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二龙村龙舟竞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礁溪二龙竞渡
二龙竞渡
位置宜兰县礁溪乡二龙村
当前用途举办时间:端午节
官方名称礁溪二龙竞渡
类型登录等级:县定民俗
登录种类:民俗
详细登录资料

礁溪二龙竞渡又称二龙村扒龙船二龙竞渡,是台湾宜兰县礁溪乡二龙村辖下的上庄淇武兰、下庄洲仔尾,共同的传统祭港普度祈福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活动当天上下庄当值炉主,于清晨举行绞船、勒肚、龙舟迎、点睛、祭港、下水、游港献纸头、下午龙舟竞渡[1]、晚上谢神龙船戏。村民清晨则会祭拜神明、祖先、犒军、祭港、宴请宾客(现在已改无)。是动员全村男女的传统民俗活动[2][3][4][5]

早上祭港完成后,下午才会开始竞渡,这个传统民俗活动,由汉人聚落随俗举行后,至少已有二百二十多年历史,初期举行的日期并不固定,直至1967年开始,龙舟竞渡活动更改在端午节举办。

二龙竞渡传统上没有发令员、计时员与裁判,不鸣枪只引锣,没有固定起点只有约当起点,双方选手们,采跪姿划船,认为齐位、旗鼓相当时就引出发,若有一方未引锣,便需重新开始;行进中若有一方觉得起步慢,不公平而不引锣或没有信心胜利而不引锣,就算对手已经划船到终点拿到镇港标,也不算赢。只要有一方认为对方违规,竞赛就得重来,胜负由观众和选手自行认定。亦由于这些特色,常被人称为“君子之争”。

由于该活动的特殊性,2001年获交通部观光局列为“十二项大型地方节庆活动”[6][7]。2006年获宜兰县政府登录为“宜兰县民俗文化资产”[8]




历史沿革

二龙竞渡,是发自二龙村全村,祈求来年平安顺利的祭港普度信仰行为,活动当天上下庄当值炉主,于清晨举行绞船、勒肚、龙舟迎、点睛、祭港、下水、游港献纸头、下午龙舟竞渡、晚上谢神龙船戏。村民一早祭拜神明、祖先、犒军完成后、待听到龙船游港打锣会在家前摆案并且面对着淇武兰港祭港、宴请宾客(吃平安、现已改无),祈求来年平安顺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礁溪乡志指称,漳州南靖林元旻等兄弟四人,早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7][9][10],由乌石港北边的河流上溯,成功入垦二龙村淇武兰,为汉人入垦兰阳最早者。宜兰县礁溪乡二龙村成为兰阳汉人最早居住开发的地区。

淇武兰开发 乾隆四十一年(1776),祖籍福建漳州府南靖县船场镇营顶庄,南靖船场林 希逊公十一世林元旻,名老,字有年;与弟林元火,名契,字心合;林元辨,名勋,字受田;林元道,名德,字克明,先入板桥,后迁宜兰淇武兰,林元旻四兄弟进入二龙村后寻二龙河边峙高地点,与“番社”淇武兰社为邻,发现此处人烟稀少,土地广大肥沃,水源充沛,有河川可使船只载货进出;陆地可筑一条长堤环绕村庄聚落,在上下段架桥可通往其他村庄聚落,认为是最符合垦殖地区;于是以家族制度共同开垦,拓垦期间与噶玛兰族生活融洽且比吴沙开垦头城早二十年。赖兴于嘉庆三年(1798年)独自一人从彰化到淇武兰猎鹿为生,后来接家人到此定居开垦,之后祖籍福建漳州府平和县五寨附凤社后巷,和邑后巷林 子齐公十三世林应狮与兄弟携眷与族人十户,从淡水移往淇武兰开垦。不久又有林阳,从彰化移往淇武兰开垦[7]

洲仔尾开发 嘉庆三年(1798年),祖籍福建漳州府和平县安厚镇三径,和邑龙峰头林 日隆公十三世皇清待赠林砚(字翰友 显考谥温文,地点 瓦厝底)携五子,高、曲、兰、管、贤[11],开垦洲仔尾十邻、十一邻区域,林砚…等随吴沙入垦宜兰,同宗族十二世林明盏[12]为民壮城结首,目前洲仔尾与民壮城有龙峰头林守护神神明会,供奉谢府元帅五显大帝[13],每年洲仔尾与民壮城炉主两地轮值,已传承二百二十余年,其正堂弟于,嘉庆十一年(1806)十三世林敕(谥正直,地点 九房头)携五子,荐、平、阳、戊戌、秀,开垦洲仔尾十一邻与更下游区域。后来有一叫林耳的人也从漳州平和县移民至洲仔尾末端开垦[7][14]

五股开发 涂万、谢振老、邱角、李阿发、游东山等五人出资,同在地洲仔尾林共同开垦二龙河下游,取名五股[7]

水运 为当时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可通至武暖石板桥官道、壮围、头城乌石港[15]、宜兰河[16]

陆运 为南北向省道中山路与东西向二龙村主道路淇武兰路是当时礁溪最早的对外连通道路[7]

礁溪二龙竞渡的起源 现时不论是宜兰官方文件还是大众主流说法,都强调二龙竞渡与噶玛兰平埔族的渊源[17][18],认为这可能是居住于淇武兰、番割田的噶玛兰人聚落间生活兼具娱乐运动功能的活动或以竞渡方式驱逐水中精怪和祈福超渡溺死亡魂之仪式,目前则认为是噶玛兰人回到淇武兰港,祭拜祖灵与河灵(河中鬼神),举办Laligi海祭或补鱼祭之活动。后来虽汉人入垦淇武兰与洲仔尾(沙洲末端之地)混居,仍然延续著这个习俗。

由葛玛兰族海祭、阿美族捕鱼祭之文献,可得知有多项特征与二龙竞渡完全相同:

  1. 春末夏初举办,时间并不固定。
  2. 在河边进行,族群有捕鱼用具与船只[19]
  3. 为男性的活动,女子不能参加祭典。
  4. 祭拜祖先与河海中的灵。
  5. 活动持续两三天以上。
  6. 外地族人均会返乡祭拜河中的神灵(汉人来后称为老大公),参与祭典,像村中的过年。
  7. 庆典后宴客。

由以上特征可知,二龙竞渡与葛玛兰族Laligi海飨祭或补鱼祭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反推亦可得知葛玛兰族在退往花东前在河边即有Laligi海飨祭或补鱼祭活动。

然而,有些人并不同意二龙竞渡源自噶玛兰人的习俗,如曾任礁溪乡公所秘书的林月昇在1992年时坚决否定二龙竞渡源自噶玛兰人说,并认为过去福建南靖龙溪一带也曾盛行类似的竞渡。他指出当地龙舟自清朝嘉庆元年开始,当时二龙河堤防尚未修筑,每户后院直通江边,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落水灭顶,为了防止此等惨剧一再发生,就仿照中原古风划龙舟避邪的习俗,在二龙河上划龙舟祭河神。亦有人根据两庄龙船厝的对联等文本强调的屈原传说,认为二龙竞渡与其他汉族地区一样有着纪念屈原的意义。

亦有一说指现时二龙竞渡的仪式与噶玛兰人的原始活动并未完全关连,此说认为虽然二龙竞渡是噶玛兰人所遗留的农暇娱乐活动演进而来,但在汉人不断移入的过程中加入了汉人的传说和信仰,如屈原给楚王吃盐的传说与龙船公(龙头公、龙王)镇压水域等,再由村民依照祖先留下来的历史故事、道德观念,口耳相传,再结合环境生活的需要,演变为现时的独特的龙舟竞渡风俗。

据当地1921年出生,日治时期与国民政府交接时代时任的老村长林趖忆述其父林阿江青壮年时(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即清末至日治时期初期约1885年)当时二龙竞渡,最擅“押尾桨舵”者(舵手)为一名为ga mai的“老番”,亡故后由13邻赖姓的“大箍万”最擅。他印象中番社内多户皆无后裔,多收养汉族。原本番人日本殖民后播迁本县三星、头城大溪与花莲、瑞芳等地,到了太平洋战争后已经无“番仔”踪影。但是,林趖听上辈传云:“番社港仔”(武暖河)周边番社的葛玛兰人会沿淇武兰港到乌石港去划船比赛,现今的乌石港是港嘴,而当时他们的划船地点是以往的大千戏院,现在则是头城图书馆一带,后来这条水道淤塞后[20][21],划船就转移到打马烟去[22]。此说所持的论据是淇武兰本为番社,后来才变成汉庄,在当地“番社港仔”西侧曾住有连、潘两姓的噶玛兰人,认为汉人入垦混居后仍然延续著噶玛兰人的这个习俗,再与汉人常见的端午节的赛龙舟结合,但主要仍是以祭祀淇武兰港内被尊称为神灵(老大公)与不幸溺毙往生的亲友祖先为主[23],再加上当地人祖先与噶玛兰人间的丰收后闲暇游戏为辅。其祭港供品规格同七月半,二龙村家家户户均会祭拜淇武兰港里的神灵,故二龙村一年有两次祭祀普度,上下庄在比赛前均要村民或童男乘龙舟沿着各庄河道游河祭祀,献纸头的地点主要为聚阴处与事故地点,故各庄地点会有所不同,而后才是传统竞渡,屈原是为林趖老村长改为端午节举行后才加入一并纪念。祭港祭拜神灵(老大公)的精神与中港溪洗港(神明压阵驱逐斩杀水鬼)完全不同,二龙村祭港祭拜神灵(老大公)的传统中内含一点亲情。

