最後一片荒蠻之地:湄公河源頭的發現》The Last Barbarians, the discovery of the source of the Mekong. New York: Henry Holt & Company, 1997; and London Souvenir Press, 1998
  • Le Dernier Horizon. Paris: Robert Laffont, 2001
  • Tibet, the Secret Continent. London: Cassell Illustrated, 2002; and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03
  • Tibetan Pilgrimage. New York: Abrams 2005

參考資料

  1. ^ 1.0 1.1 Michel Peissel. The Telegraph. 11 November 2011 [6 Januar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4). 
  2. ^ Richard D. Perry. Exploring Yucatan: A Traveler's Anthology. Espada├▒a Press. 2001: 32–. ISBN 978-0-9620811-4-9. 
  3. ^ Michel Peissel. 29 October 2011 [6 Januar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4). 
  4. ^ Gonzalez, Enric. No todo está descubierto en el planeta (El Pais). 7 November 1994 [6 Januar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4). 
  5. ^ Death notice in Le Figar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ench) retrieved 13th Oct 2011
  6. ^ Simons, Marlise. Michel Peissel, Tibet Expert and Adventurer, Dies at 74. The New York Times. 25 October 2011 [6 Januar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