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端子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2年12月29日) |
S-端子(英语:S-Video),或称“独立视频端子” ,而当中的S是“Separate”的简称。也称为Y/C(或误称为S-VHS或“超级端子(Super Video)”)。它是将影像数据分成两个单独信号(光亮度和色度)进行发送的模拟信号,不像复合影像信号(composite video)是将所有信号打包成一个整体进行发送。
概述
S-端子的光亮度(Y; Luminance,亮度)信号和调制色度(C; Chrominance,色彩)信号由独立电线或电线组发送。
在大部分传统影像器材上,是一种可以不太高的价格,换取大幅画质改善的方法。
在合成影像,光亮度的信号经由低通滤波器排除高频的色度信号,因高频率的色度信号及光亮度信号一部分是重叠的。而S-端子把两种信号分开,这种就不用把经由低通滤波器取出光亮度的信号。这样可以给予光亮度的信号有更大的带宽,也解决了信号重叠的问题。因此,受干扰的点阵信号被排除。这表示S-端子能从完整原先的影像信号转送比合成信号更多的消息,因此与合成影像相比,S-端子更有效使图像在低失真的情况下,原画再生。
与一般复合影像信号相比,S-Video可明显改善分辨率,并能大幅减少复合影像信号的虹边蠕动,及改善色彩边缘溢色。
S-Video效果优于复合影像信号,其差距非常明显。但相较如RGB或YPbPr来的差,只不过其距异较小(指针准SD分辨率时)。
与模拟色差影像信号(YPbPr)或RGB信号相比,S-Video的缺点主要是不支持高清晰度(HD)规格,以及仍然有微量边缘溢色的情形发生(特别是红色及橘色)。
但由于不是所有器材都拥有模拟色差或RGB端子,特别是在原本就没有支持HD规格的器材上,这些缺点就不是那么的明显了。
S-Video与这些更高阶色差影像的差别在于,S-Video的色度信号(C信号)的调变与解码方式,仍与复合影像信号的色度部分相同,维持了NTSC、PAL或SECAM的方式。
所以仅管亮度信号分辨率提升了,彩色部分的分辨率仍然与复合影像信号相同,受限于彩色调变的制式。也因为着色分辨率低于影像轮廓的分辨率,导致边缘有微量溢色的情形。
不过S-Video此种溢色与复合影像信号的虹边蠕动不同,是静止不会爬行蠕动的。加上人眼对着色部分的分辨率并不敏感,所以这种缺点并不十分明显。
连接器
目前S-Video的信号一般采用4 接脚(pin)的mini-DIN连接端子,终端阻抗须为75欧姆,除此之外与一般mini-DIN线材无异(如Apple所使用之ADB),当没有S-Video专用线材时,这些mini-DIN线材都可以当成S-Video信号传输之用,但画面质量可能没有原本的那样好。
注意一般日本规格的S-Video端子凸起(或者说缺口)是朝内,但有些日本以外的地区有凸起朝外的S-Video端子
通常,凸起朝外的4 pin mini-DIN母座是全金属罩包覆的,较常出现在电视盒、投影机等设备。
凸起朝内的母座通常是没有金属罩包覆的,但常带有端子插入检知的功能,一般电视多用这种。
如果硬是将凸起朝外的线材插进缺口朝内的母座,可能造成损坏,要注意。
但将凸起朝内的线材插进缺口朝外的母座,通常没有什么问题。
mini-DIN的接脚很脆弱且容易变形弯曲,进而造成色彩或其他信号的损毁或丢失。变形弯曲的接脚可以再将之调整为原本的形状,但此举亦可能造成更进一步的损伤或接脚断裂。
在mini-DIN接头标准化之前,S-Video信号经常采用不同类型的接头,例如在1980年代Commodore 64家用电脑的时代,S-Video的输出线材大部分采用8针DIN的电脑端接头与一对RCA的屏幕端接头。S-Video是笔记本电脑最常使用的视频输出端子,然而许多具有S-Video输出的设备也都有复合(合成)输出端子。
S-Video 可以经由SCART接头发送。但因为它并不是SCART标准一部分,所以并非所有的SCART兼容设备都支持。另外,在使用SCART时S-Video和RGB只能使用其中一个。这是由于S-Video实现所使用的针脚原本是分配给RGB的。
常规S-端子插孔
针口插孔 | 简称 | 用途 |
---|---|---|
1 | GND | 地线 (Y) |
2 | GND | 地线 (C) |
3 | Y | 亮度 (Luminance) |
4 | C | 色度 (Chrominance) |
应用
S-Video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地方相当普及,原本是用在一些家用电视、DVD播放机、高阶(high-end)录影机、数字电视接收器、DVR与电视游乐器等。
几乎所有的电视视频输出器材(除了VHS、部分LD播放机及廉价设备,或模拟机顶盒)连接端子都会有S-Video端子输出,甚至在欧洲也有使用S-Video(欧洲因为偏好使用SCART所提供更高质量的RGB信号,而使得S-Video无法完全标准化)。
约1990年后,美国地区销售的主流以上电视机,除了小型或廉价机种,通常有至少1组或2组S-Video输入(第2组常设在前方)。
而日本地区销售的主流以上电视机,则常多达3组S-Video输入。
个人电脑上,直至2009年左右为止,显卡的TV OUT也常使用S-Video端子,或者一种可直接兼容S-Video端子及模拟色差影像信号的7 Pin或9 Pin的Mini-DIN端子,直到HDMI真正普及。
某些特别便宜的S-Video线材当发送距离超过5米的时候,输出效果会开始接近复合影像信号质量(由于便宜线材Y/C信号间未彻底屏蔽,造成串话)。
因为将S-Video转为合成信号信号十分容易,因此许多电子零售商皆有提供信号转换所使用的转接器。信号转换主要在于让原本没有S-Video的设备可以彼此进行连接,但此法仅能提供复合影像信号质量。
S-Video因为当制定时规格的关系,无法应用高清晰度(HD)的影像信号。所以高清晰度的信号,通常都必需以模拟色差影像信号或是数字的方式连接到显示屏幕(数字通常采用HDMI或DVI端子)。
S-Video在VCR及LD播放机的应用情形上有点特殊,最初S-Video是设计给Super VHS所使用的一种高带宽影像连接端子,而且对其他大多数消费型设备也是采用相同的设计理念,并延续到DVD格式的崛起。许多数字、Hi-8与S-VHS-C摄像机皆支持S-Video输出,但标准VHS的VCR及LD播放机却无法提供高清晰度的信号以满足S-Video端子,这是因为VHS及LD原本就是直接以Y/C信号混合( 复合影像)的型式记录于媒体上。所以大多数的设备包括已经结合DVD播放器的设备(具有S-Video或色差输出),VHS的部分影像信号仍需要从复合影像信号或RF端子输出。
另外,使用LD播放机时,以S-Video端子连接质量未必会优于复合影像信号,这是由于LD播放机内部也是从复合影像分离出Y/C信号。若电视机内的Y/C分离电路比较先进时(如2线/3线/3D自适型Y/C分离器等),则采用复合影像信号连接可能反而有较佳质量。
注意的是S-端子不能发送声音的信号。因此,还需要一组单独的音频连接线。
外部链接
- Schematics of S-Video cables(英文)
- S-Video pinou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