注:依照当地文史工作者、同时为洲仔尾龙峰头林氏族谱作者,林宏吉老师所述。子慕公、子齐公(后巷公)为兄弟,大用公之子。子慕公三世林日隆等于龙峰头林日隆公需加二世,可转换子慕公世系。目前使用子慕公世系,有台中雾峰林。

举行日期

早期的竞渡主要是订在第一期稻作“前青后黄”的时段,亦即约十余天后即可收割的时间点上,实际日期并不固定,每年均要由两庄庄民商讨来决定。赛期早期传统为期十二天。到日治时代晚期,日本人不鼓励这样的民俗活动(人文: 外地游子此时都会回乡祭港并为自己的聚落龙舟加油出力就像二龙村的过年,此般可以想像其团结性与向心力),而且还是不定期在农忙前举行,于是压制活动举办,下令缩短比赛时间,活动就由十二天改为六天、四天而两天。太平洋战争末期,宜兰也成为盟军轰炸的目标,龙舟竞渡的活动也就停办,战后仍是两天,龙舟竞渡的活动又兴起,继续不定期于农暇时举行两天。

直到民国五十四年(1965)后才由时任的村长林趖,将活动再缩短为只在端午节举行一天,他的理由有三点,第一在端午节要拜拜,祭港竞渡活动也要拜拜,若将两者合并,可以省下不少钱。第二是因为虽然端午节在农忙时期前,但热闹也只有一天,不会耽误农事。第三是同时可以纪念屈原。而在活动改为一天的初期,仍沿古时方式进行,龙舟竞渡分两处进行,上午在上村,由上庄淇武兰邀下庄洲仔尾在上游比赛,下午在下村,由下庄洲仔尾邀上庄淇武兰在下游比赛,但林趖村长仍觉得不方便,于是在他的任内,改为目前的模式。

这样的决定改变了二龙竞渡原有早期庆祝丰收与祭港祭拜淇武兰港内的神灵(老大公)的意义,而增加了纪念性的层面。二龙村龙舟竞渡民俗活动因为时代背景加上宗教的渗入与台湾其他各地,只把龙舟比赛,当作一个节令运动,顶多仅代表一种习俗的应景玩意儿,的确是与众不同,如此“君子之争”,不以胜负输赢为目的,并以两岸的观众为裁判的方式,为台湾唯独仅有的民俗活动,被誉为“全省最古老的龙舟竞渡区”[24],也是至今唯一保有台湾传统竞渡模式的地方[25],由于该活动的特殊性,2001年获交通部观光局列为“十二项大型地方节庆活动”。2006年礁溪二龙竞渡获宜兰县政府登录为宜兰县定民俗,类别为节庆。2010年补登载保存团体名称为宜兰县礁溪乡二龙社区发展协会。2016年重新登录文化资产名称为民俗,名称礁溪二龙竞渡(保存团体:宜兰县礁溪乡二龙社区发展协会)。

龙舟

早期宜兰水运相当发达[26],二龙竞渡所用的龙舟,驳仔“红头仔”是当时内陆河流运载货物的船只,并不是二龙村独有,可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原本使用驳仔作为龙舟的赛事,逐渐被有龙头的龙舟所取代,只剩下二龙竞渡使用,反而成为地方特色。

来源

清朝时期龙舟赛所使用的船只是他处租赁而来,并非二龙村所有,最早是俗称“渡船仔”(渡船)、“货船仔”(货船)或“驳仔”(驳船[27]的船只,以黑色为主,船头部分漆成红色,故又称“红头仔”,即红头船。渡船变成龙舟之前需经过村民与专业师傅进行船体的强化(绑枷车索)和美化(彩绘)工作。在二十世纪初,需至二结、滨海的塭底等处租赁船只。之后才由两庄各自收缘金至宜兰市金六结、东门口还有邻近的车路头等处聘请木匠前来“钉船”。

据林趖所述,1920年代两庄已各有专属的龙舟一艘,并于1960、1965年左右各自购置新船替换,但是1980年因县长杯吵架停止传统竞渡 [28] ,1980年端午后淇武兰与1981年端午后洲仔尾分别各自购买ㄧ艘龙舟。1981年上庄用新船,下庄到壮围先租借一艘龙舟,分别在上下游自行竞渡,目前两庄各有两艘龙舟,前乡长黄太平表示,礁溪乡公所为扩大参与面,特别于2004年向体育委员会争取经费购置二艘龙舟,供一般民众体验使用与原有祭典用龙舟作为区隔分别,2005年乡公所订购之两艘长度、重量样式相同坐式非竞渡用龙舟制作完成到货赠送二龙村,体验船由二龙社区发展协会管理。2014年乡公所编列预算订购东港[29]两艘长度、重量样式相同竞渡用龙舟赠送二龙村,由二龙社区发展协会管理。2020年端午淇武兰为其两艘龙舟举办庆祝(1960年制)60、(1980年制)40周年庆,时年洲仔尾(1965年制)55周年,(1981年制)39周年。由于二龙竞渡之龙舟有迎神、点睛、祭港、下水、游港献纸头仪式、龙舟竞渡且竞渡后取得之“镇港标”有平安顺利的象征,若外来势力强势指挥举办一般龙舟赛,实有违于传统信仰,取得“镇港标”又有何用,当初制作女性坐式非竞渡用龙舟实在离谱之极与传统祭祀仪式完全无关,甚至破坏传统仪式,致骂声连连,目前此坐式非竞渡用龙舟用于游客体验。

规格及造型

在二十世纪初,二龙竞渡所用的龙舟长约8.2米,宽约1.8至2.4米,深约1米左右,载重范围在三千台斤上下。1930年代开始则使用“长三丈余,宽约四尺余,高约二尺余”,较长较窄、吃水较浅的龙舟。现今所用者是以台湾红桧木制造,规格长10米、宽2.7米,较以往的陈述者略大。由于龙舟宽体较重,操舟也就比划一般龙舟更加辛苦。船身中央用枕木龙骨与枷车索(藤索)绑紧,让船体具有弹性与延展性和保护船体,运行时可显出张力十足,大大的增加竞渡的可看性。

二龙村龙舟竞渡淇武兰龙舟尾舵

龙舟的造型与其他地区常见的不同,没有龙的具像造形及龙型雕刻,也就是没有一般龙舟那样的龙头,而是平板船首再绘上龙头图案(亦有说是麒麟)。这种设计可以让夺标手把身体尽情向前延伸以利夺标。船身、船桨都有避煞招祥的双龙、麒麟、葫芦及逆太极图彩绘,用以驱赶水鬼,趋吉避凶以及驱除灾荒瘟疫,逆太极图阴阳鱼图案位置的不同也可以区别上庄淇武兰与下庄洲仔尾二庄的船。上庄的阳极在上,桨为绿色,下庄的阴极在上,桨为红色。船身龙彩绘的颜色,上庄偏黄绿、下庄偏天空蓝壁垒分明,争奇斗艳,互不相让。而将龙舟彩绘是洲仔尾先依据庙宇规格请师傅前来绘画,而后淇武兰才跟进。龙尾采燕尾式往上翘起,有如中国传统建筑屋檐,两边各插有“风调雨顺”与“国泰民安”之尾旗(尾后送)。尾舵超过3米半,不只可控制方向,也可藉尚尾背(甩押尾桨 舵)增进船速与节奏,提振士气。

龙舟坞

两庄的专用龙舟平时置于“龙船厝”(龙舟[30]内细心维护,两庄的“龙舟厝”屋款相似,也嵌有着同样的对联。在1930年代,龙船厝是以材料为楹柱,盖以茅草的简单构筑物。每逢初一、十五,炉主要来此点烛烧香[31],这是由于早年二龙村并无庙祠,是以村人敬龙船厝、龙舟就有如是敬膜神祇。两庄的龙船厝都曾搬迁,上庒之旧龙船厝,位于即第7邻平和赖氏三房的三合院正前方,即“三角公园”处。后来在1970年代后期,该龙船厝遭台风损毁,龙舟就暂时寄存在第8邻赖氏二房三合院东北角空厢房。1981年就地重建。原本洲仔尾的龙船厝是在今天下九房大埕,即端午搭红坛奉祀神明、演戏之处。为同一次大台风摧毁,龙舟被吹到13邻林氏宅与赖氏宅交界处,为竹木所挡才未被吹走,但头尾俱受损。日后即就地重建,现今龙船厝是1985年所翻新重建。目前两庄的龙船厝俱为钢筋水泥所建。

