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费瑟
路易斯·费瑟 Louis Fieser | |
---|---|
出生 | Louis Frederick Fieser 1899年4月7日 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 |
逝世 | 1977年7月25日 美国马萨诸塞州贝尔蒙 | (78岁)
母校 | 威廉姆斯学院 法兰克福大学 哈佛大学 |
知名于 | 维生素K的合成 醌 可的松 伍德沃德-费瑟规则 |
配偶 | 玛丽·彼得斯·费瑟 |
奖项 | 威廉·H·尼克斯奖章(1963) 乔治·C·皮门特尔化学教育奖(1967)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化学 |
机构 | 牛津大学 哈佛大学 |
论文 | Reduction potentials of quinones. / A new absorbent for oxygen in gas analysis(1924年) |
博士导师 | 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 |
博士生 | 唐纳德·克拉姆 威廉·桑默·约翰逊 阿尔弗雷德·贝德 |
路易斯·弗雷德里克·费瑟(英语:Louis Frederick Fieser,1899年4月7日—1977年7月25日)是一名美国有机化学家,1968年成为哈佛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因于1942年在哈佛大学工作时发明了具有军事效果的凝固汽油弹而知名[1]。他的获奖研究包括对凝血剂的研究,包括首次合成维生素K,合成和筛选作为抗疟疾药物的醌类,对类固醇的研究导致可的松的合成,以及对多环芳香烃性质的研究。
生平
费瑟出生于俄亥俄州哥伦布,1920年在威廉姆斯学院获得化学学士学位,1924年在哈佛大学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研究涉及醌氧化中的还原电位的测量[2]。1924年至1925年间,费瑟在牛津大学与小威廉·亨利·普尔金一起工作,在法兰克福大学与朱利叶斯·冯·布劳恩(Julius von Braun)一起做博士后。1925年至1930年间,他在布林莫尔学院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他未来的妻子。之后他搬到了哈佛大学。
他与他的研究助理和妻子玛丽·彼得斯·费瑟共同撰写了八本书,以及经典系列《有机合成试剂》的前七卷,在化学家中被普遍称为“费瑟和费瑟”。他也是《有机合成》期刊的编辑和撰稿人。
在哈佛大学,费瑟是一位深受喜爱的教员,他以使用创造性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而广为人知,例如演示“如何不进行重结晶”(他让一烧瓶的木炭溢出,把他的桌子和他自己弄得一团糟)。费瑟甚至制作了一部价值28,000美元的教育影片来补充他的有机化学讲座。在影片中,费瑟演示了如何通过实验从胆结石中分离出胆固醇,其中的一个镜头是收集来自波士顿地区医院的超大和罕见的胆结石[3]。值得注意的是,费瑟的学生非常欣赏他的努力,以至于他们在哈佛广场出售烙有菲瑟面孔的橙色“路易斯”运动衫,其中一件是费瑟本人有一天穿去演讲的[4]。
费瑟有两种以他命名的化学试剂。“费瑟试剂”是乙酸中的三氧化铬混合物。“费瑟溶液”则是氢氧化钾、连二亚硫酸钠和蒽醌β-磺酸钠的水溶液,用于从气流中去除氧[5]。伍德沃德计算紫外线吸收最大值的规则也被称为伍德沃德-菲瑟规则。他是第一个提出冰烷存在的人[6][7]。
1939年,费瑟参与维生素K结构阐释的竞争,他在该年年底发表了维生素K的合成[8]。根据最近的一篇《纪念文章》[2],费瑟是1941年和194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竞争者(当时实际上没有颁发奖项)。然而,1943年的奖项由亨利克·达姆和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分享,以表彰他们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费瑟对一项灾难性地失败的军事实验负有部分责任。X光计划是一项计划,在日本上空投下大量带有小型燃烧弹的蝙蝠,并附上定时引信,以引发大范围的火灾。蝙蝠在住房和工厂里筑巢后,定时导火索将点燃燃烧弹(凝固汽油弹)并引发大火。在一次试运行中,一些蝙蝠逃脱并点燃了卡尔斯巴德机场的机库、营房和一位将军的汽车。“燃烧蝙蝠意外焚烧卡尔斯巴德辅助陆军机场对X-射线项目来说既是一个高潮,也是一个低潮。”[10]费瑟在他自己关于蝙蝠试验的叙述中省略了关于火灾的叙述[11]。
陶氏化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生产其凝固汽油弹配方。凝固汽油弹在越战期间的使用引起了争议。然而费瑟对其创造毫无歉意。他说:“我没有权利因为我发明了凝固汽油弹就评判它的道德性。”[12]
1962年,他在美国卫生部长咨询委员会任职,该委员会于1964年发布了一份关于吸烟与健康之间关系的报告。费瑟是一个连锁吸烟者,直到1965年他被诊断为肺癌并康复后,他才戒掉这个习惯,并开始积极宣传委员会的结论。
费瑟是1987年诺贝尔奖得主唐纳德·克拉姆的博士导师。
备注
- ^ Nature volume 496, page 29 (04 April 20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In 1942, in a secret lab at Harvard University in Massachusetts, chemist Louis Fieser and his team created napalm — an incendiary gel that sticks to skin and can burn down to the bone."