事前准备

二龙竞渡祭典、节目、搭棚…等事宜均由炉主与龙船会议决议。

龙船会

从前竞渡日子不定,由两庄协议确定时日。自从竞渡固定于端午节举行后,每年农历四月就会由村长出面邀请上下庄炉主、年长耆老士绅等,开龙船会,共同商议有关竞渡事宜、镇港标制作、河道疏濬、插内外水道竹竿木桩标记、码头…等工作,会后各邻长拿龙舟缘金簿到各户依人口征收丁口钱,收缘金一户人家,以人为单位,一位100元,炉主担任邻长轮流,造新龙舟时,有时也依田地大小征收田甲钱

订定竞渡时间、地点、宴客时间

日治时期前竞渡有十二天,地点依照主客场,上庄淇武兰河道,下庄洲仔尾河道轮流各一日共十二日,最后2天晚上宴客;日治时期后缩短为六天,地点依照主客场,淇武兰河道,洲仔尾河道各轮流一日共六日,最后2天晚上宴客;日治时期间再缩短为四天,地点依照主客场,淇武兰河道,洲仔尾河道各轮流一日共四日,最后2天晚上宴客;太平洋战争后期民国前期再缩短为二天,地点依照主客场,淇武兰河道,洲仔尾河道各轮流一日共二日,2天晚上都宴客;民国54年时任村长的林趖将活动再缩短为只在端午节举行一天,地点依照主客场,单数年早上淇武兰河道,下午洲仔尾河道,双数年早上在洲仔尾河道,下午在淇武兰河道。但仍感觉不方便,才改为固定下午在目前竞渡位置,维持传统主客场制并由客队先选赛道,中午宴客。民国82年前后政府推广节约不铺张,庆典作醮不宴客,各地纷纷响应,包含二龙村于当年开始即取消端午宴客传统。

龙舟修整与整修期禁忌

当竞渡时间确定后,由庄中青壮男丁将龙舟扛出修整,淇武兰将龙舟安置在龙船厝前,洲仔尾将龙舟安置在玉龙桥下,放在粗糠袋或轮胎上修补及彩绘。古早以前是以古法桐油搅拌色粉彩绘,现在使用鲜艳油漆,淇武兰龙舟龙色调偏绿色,洲仔尾龙舟龙色调偏蓝色。即使只是补漆也得小心翼翼,图样才不会走样,因此光补漆就要四五天。在彩绘龙舟时,家中若有丧事就不能参与,补漆时不能乱说话,女性不可爬上龙舟以免触犯禁忌。当竞渡时间确定后,村内开始分立淇武兰、洲仔尾村民不轻易踏入对方的地盘,尤其是停放龙舟的地方,免的被误会要去刺探军情。

龙舟整备(绞船、勒肚、架尾舵、插顺风旗、插艾草榕树枝古阿纸)

在端午节当日一大早,进行龙舟整备工作,主要有绞船、勒肚、架尾舵、插顺风旗、插艾草榕树枝古阿纸…等[32]。而“绞船”、“勒肚”两个过程,上庄于竞渡前一日傍晚开始这两个过程,洲仔尾则于当日一早办理。

“绞船”由木龙骨、枷车索(藤索)、绞子(木棒)组成,是将龙舟的船头、船尾以直径3-4公分、长度10米以上的藤索固定,将一根木龙骨从头至尾捆牢在船身中心,将船头、船尾两端拉紧,使龙舟在水中行进时拨桨保持平衡和使龙舟首尾两端吃水不至过深。

“勒肚”则是避免绞船后,船身会凹折大肚子,每间隔80公分,左右两侧用电线或钢索绞紧船肋与龙骨,藉以拉紧船身 使船身更扎实,并使船头船尾上翘,降低水阻。

“架尾舵”将尾舵(又称尾杯、尾背、尾扒、尾桨)用枷车索(藤索)固定在船尾,尾舵长3米半,竞渡时可控制船的方向,这是杠杆原理的应用,架设尾舵的支点高低、枷车索(藤索)粗细,攸关尾舵尚尾背技巧,划不划的到水,需要很有经验的耆老协助架设。

“插顺风旗”船尾插两面顺风旗(尾后送)祈福,有左右顺序,从船尾往船头看,左插“风调雨顺”、右插 “国泰民安”。顺风旗常有人求,当地人认为顺风旗可以保佑牲畜,特别强调得先插“风调雨顺”旗。

“插艾草榕树枝古阿纸”请长者于船头、船尾,四边绑插艾草榕树枝和俗称“古阿纸”的纸钱趋吉避凶。


龙舟祭典

完成整备工作后于吉时开始龙舟祭典,内容主要有龙舟迎神、点晴、净香、祭港…等科仪,上下庄祭典顺序与方式,稍有所不同。

“淇武兰龙舟祭典” 迎神:清晨吉时祭典炉主或长者主持三柱清香,到淇武兰港龙船落崎处迎神,面向淇武兰港,请河里的龙神老大公附船身[4],回到龙舟摆案处带领男丁每人献上一柱香祭拜龙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舟祭品同村民祭港。

净香:男丁持净香,船头船尾绕一圈,洁净龙舟。

点睛:炉主或长者主持龙舟点睛。上述完成后在龙船落崎下水处烧大量巾衣、小银、刈金。

“洲仔尾龙舟祭典” 迎神:清晨吉时祭典炉主或长者,到龙舟摆案处带领男丁每人献上一柱香,祭拜龙舟(龙船公、龙船婆)与观礼神明,祈求祭典平安顺利。龙舟祭品需准备5果牲礼粽与少量巾衣、小银、刈金,观礼神明祭品需准备桃李水果、四色金。 净香:男丁持净香,船头船尾绕一圈,洁净龙舟。

点睛:炉主或长者主持龙舟点睛。上述完成后在稻埕摆案处旁烧小量四色金、巾衣、小银、刈金。

祭港:炉主或长者,到洲仔尾龙船落崎处摆案处,带领男丁每人献上一柱香祭拜河里的神灵(老大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品同村民祭港,果牲礼粽饮料,养生奶、面包、运动饮料。祭港后祭品,部分有搭配游港早餐与运动所需。上述完成后在龙船落崎下水处烧大量巾衣、小银、刈金。

“祭典禁忌”古礼传统上家中有丧事以及女性都被列为禁忌者,不得参与二龙竞渡,妇女更连触摸龙舟也不可以。为了更求洁净龙舟,避免间接接触丧事尚未脱孝者与家中仍有“月内房”者等带晦气者的人影响竞渡,上下庄祭典当日均会以净香洁净龙舟。

备注1 洲仔尾祭拜龙舟(龙船公、龙船婆),1986年黄丽云调查时把此段过程称为“迎龙神[33],而林趖的说法是龙船公居船头,龙船婆居船尾。

备注2 洲仔尾由炉主决定祭典当日是否邀请洲仔尾古公三王(防番之神)、协天庙关圣帝君、六结铁支路下土地公、玉田村慈天宫妈祖、谢府元帅(龙峰头林守护神)、五显大帝(龙峰头林守护神)...等神明前来观礼需为单数或请洲仔尾金狮团助阵。若有邀请神明,需先去迎请观礼神明。神明坛贴红纸 (左)神安人安合境平安、(右)天泰地泰三阳开泰 (中 垂直写)合境平安。端午当日清晨一早,神明先上三柱香,以示敬意(2022年疫情,洲仔尾炉主决议,不邀请观礼神明)。

备注3 点睛,以前无此礼仪,这是县长杯与乡公所办比赛后才有的仪式,点眼仪式是要留给长官活动的节目。

下水

吉时一到就要进行龙舟下水仪式,龙舟经过最后整理装饰,会在幺喝声中,被扛到“龙船落崎”(或称“龙船路头”,即下水处),沿途鸣炮,敲锣打鼓。下水前会敲锣,下达,进进进,指示庄民扛着龙舟下水。传统上在开始鸣锣、龙舟下水的一刻,村民才开始在河岸边或门口尽量对着淇武兰港各自摆设四果、牲礼、菜碗、巾衣、小银、刈金等焚香祭港祭拜河里神灵(老大公)。

游港献纸头

龙舟下水后就进行“献纸头”仪式,淇武兰的船划往“三民村”方向,洲仔尾的船则往“时潮村”方向,沿途洒纸头于水面,尤其是在桥梁下、河流的分岔处、河洞口等,二龙村民称为“游港”。两庄的“纸头”是用十二张,“巾衣”包裹“小银”,逢闰年则用十三张,代表河里的神灵(老大公)每月都有衣衫可供更换,约准备25个“纸头”以上(如2023年闰二月,就用十三张巾衣,包裹二支小银)。他们会到曾发生事故之处,把纸头往上用力抛掷,让巾衣、小银飞散飘至水面,祈求河里的神灵(老大公)保佑他们平安,亦是祭祀历来发生溺水事故的死难者。两庄对曾发生事故的地点有不同的认知,上庄域水道内主要献纸头地点:国道五号桥为界,上游淇武兰港水道,不含“番社港仔”与“截湾取直港仔”,二龙桥下、林庚土住宅前、淇武兰桥下、二龙村路标水门前;洲仔尾的献纸头地点则有:国道五号桥为界,下游水道含支流“番社港仔”鸭篙沟与港仔尾、太阳宫正对面的“塭仔沟”注入淇武兰港的港嘴闸门处(即活动中心对岸)、曾出事的11邻涵孔闸门处。以往献纸头是两庄各自择时下水后在各自水域进行,先燃放鞭炮,于各庄认知的地点献纸头,后返航回龙船落崎下水处。

邀请

献纸头后,双方则开始互相邀请。两庄有隔年轮值之例(主客之别,往例客方可要求增加竞渡场次或停赛返回,优先挑选河道),值年庄返回龙船落崎后要划至另一庄龙船落崎处不断鸣锣表示邀请;另一庄则斟酌对方去年的表现来选择爽快鸣锣答应或慢慢吞吞鸣锣予以怠慢甚至刁难,再前往值年庄水域比赛(单数年 主淇武兰,客洲仔尾;双数年 主洲仔尾,客淇武兰,范例民国112年(2023)主洲仔尾,客淇武兰,洲仔尾要去邀船,淇武兰先选赛道开港路)。

插旗

竞渡前要先插旗,该旗称为“镇港标”,是双方龙舟所要夺取的终点旗。二龙村的插旗由主场一方来自行安插,插旗手往往会把旗插斜插。不论哪方船头先到终点,先夺旗的一方都被视为胜方,“镇港标”若一支向起点,一支向终点外,两队的夺标距离无形中就可能相差到将近一米所以从插旗手所插的标旗方向往往就能看出两队可能的胜负。但插旗手不一定会将标旗插成有利于己队的位置,也可能顾及双方的情谊、面子存心相让,而每场约赛五趟(单数)的习惯也是基于这样可以给客队多一次选择容易胜出的水道的机会。头趟旗会挂上献给河里的神灵(老大公)的用品,包括香烟一整条、毛巾折扇蜜粉(椪粉)、镜子梳子,这些用品实际上会归抢到旗子的一方享用。

竞渡

开港路

主队让客队优先选水道,客队选完水道后,回到竞渡起点,敲锣点燃长串鞭炮,一路划向终点,抢旗手边敲锣一路向空中献纸头(一份);主队在另一水道也同样进行敲锣、燃炮、献纸头(一份),洁净赛道,祈求人员平安[34]

开始和行进

扒龙船缩短为端午节当天举行一天后,当地的传统二龙竞渡改在午后比赛,参赛龙船只有上庄淇武兰与下庄洲仔尾二艄龙船,两庄各自召集人马,以车轮战方式上场,庄民可轮流上场,两庄各出一艄龙船,船上划手20人,另舵手、锣手各一个,共22个人,没有规定船上人数,选手都是赤膊上阵的男性,实际比拼上下庄团结性与男丁的多寡。

二龙竞渡没有绝对起点,村民在竞渡水道上游处约40米处立下竹竿木,作为大约起点标,不同于一般龙舟赛在起点等待鸣枪宣布比赛开始,二龙竞渡不设裁判,也没有发令员、计时员,比赛上需要斗智斗力,锣手要在对我方龙船有利的情况下诱使对方龙船也敲锣(引锣),待双方龙船都敲锣后,才认定比赛开始。

首先双方龙船划船到大约起点等待,两艘龙船会同时往前划船一段水道试探对手,锣手依照自己方船只的位置,预测能不能赢,来决定是否敲锣,可能二艄龙船都没有敲锣或只有一艄龙船敲锣,比赛就得重新开始,先退回起点的龙船已经开始划浆往前冲,后退回起点的龙船还有后退的惯性,一进ㄧ退之间,先退回起点的龙船就占了上风开始敲锣,先敲锣的龙船表达出主动邀请另一艘龙船开始比赛,而另一艘龙船不想吃亏而不敲锣,比赛又得回到起点,行进中若有一方觉得起步慢,不公平迟迟不敲锣,就算对手已经划龙船到终点夺标,也不算赢,双方可能依此例数度往返,其间彼此间甚至可能嬉闹,但其实是在彼此设法耗尽对方体力。虽是没有绝对起点方式前进比赛,但只要有一方认为不公平或认为胜算不大,可以不敲锣重来,直到认定己方较有胜算,方才呼应对方龙船敲锣,真正拼搏努力划向终点夺标。有时须来回五、六趟双方才能正式开始比赛,划个十趟、八趟也很平常,有时甚至进行了一个小时却连一趟都没有划完,增加比赛的可看性,直到比赛的最后一刻都是难分轩轾,吊足了观众的胃口。2007年端午头趟竞渡在往返七次后才真正开始,2017年头趟竞渡更往返十五次,耗时一小时半双方才敲锣,过程中斗智斗力,是近十年中最精采的一场。由于内外侧水道流速不同,两船身要对抗不同流速的水流,很难将船身对齐,加上谁都不想输,因此两条龙一前一后的情形会不断上演,有如跳探戈那样。双方龙船划到一半都觉得会赢,两艘龙船都敲锣了,桨手就一定得豁出去划船,直到夺标。此时若停止敲锣,便是输不起,也是在乡亲父老面前丢脸。竞渡时只敲锣不打鼓,但龙船上的超大尾可以让舵手藉尚尾背(甩押尾桨 舵)增进船速与节奏,提振士气。选手划桨时采跪姿,而非其他龙舟竞赛常见的坐姿。二十位操桨手每人脸孔一致朝外,跪在“粗糠(稻壳)包”上,均以膝盖拱抵船身,转体划船,大拇指端朝下握桨,腰力带动船桨与一般坐姿划船大不相同,耗损体力绝非一般坐姿桨手可与之比拟。 备注:二龙竞渡没有绝对起点,只有大约起点,大约起点以当年度炉主、龙船会决议为主,若约定装大索、尾索,则以大索为大约起点位置,若没有装大索,则到大概约定起点位置等待;当年度若约定在第三支竹竿装彩球,则划到彩球前即要决定,是否引锣竞赛,避免划快到终点才要引锣竞赛状况,也避免过度耗费选手体力。

特殊战术

由于二龙竞渡规则的特殊性,他们划龙舟的技巧不仅限于出发,还有一些特殊的战术。

二龙竞渡船尾大索

揪尾索技巧1: 一般龙舟赛要求两艘龙舟在水面上船头对齐,闻号令后开始划出,但二龙竞渡没有绝对起点,当有大索、尾索时,还是遵循着这个原则,只是看起来像是“船尾对齐”,这是因为这时起点有一条粗直径6公分、横跨两岸、被称为“大索”的麻绳,两艘龙舟的尾端都有一条约直径1公分、长15米,被称为“尾索”的麻绳,一端捆牢龙舟尾部,另一端由左舷最后一位选手(尾摇)执握。船至起点时尾摇执尾索勾住大索,本意是使等待竞赛的龙舟不被水流带走,原理是先绑住船,船被水流带动加上人员往前持续奋力划动,由于船被绑住,若此时趁机放尾索,船会有突然往前的力道。如此一来,对方的船身就算已划出三、四米,甚至一整个船身时,只要左舷最后一位桨手看准时机将尾索一放,船便如箭射出那样超越对方;然后他才会赶紧收绳。若此时他认为大有赢面,右手马上会拿起粗6公分的圆木敲击船身,发出“孔”似鼓般的声响(催尾柜)配合锣声“锵”,现场“孔锵”声不断,鼓舞其他桨手奋勇向前,获胜的希望也就高了。

揪尾索技巧2: 这是一种“揪尾索”反制技巧,要由有经验智谋者担任。当龙舟数度返回至起点线,舟身加尾舵去撞起航大索,当自己的舟身被大绳反弹冲出,而对方正实施揪尾索技巧1时,对方的龙舟就会顺着大绳被撞击后挫力被往后拉,失去先机。这两种战术都是由两队的左舷最后一位桨手(尾摇)抉择,所以要由有经验智谋者担任。

二龙竞渡的“抢旗仔”(夺标手)不但是最后关键胜败的决定者,还是研判竞争的首脑人物。比赛开始时,他面向船尾观看双方情况,当看见己方未夺得先机时,他就会立即阻止前进,直到他判断此度出发可能获胜,才会准备鸣锣开启赛事。到终点前,他也要赶快抢旗,因为尽管龙舟先到,抢旗却慢了一步,也会功败垂成。

舵手的操作技术也会影响胜负,若是操作不熟稔,船身一定歪斜,不只输了比赛,不甚者还会落水,2015年还发生舵手落水,两船船只撞坏,不欢而散事件。舵手通常是庄里的老手,对桨手的替换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权,因为谁划的不卖力唯有他看得一清二楚。