- ^ 2.0 2.1 Lenoir, D.; Tidwell, T. T. Louis Fieser: An Organic Chemist in Peace and War. Eur. J. Org. Chem. 2009, 2009 (4): 481–491. doi:10.1002/ejoc.200800969. Note: nice anecdote in supplementary info
- ^ Fieser, Louis F. The Scientific Method: A Personal Account of Unusual Projects in War and in Peace. New York: Reinho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64: 223–227.
- ^ Read "Biographical Memoirs: Volume 65" at NAP.edu. 1994 [2023-03-19]. ISBN 978-0-309-05037-1. doi:10.17226/45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0) (英语).
- ^ Fieser, L. F. A new absorbent for oxygen in gas analysis. J. Am. Chem. Soc. 1924, 46 (12): 2639–2647. doi:10.1021/ja01677a005.
- ^ Fieser, L. F. Extensions in the use of plastic tetrahedral models. J. Chem. Educ. 1965, 42 (8): 408–412. Bibcode:1965JChEd..42..408F. doi:10.1021/ed042p408.
- ^ Hargittai, M.; Hargittai, I. Polyhedral Molecular Geometries. Senechal, M. (编). Shaping Space: Exploring Polyhedra in Nature, Art, and the Geometrical Imagination.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3: 153–170, 299. ISBN 9780387927145.
- ^ Fieser, L. F. Synthesis of Vitamin K1. J. Am. Chem. Soc. 1939, 61 (12): 3467–3475. PMID 17776660. doi:10.1021/ja01267a072.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43. Nobel Foundation. [2018-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Couffer, J. Bat Bomb: World War II's Other Secret Weapo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2: 233. ISBN 9780292707900.
- ^ Fieser, L. F. The Scientific Method: A Personal Account of Unusual Projects in War and in Peace. Reinho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64. ISBN 9784420001168.
- ^ Time magazine, January 5, 1968
参考资料
- Gates, M.,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1994, vol. 65, p. 161-175
- "Steroids", Scientific American, January 1955, Vol.192, No.1, pp. 52–60
- Fieser, L. F. The Scientific Method: A Personal Account of Unusual Projects in War and in Peace. Reinho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64. ISBN 9784420001168.
- Couffer, J. Bat Bomb: World War II's Other Secret Weapo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2. ISBN 9780292707900.
editions:1fgqiyuFmfcC.
外部链接
- The Man Who Invented Napalm,存档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档日期 March 12, 2005) Time magazine January 5, 1968 (Internet archive)
- Brief bio and photo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accessed February 9, 2006
- Contributions of Organic Chemists to Biochemist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online, accessed February 9, 2006
- http://50.56.66.97/content/ii-bats-away[失效链接], accessed May 6,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