双方在竞渡过程中经过多次斗智、斗力,考验社区的团结,就形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乐在其中的二龙村龙舟赛。

尚尾背(甩押尾桨 舵): 竞渡用的尾舵约3米半,是龙舟的舵,用来控制方向,二龙竞渡舵手,将舵下到水中,再应用杠杆原理下压桨柄,使尾舵面产生划船推力并将船头抬起,需要很大力量,船速快时厉害的舵手使用尚尾背,让船头抬升,船会跳起来,可增进船速并控制节奏,提升此船士气,对比赛影响很大。

夺标与胜负

竞渡双方以先拿下终点处象征祈求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镇港标的一方为胜方,首趟为最重要的一战,而且双方都有一份完全相同的奖品。虽然比赛有输赢,但由于未设裁判,也没有人在计胜差,胜负全凭观众与两队队员自行认定,夺旗的先后也常有争议。

二龙竞渡

赛后谁也不服输,双方人马靠岸换手,继续竞渡,一直到日落西山,此时大家均已晒伤了背膀,最后在以两队胜负的次数多寡决定输赢。但形式上的胜负并没有影响村民对竞渡习俗的执著,无人愿意服输,所以双方呛声相约来年再拼。无论结果如何,都只能说谁赢,忌讳讲谁输,因为没人能忍受这样耻辱。以前输的庄头经过赢家庄头,都要绕田埂走避,前往礁溪街上,因为面子挂不住,战况激烈的那几年,甚至两庄都不通婚不联姻,可见剑拔弩张的程度。竞渡也曾因此一度中断,后终因世交之笃与历史传承,两庄复又重掌船桨,热闹开锣。

不论是上庄先驰或是洲仔尾后到,对二庄的人来说,从以前到现在,都是没有输赢的比赛,以前如此,现在亦是。两庄宛如唇齿相依,并且认为年年能在二龙河上竞技才是重要的事,二庄的恩怨也就暂随那流水退消而去。现在也没人真的介意比赛的胜负。因为他们觉得竞渡的乐趣比面子还重要。实际上在这项具有传统特色的竞赛每每博得两岸观众满堂的喝采,并且成为全台湾注目的焦点。最大的赢家就是二龙村民和加油的观众。

事后谢神

谢神-龙船戏

龙舟竞渡后,上庄淇武兰将船扛回赖氏二房大埕龙船厝中;下庄洲仔尾将船送回下九房大埕前,二龙村民将附上神灵的龙舟,当成神一样对待,在竞渡完成后,会请龙舟看野台戏,酬谢神明,俗称谢船或称龙船戏,谢神完成后才代表今年祭典完成。

历史事件

2020-2022心冠肺炎疫情

二龙社区发展协会公告,配合政府防疫二龙竞渡取消扒龙船竞渡活动,唯保留传统祭典及游港仪式,祈求平安、风调雨顺、国泰平安[35][36][37]

2019因应少子化

环境改变因应少子化,上下庄值年炉主同意,开放外队组队并以遵循传统方式参加二龙竞渡。

2014新二龙竞渡龙舟

由于以往二龙竞渡船只大小不一致,造成纷争不断且因淇武兰、洲仔尾两个庄头的龙舟船体已经老旧,林锡忠乡长答应村民编列预算购买2艘新船约280万,新龙舟试水仪式后,交二龙社区发展协会管理。龙舟全长11.9米,船宽1.93米。乡公所于2014/5/18日上午10时,在二龙活动中心举办新造龙舟试水。乡长林锡忠和两庄头村民一起试划龙舟[38]

2014恢复由二龙村两庄头主办二龙竞渡

乡公所同意2014年由二龙村两庄头主办二龙竞渡。2016/10/8周六下午7:00,于二龙社区活动中心,主席林锡忠乡长,特别到社区关心开会讨论,2017二龙竞渡主、承办单位会议。会议议程上再次说明:

  1. 二龙社区发展协会为二龙竞渡宜兰县政府登记在案之文化遗产保存团体。
  2. 因2005年村民发起恢复传统二龙竞渡自救会,故2014年起即由二龙社区发展协会为主办单位。

2013乡公所最后一次举办龙舟比赛

长荣凤凰男女组双冠王。举办第二次女子竞渡长荣凤凰队vs二龙妇女队。

2012举办女子竞渡

再次号称打破传统禁忌 女子组队竞划龙舟,长荣凤凰队vs二龙妇女队。

2011“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台中场)”,文建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主办,会议提出警告,撤销礁溪二龙竞渡无形文化资产

无形文化资产民俗类登录现况研究 礁溪二龙竞渡 礁溪二龙竞渡,根据考证是由以前当地平埔族(噶玛兰人)所遗留的农暇娱乐活动演进而来,而噶玛兰人聚居淇武兰港的考古纪录,至少有三百年以上,在汉人不断移入的过程中,二龙竞渡也加入汉人的传说和信仰,如屈原给皇帝吃盐的传说与龙船公镇压水域等,村民依照祖先留下来的历史故事、道德观念,口耳相传,再配合环境生活的需要,演变为一套村人自己的历史逻辑和风俗习惯。 二龙当地的龙舟赛称为“竞渡”而非“竞赛”,系由于淇武兰港河水汹涌,常发生水患及居民落水死亡事件,竞渡的“渡”有“普度、超渡”之意。二龙村的龙舟竞渡已由原先连比十二天,演变为一天,然对村民而言,竞渡不是应景的节庆活动,而是严肃的宗教任务。 礁溪二龙竞渡最大特色在于不设裁判、船只使用“鸭母船”、以立姿划船、只敲锣不击鼓,且由淇武兰与洲仔尾二村村民对抗竞赛。礁溪二龙竞渡虽登录为无形文化资产,但近年来二龙竞渡由礁溪乡公所主办,比赛规则比照一般龙舟竞赛,设裁判、分名次,传统二村对抗赛反而只进行三回合,形同“表演”型式,如依目前型式则宜兰文化局应撤销、废止登录。

2005坐式非竞渡用龙舟 打破2百多年禁忌 二龙竞渡首次开放女性参加

礁溪乡公所为扩大参与面,经时任张川田立委协助向体育委员会争取经费新台币贰百万元补助购置二艘龙舟,供一般民众观光体验使用与原有祭典用龙舟作为区隔分别,2004年12月15日乡公所订购之两艘长度、重量样式相同座式,16划手加上讲解员与舵手共18人,非竞渡用龙舟,制作完成到货举办下水仪式,赠送二龙村,号称打破2百多年禁忌 二龙竞渡首次开放女性参加。其实真正的传统二龙竞渡并未曾有女性参加。

2005恢复传统二龙竞渡自救会

2023/06/22端午,当地文史工作者林宏吉说明此历史事件如下。二龙社区发展协会 林锦贤、李辉龙、林清发…等31位耆老,内含林森枝,向礁溪乡公所发出连署请求文,主要诉求有三点,一、招船VS枪声:上下庄有一方主动邀请对方,先礼后兵竞渡才开始。二、传统的竞渡方式:不设裁判、没有鸣枪、由一方敲锣先声夺人,比赛便开始,若另一方觉得吃亏,便可要求重来,所以通常比赛要耗时许久,最后的输赢都是非常接近,可看性十足,最后胜利由观众来评定,这种的竞赛规则即是不认输的精神。三、竞渡的跑道:由现在的300米,改回以往的距离只有180米左右,短跑冲刺,充满刺激性,使观众充满着期待。总的来说就是,二龙竞渡恢复以往传统就对了!

1991乡公所开始主办二龙竞渡

1980第一届县长杯扛龙船抗议事件

2017/06/08端午后,当地文史工作者林宏吉访问村民,洲仔尾龙船掌舵手与龙船船身画师赖涌聪口述记录:说明点睛仪式是民国69年(1980)第一届县长杯[34]才开始的,原排定下午优先传统竞渡之后,才继续县长杯赛事,但县府主办单位,表定1点交船,却说明要延迟到3点,洲仔尾船直接划回下庄等扒传统竞渡,但上庄淇武兰认为洲仔尾破坏县长杯比赛,上庄淇武兰抢旗手村民外号水鸡,带领淇武兰船过来派出国中生小孩跟洲仔尾划,船直行未停止(口中说洲仔尾很喜欢扒,你们自己去扒)直接就去抢镇港标,洲仔尾耆老长辈很生气,觉得不被尊重,沟通不良,砍断滕索,船划回去!把龙船扛上岸,不划了!只剩淇武兰一艄用计时赛,把县长杯冠军赛ㄧ二名比完。

1980年官方县长杯比赛,干涉二龙传统竞渡之后,引起村民抗龙船抗议事件,使村内吵架,上庄淇武兰与下庄洲仔尾失和,为了面子赌气之下,上下庄各自再多作一艘龙舟,各自划各自的(作的龙舟两庄长度重量又不一样,后期持续引发公平性小纷争不断,乡公所为此新制2艘相同长度重量龙舟,交二龙社区发展协会使用保管),直到1986年经过5年才一起举办竞渡,影响甚钜。2005年恢复传统二龙竞渡自救会诉求文上再度提及此事件为例,要求官方,二龙传统竞渡有独立竞渡规则,勿以龙舟竞赛规则干涉传统竞渡规则,两者规则完全不一样[39] [40]

回顾历史可知淇武兰、洲仔尾当时想法与执行立场不同,难以协调。淇武兰头人水鸡,为协调人之一,无关对错,各有道理。

1976龙船与龙船厝遭台风摧毁事件

早期二龙村所用的龙船,依据村民赖清泉的说法,是向二结方面租来的,俗称“渡船仔”、“货船仔”或“驳仔”的船只,船身多为黑色,船头漆成红色,因而又称“红头仔”,长约27台尺,宽约6至8台尺,深约3至3.5台尺,载重量约3,000台斤左右。1930年代的龙舟,依据李清莲的记录,为“长3丈余,宽约4尺余,高约2尺余”,有划手16名。现在的龙舟更大,长10米,宽2.7米,大于冬山河比赛之龙舟尺寸,划手则有20名。二龙村上庄淇武兰、下庄洲仔尾,平日两庄的龙船都停放在龙船厝,1930年代的龙船厝为木造茅草顶的简陋房舍,炉主每月初一、十五日都要到龙船厝点烛烧香,后来在1970年代后期,两庄的龙船厝在一次台风中都被摧毁,淇武兰的龙船厝在1981年重建,而洲仔尾的龙船厝则在1985年重建,如今,两庄的龙船都已住进钢筋水泥的龙船厝。淇武兰龙船厝和戏棚在一起,端午节当天龙舟竞渡后,晚上就会演戏,淇武兰的龙舟在比赛完后就安放进龙船厝,晚上龙舟可以在龙船厝中直接看戏,而洲仔尾的戏棚和龙船厝不在一起,所以就留在戏棚前看完戏后,再回龙船厝安放。[41]

1967礁溪分局长鸣枪竞渡事件

2017/06/09端午后,当地文史工作者林宏吉访问村民,林趖之侄林锡铭与村民赖智深口述记录:禅述以前二龙竞渡后上下庄常吵架,约在1967年左右,上庄淇武兰抢旗手村民外号水鸡在二龙竞渡拜拜流水席喝酒之后,不知原因骂了下庄洲仔尾村民世民的爸爸,引起洲仔尾抢旗手村民臼兴带人拿家伙去教训。后来第二年,礁溪分局长说他要亲自来鸣枪竞渡,这是二龙竞渡唯一鸣枪竞渡的一次,输的一方即说不比了,分局长鸣枪只比一趟即结束。往后数年端午都派有员警驻点。以前端午过后几天,洲仔尾有些村人、小孩都会绕道村后的五股庄去礁溪街上,因为两庄吵架分外眼红。

1948二二八事件后

二龙竞渡停办6年。

宜兰歇后语

二龙村扒龙船─看人干谯

宜兰俗语,描述早期外地人到二龙村看二龙竞渡,二龙村上下两庄村民,为了争取二龙竞渡获胜,在竞渡会场上吵架的情况。

解释名词

2011到2023年间,当地文史工作者林宏吉访问当地二龙村长林素霞 ,二龙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林崇校与干部林德相、赖涌聪、石顺吉、蔡焕民、赖智深、林俊吉,林锡铭、前村长何政儒…等,并在社区line群组讨论,共记录60多项,二龙竞渡相关解释名词如下,用于传承与公共推广。

竞渡

其“渡”有“普度”、“超度”含意。借由“竞渡”普度祈福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扒龙船

漳州人称划龙舟为扒龙船(台语)。

淇武兰

淇武兰的名称有不同说法,一说是来自噶玛兰语“弯弯的月亮”,二说是“水鸟聚集的地方”[42],是以葛玛兰语言所命名。此处有一沙洲半岛,得子口溪水环绕此沙洲,上有良田与住家。所在地理位置古时二龙村内以旧二龙桥为界,旧二龙桥拆除后以北宜高速公路为界,以西往礁溪方向称为淇武兰。

洲仔尾

洲仔尾此意指在淇武兰沙洲末端以后的地方,淇武兰港的下游沙洲末端之后由于河砂堆积造就一片新生地[43]。淇武兰港仔与番社港仔(武暖河)汇流处,即为沙洲末端。所在地理位置古时二龙村内以旧二龙桥为界,旧二龙桥拆除后以北宜高速公路为界,以东往海边方向称为洲仔尾。

五股

因拓垦初期由涂万、谢振老、邱角、李阿发、游东山等五人,出资开垦,因此取名五股,代表五人合资,合力进垦。位于淇武兰港下游北岸,东至本村15-16邻地方,北至山多利大饭店,本区地势极低,海拔高度仅2.5米,时有淹水之苦,今设有五股抽水站。此区若有人参与扒龙船归洲仔尾。

三十九结

礁溪乡志记载,漳泉械斗,泉州人分地三十九结。光复以前自成一庄,因为第三十九个拓垦分段数,故名。位于港仔尾西侧,老一辈的长辈称呼其为富贵城。此区若有人参与扒龙船归淇武兰。

番社港仔

上游有很多番社的港仔。茅埔圳、武暖河、武暖大排说的都是它。淇武兰、踏踏、马僯、抵美、武暖、辛仔罕、高东…等上游葛玛兰社族人,沿河道往下游,最后全部都会汇集到淇武兰[44]。此区归属洲仔尾龙船游港水域。

港仔尾

属玉田村,番社港仔(武暖河)下游的末端至土地公庙,故名,再更下方为双叉港仔。此区归属洲仔尾龙船游港水域。

双叉港仔

北方上游为淇武兰港仔,南方上游为番社港仔,下游为洲仔尾港仔,此汇流之处称为双叉港仔。2001年后因淇武兰港仔截湾取直工程,在淇武兰港仔南面,新增加了全新的截湾取直河道,截湾取直港仔[45]。此处目前经改变变为三敆水 [46],此地同时为淇武兰遗址发掘位置。此区截湾取直河道除外,其余归属淇武兰与洲仔尾龙船共同游港的水域。

淇武兰港

古早得子口溪中游河道统称为淇武兰港。因当地为二龙村亦称为二龙河,为横贯二龙村之主要河流。除非要细分上下庄二龙竞渡赛道,才会再分成上庄淇武兰港仔,下庄洲仔尾港仔。当地耆老称得子口溪为"港",到河边洗衣服台语要说成:去港漧阿洗杉。二龙竞渡祭祀的河流。

淇武兰港 阴阳河

淇武兰港仔与番社港仔(武暖河)汇流处,即双叉港仔处,由于淇武兰港较深绿清澈, 武暖河黄泥混浊,两河汇流后形成南黄北绿之阴阳河奇景(台风后更明显)。此现象亦称为双龙抢珠,黄色水龙为武暖河,绿色火龙为淇武兰港,其抢珠之中心点为目前淇武兰遗址,此处两侧环水较易发生意外不适居民居住。p.s.目前此奇景与风水已于得子口溪截湾取直工程中消失,景色不复往昔,只能回忆。此区淇武兰港上游归属淇武兰、番社港仔上游则归属洲仔尾龙船游港的水域。

淇武兰路

礁溪乡志记载,南北向省道中山路与东西向二龙村主道路淇武兰路为当时礁溪最早的对外连通道路。

礁溪市街初期道路仅有南北向与东西向各1条,南北向道路为现在的中山路,当时已是6米宽之碎石路面,为本县主要交通干道,也是吴化率众之行进路线。东西向为东门得子口至淇武兰路,当时至东门口路宽为4米,东门口以东即为5、6台尺宽以内的羊肠小径,可达二龙村,为二龙村之主要道路[7]。二龙竞渡活动举办之市集即在此路上。

炉主

二龙竞渡,淇武兰庄(1~9邻)与洲仔尾庄(10~16邻),两庄以邻为单位,各自有值年邻长炉主,需负责筹措缘金、举办龙舟祭典与下午竞渡事宜。可谓2军交战,各自筹措粮草辎重。传统上两庄竞渡前,各筹措事项会非常保密。

龙船会

由于上下村各自筹措且保密,但尚有许多公共事宜需协调,故由村长出面邀请上下庄炉主、年长耆老、士绅等开龙船会,共同商议有关竞渡事宜、镇港标制作、河道疏濬、插内外水道竹竿木桩标记、码头…等工作。

龙船厝

二龙村村民专门建给龙舟住的房子,上庄淇武兰、下庄洲仔尾各有一栋。

龙船落崎

龙船落崎亦称龙船路头,二龙村村民专门建给龙舟下水与上岸的地方,上庄淇武兰、下庄洲仔尾各有一处龙船落崎。

龙船锣(大锣)

二龙村村民专门购置的大锣,上书写二龙村、二龙竞渡、淇武兰、洲仔尾、龙船锣相关红字。祭典广场上敲大锣以召集村民绑船仔、扛船仔…等工作,会使用它。大锣音质低沉优美,能去邪净化心灵,下水前敲龙船锣大锣能净化龙舟,上庄淇武兰、下庄洲仔尾各有一座。

龙船锣(手锣)

二龙竞渡从头到尾,串连整个祭典的沟通工具,只要有龙舟都能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声音。锣上书写二龙村、二龙竞渡、淇武兰、洲仔尾相关红字。古时没有手机通讯不佳,敲手锣以召集村民绑船仔、扛船仔…等工作,下水、游港、邀船、竞渡都会使用它,村民听到游港锣声就表示,可以祭港了。

绑船仔

龙舟绞船、勒肚、架尾舵、插顺风旗、插艾草榕树枝古阿纸的统称。

扛船仔

移动龙舟(下水、上岸、出入龙舟厝、龙舟修整搬移,龙舟游行…)的统称。

绞船

由木龙骨、枷车索(藤索)、绞子组成,将龙舟船头、船尾两端拉紧,使龙舟首尾两端翘起,在水中吃水不至过深。

勒肚

避免绞船后,船身会凹折大肚子,每间隔80公分,左右两侧用电线或钢索绞紧船肋与龙骨,藉以拉紧船身。

插艾草榕树枝古阿纸

请长者于船头、船尾,四边绑插艾草、榕树枝和俗称“古阿纸”的纸钱趋吉避凶。插榕树枝是台湾道地端午民俗。

枷车

龙舟绞船使用的藤索。全名为枷车索即指耕牛枷车里枷担连接后跶仔,所使用的麻绳形状的藤索。有一种食物直接以形状取名就叫枷车藤。

绞子

亦称绞仔,龙舟绞船时使用,约2尺的木棒,船头船尾各一支,枷车索(藤索)套上木龙骨两端的洞与船头尾后,再用绞子一正一反方向绞紧。

驳仔(红头仔)

清朝时期俗称“渡船仔”(渡船)、“货船仔”(货船)或“驳仔”(驳船)的船只,以黑色为主,船头部分漆成红色,故又称“红头仔”,即红头船。二龙竞渡使用的龙舟即为驳仔改装。

船杯

船桨,二龙竞渡的龙舟有20对船桨,通常船上会多放一对备用桨。前后(头摇、照摇、尾摇)的桨都需要用加长桨。

尾杯

又称尾杯、尾背、尾扒、尾桨、尾舵,形状似加长版的船杯,长3米半 用枷车索(藤索)固定在船尾,竞渡时可控制船方向。

抢旗枕头

二龙竞渡夺标手专用的枕头 垫跪在脚上,枕头袋子为红色,裙带为绿色。

粗糠跪包

二龙竞渡桨手采跪姿,船上双脚膝盖需各自垫跪在粗糠(稻壳)包上,才会比较舒服,每个桨手位置2包,有20个位置,外袋洲仔尾为红色、淇武兰为绿色。现为了减轻重量内容物已改为保丽龙颗粒。

水觳仔与海绵

船上进太多水时,用水杓子与海绵将水挖出去,旧时使用木制四方平头特制龙船用水杓子。

鸦母船

宜兰河川遍布,但河道较浅,旧时船运较陆运方便,用于赶鸭与运输的小船[47][48]。二龙竞渡时插旗的小船,易翻覆。

龙船公/龙船婆

2017/06/08端午后,当地文史工作者林宏吉访问村民,洲仔尾龙船掌舵手与龙船船身画师赖涌聪口述记录:说明耆老阿来叔公说洲仔尾的船肚大又宽,船头柔顺所以笑称是母船,淇武兰船肚较窄小,船头较仰角,所以称船公。龙船公/龙船婆是以船的形式大小去分别的,淇武兰的船小而轻所以称公船,洲仔尾的船肚大而重所以称母船,龙船公/龙船婆是,下庄洲仔尾对龙舟神灵的统称。 洲仔尾祭拜龙舟(龙船公、龙船婆),1984年黄丽云调查时把此段过程称为迎龙神),而林趖的说法是龙船公居船头,龙船婆居船尾。

祭港普度请神

龙舟竞渡是一种祭港普度,洲仔尾由炉主决定祭典当日是否邀请洲仔尾古公三王(防番之神)、协天庙关圣帝君、六结铁支路下土地公、玉田村慈天宫妈祖、谢府元帅(龙峰头林守护神)、五显大帝(龙峰头林守护神)...等神明前来观礼需为单数。若有邀请神明,需先去迎请观礼神明。神明坛贴红纸 (左)神安人安合境平安、(右)天泰地泰三阳开泰 (中 垂直写)合境平安。

洲仔尾王公

古时医药不发达,下庄洲仔尾组织王公会,供奉古公三王[49],问事、抓药帖,庄内民国80左右仍有起轿问事,并传承问事方法。洲仔尾王公会年代久远,已不可考,是洲仔尾内部最古老的神明会。二龙竞渡时洲仔尾炉主会邀请王公坐镇观礼。

老大公

二龙村以往并无此名词,耆老们仅知道祖先传承了祭拜淇武兰港内的神灵祖灵,神灵并无形象也不知道如何去阐述祂。直到民国90年后面对媒体逐渐以老大公称呼祂。老大公名称来源于基隆老大公庙,代表祭拜先人。跟基隆老大公庙不同的是,二龙村所述的老大公代表祭拜河内的先人与神灵故内含有一丝亲情。

缘金

古代宗教信仰活动时,捐献收费的方式,各户依人口征收丁口钱,有时也依照田地大小征收田甲钱。二龙竞渡是一种祭港信仰仪式,故有收龙船缘金。

拜龙船

淇武兰庄,至下水处引河神,神灵(老大公)附船身,祭拜;洲仔尾庄,祭拜龙船公/龙船婆。

拜港墘

祭江(国语)、祭港(台语)、拜港墘(台语,二龙村民使用的名词),是一种水边祈福祭拜仪式,人们会在江港岸边摆上香案,供奉江港河里的神灵。人们用这种方式祈求来年平安。

净香

男丁持净香,船头船尾绕一圈,洁净龙舟。

游港

划龙船到水域内净化河道。上下庄划往各自的区域,淇武兰的船划往“三民村”方向,洲仔尾的船则往“时潮村”方向。

献纸头

游港时会同时献纸头,遇出事地点、桥、水门、涵洞往天空抛开散落给神灵(老大公),祈求河里的神灵(老大公)保佑村庄平安。开港路时上下庄各抛开献纸头一份,以祈求竞渡人员平安。

纸头

纸头是用十二张巾衣包裹二支小银,逢闰年则用十三张巾衣,代表河里的神灵(老大公)每月都有衣衫可供更换(例:2013年闰二月,使用十三张巾衣)。上下庄纸头包法不一样,淇武兰先以6张巾衣卷起二支小银后,再以另六张巾衣卷成望远镜筒形,用橡皮筋绑在一起;洲仔尾将巾衣垂直摊开拉长摆放,包裹二支小银直接卷起来,再以橡皮筋绑在一起。两庄均力求纸头往天空抛开时能尽量散开。

开港路

主队让客队优先选水道,客队选完水道后,回到竞渡起点,敲锣点燃长串鞭炮,一路划向终点,抢旗手边敲锣一路向空中献纸头(一份);主队在另一水道也同样进行敲锣、燃炮、献纸头一份,洁净赛道,祈求人员平安。

镇港标

标旗上写有龙舟竞渡四个大字、农历年月日吉旦、礁溪乡二龙村淇武兰(洲仔尾)庄民一同敬献,挂上献给河里的神灵(老大公)的用品,过去多包括香烟一整条、毛巾、折扇,现今则增加蜜粉(椪粉)、镜子、梳子等女性用品。近年上下庄炉主则各准备二份供品,供头二趟标旗使用,第三趟以后则无。二龙竞渡先抢到镇港标为胜。有店家渔船等请求镇港标回去,祈求平安顺利,发大财。

尾后送

二龙竞渡龙舟船尾上插的旗子,从船尾往船头看,左插风调雨顺青龙边、右插国泰民安白虎边,亦称做顺风旗,特别强调得先插风调雨顺旗,当地人认为求顺风旗回去,可以保佑牲畜。

邀船

值年庄划龙舟至另一庄龙船落崎处不断鸣锣表示邀请;另一庄则斟酌对方去年的表现来选择爽快鸣锣答应或慢慢吞吞鸣锣予以怠慢甚至刁难,再前往值年庄水域比赛。

船位名(龙舟人员位置名称)

抢旗阿等于夺标手(头锣)、头摇等于船右首位桨手、正摇等于头摇后方的桨手、照摇等于船左首位桨手、左摇等于照摇后方的桨手、尾摇等于左摇最后方的桨手、尾扒等于舵手,一艘船抢旗阿一位加上尾扒一位加上划手二十位,总共二十二位。

跤巾

二龙竞渡竞赛时给选手绑的腰巾,亦称为脚巾,淇武兰为绿色、洲仔尾为红色。早期汉人练武的习俗,传入洲仔尾金狮团后,再由村民传入二龙竞渡,使用时在腰际间绑着长布条,可帮助提气,振奋精神,减少岔气等运动伤害。跤巾目前仍有许多传统阵头使用,尤其以金狮团、宋江阵使用最多。

引锣

二龙竞渡的竞赛规则,一方先敲锣为邀请竞赛,一方后敲锣(应锣)为答应竞赛,两方都敲锣了,就一定得豁出去,看谁先抢到镇港标为胜,此时若停止敲锣,便是输不起,也是在乡亲父老面前丢脸。若只有一方敲锣,另一方不敲锣,即为不同意竞赛,就得重来[50]

大索与尾索

古时港小水流大,船常流走,大约起点绑有一条粗直径6公分、横跨两岸,被称为大索的麻绳。两艘龙舟的尾端都有一条约直径1公分、长15米,被称为尾索的麻绳。一端捆牢龙舟尾部,另一端由尾摇执握,船至起点时尾摇执尾索勾住大索,使等待竞赛的龙舟不被水流带走。

揪尾索

二龙竞渡的专有技巧,原理是由尾摇执尾索勾住大索,先绑住船,船被水流带动往下游,加上人员往前持续奋力划动,由于船被绑住,若此时趁机放尾索,船会有突然往前的力道。如此一来,对方的船身就算已划出三、四米,甚至一整个船身时,只要尾摇看准时机将尾索一放,船便如箭射出那样超越对方。

催尾柜

二龙竞渡的专有技巧,揪尾索完成后,尾摇会赶紧收绳。若此时他认为大有赢面,右手马上会拿起粗6公分的圆木敲击船身,发出孔似鼓般的声响(催尾柜)配合锣声锵现场孔锵声不断,鼓舞其他桨手奋勇向前,获胜的希望也就高了。

撞大索

二龙竞渡的专有技巧,龙舟回起点大索时,用船尾直接去撞大索,船会被被大索反弹冲出。 这也是一种“揪尾索”反制技巧,对方正实施揪尾索技巧时,对方的龙舟会被大索后拉,失去先机。但另一艄撞大索的船已反弹冲出,技巧转换间,非常精彩。

尚尾背

尚尾杯、尚尾背、相尾扒、押尾桨都是说它,是一种二龙竞渡专有技巧,借由尾舵的甩押增加龙舟速度的技巧,需要有高超的掌舵技术,否则速度没甩起来船就歪了。

谢船

谢船或称龙船戏,谢神完成后才代表今年祭典完成。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1. ^ 台灣端午節慶典儀式與信仰習俗研究. [2014-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2. ^ 赖峰育. 禮讓一寸得禮一尺―礁溪二龍龍舟競渡活動略述. 宜兰县: 礁溪淇武兰龙舟厝. 2009. 
  3. ^ 赖峰育. 二龍競渡代代傳. 宜兰县: 礁溪淇武兰龙舟厝. 2011. 
  4. ^ 4.0 4.1 二龙社区发展协会. 二龍競渡代代傳解說手冊. 宜兰县: 二龙社区发展协会. 2011. 
  5. ^ 温宗翰. 臺灣端午競渡之信仰與儀式--以二龍村為探討中心. 2011: 《台湾学研究》第11期143–164. 
  6. ^ 交通部观光局. 傳統節慶端午節. [2023-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礁溪乡编纂委员会. 礁溪鄉誌-增補版. 宜兰县: 礁溪乡公所. 2017.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文化局文化资产科. 民俗C-2(補登保存團體)二龍競度. 宜兰县: 宜兰县政府. 2006.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礁溪乡公所. 2009礁溪二龍競渡民俗活動大會手冊. 宜兰县: 礁溪乡公所. 2009. 
  10. ^ 邱彦贵. 二龍村扒龍船.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8, 1 (41)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11. ^ 林清祺、林宏吉、林有志. 和邑林迓質信公族譜 : 福建漳州和邑龍峰頭遷居台灣宜蘭洲仔尾. 宜兰县: 林清祺. 2021. 
  12. ^ 林正芳. 林明盞事略.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23, 7 (149) [2023-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13. ^ 水蜻蜓. 蘇澳定安宮.過水火.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12, 2 (93) [2023-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14. ^ 礁溪乡审查委员会. 李心仪、陈世一 , 编. 礁溪鄉誌-增修版. 2010: 108-112. [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张文义. 「河港深深春帆來」─烏石港的過去與未來.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2, 8 (6)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16. ^ 吴敏显. 宜蘭河、東港嘴.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7, 2 (33)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17. ^ 台灣唯一不祭拜屈原的龍舟賽——200年來比不出輸贏的二龍村龍舟競渡 | Mata Taiwan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匯流平台. Mata Taiwan. 2016-06-08 [2020-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美国英语). 
  18. ^ admin. 噶瑪蘭族的二龍河競渡活動. 台湾回忆探险团. 2015-05-20 [2024-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8). 
  19. ^ 邱秀兰. 葛瑪蘭族的交通.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11, 1 (73)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20. ^ 张文义. 「石港深深畫蘭陽」─烏石港的回憶與探訪.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1, 6 (2)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21. ^ 陈进传. 烏石港的興起.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10, 3 (64)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22. ^ 陈进传. 「大坑罟的河海和滄桑」.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2, 5 (7)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23. ^ 邱彦贵. 二龍村龍舟「競賽」活動來自葛瑪蘭人?.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8, 4 (41)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24. ^ 施再添. <全省最古老的龍舟競渡區:二龍村>. 《快乐家庭》. 1978, (53): 30-33. 
  25. ^ 你所不知道的臺灣五月節「水陸」行事. 民俗乱弹端午特辑. [202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7). 
  26. ^ 蔡欣茹、吴敏显. 宜蘭河流域早期航運.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9, 3 (58)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27. ^ 蔡欣茹、吴敏显. 宜蘭河的船隻.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9, 4 (58)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28. ^ 蔡文婷. 二龍演義. 台湾光华杂志. 1990-07-01. 
  29. ^ 曾繁琦. 我思我繪東港村.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7, 3 (33)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30. ^ 邱彦贵. 龍船與龍船厝.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8, 3 (41)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31. ^ 李清莲. <「五日節」懷往事,礁溪淇武蘭扒龍船>: 122. 1975. 
  32. ^ 邱彦贵. 二龍競渡的程序.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8, 2 (41)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33. ^ 黄丽云. 台灣龍舟賽的現況調查: 98. 1986. 
  34. ^ 34.0 34.1 郭世良. 民國102年,二龍河畔觀競渡.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13. [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5. ^ 黄丽惠. 二龍競渡.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20-05-06 [2024-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8) (中文). 
  36. ^ 李忠ㄧ. 礁溪逾200年歷史二龍競渡 喊停. 中国时报. 2020-04-13 [2024-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8) (中文). 
  37. ^ 江志雄. 宜縣5處端午龍舟賽疫情停辦3年 今年全面復辦. 自由时报. 2023-05-28 (中文). 
  38. ^ 中央社. 宜蘭二龍競渡 新造龍舟試. 中时新闻网. 2014-05-18 [2024-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8) (中文). 
  39. ^ 林锦贤、李辉龙等. 恢復傳統二龍競渡自救會. 宜兰县: 二龙社区发展协会. 2005. 
  40. ^ 林锦贤、李辉龙等. 繁華落近:礁溪『二龍競渡』的檢討與再造. 宜兰县: 二龙社区发展协会. 2007. 
  41. ^ 邱彦贵. 《宜蘭縣重要民俗調查計畫期末報告》〈二龍村龍舟賽〉. 宜兰县文化局. 2007: 95–97. 
  42. ^ 陈歆怡. 【考古台灣】淇武蘭遺址 蘭陽平原的國家寶藏. 经典杂志. 2016. [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3. ^ 吴清镛. 宜蘭縣2013得子口溪導覽手冊. 宜兰县政府教育处. 2013: 17. [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4. ^ 蔡文婷. 反溪水~宜蘭河河道變遷歷史.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7, 4 (33)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45. ^ 兰阳博物馆. 發現淇武蘭.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8, 1 (39)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46. ^ 吴敏显. 宜蘭河的故事~三敆水.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7, 1 (33)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47. ^ 张文义. 「鴨母船的故鄉」―大塭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5, 7 (15)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48. ^ 陈进传. 早期大坑罟的水運工.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10, 4 (64)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49. ^ 李心仪. 古公三王.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08, 2 (36) [2023-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50. ^ 赖易政. 世代文化傳承-二龍競渡研習. 兰阳博物馆电子报. 2021, 1 (129)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