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6轰炸机
B-26 掠夺者 | |
---|---|
一架美国第九航空军第397轰炸机大队第596轰炸机中队的B-26B,1944年。机翼上塗有诺曼底登陆时的进攻条纹 | |
类型 | 中型轰炸机 |
原产国 | 美国 |
制造商 | 马丁公司 |
设计者 | 佩顿·M·麦格鲁德 |
首飞 | 1940年11月25日 |
起役日期 | 1941年 |
状态 | 已退役 |
主要用户 |
美國陸軍航空隊 英国皇家空军、自由法国空军 |
生產年份 | 1941-1945 |
制造数量 | 5,288[1] |
单位成本 | 102,659.33美元/B-26A[2] |
发展为 | XB-33超级掠夺者 |
B-26轰炸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伦·L·马丁公司为美国陆军航空隊研发的双发中型轰炸机,官方绰号“掠夺者”。
由于高翼载带来的高起降速度以及人员缺乏经验,B-26在服役初期事故率居高不下,为其招来 “寡妇制造者”的恶名。随着改进设计和加强训练,B-26的损失率逐渐降低,至1944年,甚至成为美国陆航损失率最低的轰炸机[3]。B-26在地中海和欧洲战场表现出色,和B-25一起构成美国战术轰炸的中坚力量。从1941年2月到1945年3月,B-26各型号共生产5,288架。
设计与发展
1939年3月,美国陆军航空兵颁布39-640号需求书,征求一款双发中型轰炸机,最高时速300英里(483千米),最大航程2,000英里(3,218千米),载弹量3,000磅(1,360千克)[4]。同年7月5日,马丁公司提交了由设计师佩顿·M·麦格鲁德牵头设计的179方案,并顺利赢得201架飞机的订单,军方编号B-26。同时,北美公司的NA-62方案也过审投产,即B-25轰炸机。整个B-26从立案到实用化耗时仅不到两年[5]。
B-26是一款上单翼、半硬壳结构的轰炸机,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机身截面为圆形。机组共七人:投弹手位于机鼻,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并排坐于机头,领航员和无线电操作员位于之后,机身中部和尾部各一名机枪手。B-26拥有当时较为强大的自卫火力:机头有一挺7.62毫米活动机枪,由投弹手操纵;机尾一挺7.62毫米活动机枪;机背中后部设有一座可360度旋转的炮塔,装有两挺12.7毫米机枪,这是美国轰炸机首次采用动力炮塔。
B-26在机身中部串列设有两个弹舱,最大载弹量可达4,800磅(2,177千克)。两台普惠R-2800双黄蜂引擎以吊舱安装于翼下,配有二阶机械增压器和四叶螺旋桨。为达到军方要求的高速,上反角1.3度的机翼翼展仅19.81米,使其翼载荷高达259千克/平方米,超过了当时美国陆航的任何一款飞机。虽然早期的风洞模型为了气动控制采用了双垂尾,但生产型的B-26仍然使用单垂尾,以保证尾炮手的良好视野。
1940年11月25日,B-26成功首飞。在113小时的测试中,B-26的性能满足了军方所有要求。1941年2月22日,首批四架B-26进入美国陆军航空兵现役,列装第22轰炸机(中型)大队[6]。
事故
在实际运用中,飞行员发现,虽然B-26在速度和载弹量等方面优于B-25,但其起降特性较为恶劣。由于高翼载荷的设计,B-26的失速速度高达209千米/小时,起飞滑跑距离长达704米。当飞行员试图在短跑道上降落而降低时速时便会引发失速,导致坠毁。寇蒂斯的电驱动螺旋桨和前起落架的故障使得这一问题雪上加霜[6]。
另一方面,飞行员自身也缺乏经验。由于战事需要,大多数新兵仅在T-6单发教练机上接受训练后便转移至B-26单位。而B-26独特的飞行特性要求飞行员拥有熟练的双发飞行经验方可驾驭。因此,新编成的B-26轰炸机大队事故率明显高于战前成立的、从B-18轰炸机换装B-26的大队,最多时达到30天内坠机15次。
1942年7月,由参议员杜鲁门领导的参议院国防项目调查特别委员会(通称“杜鲁门委员会”)介入调查B-26的高事故率[7]。杜立特少将亲自对B-26进行了试飞。试飞结果证明B-26性能优秀、未见严重缺陷、甚至能以单发飞行[8];委员会也未发现马丁公司存在管理不善,因此B-26得以继续生产。但作为解决方案,马丁公司为B-26B的机翼加长了1.8米以减轻翼载荷,并派工程师解决超重问题;同时,杜立特及其下属在全美各训练基地巡回教授B-26的正确飞行技巧,并改进了飞行员和教官的培训流程[9]。
在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B-26的事故率从1943年底开始快速降低,至1944年,第九航空军的报告称B-26已成为损失率最低的飞机[3]。尽管如此,B-26在服役之初落下的恶名仍使新飞行员望而却步,高要求的飞行特性也一直伴随B-26直到最终型号。
服役历史
B-26主要用于欧洲战区和地中海战区,而B-25则活跃于太平洋战区。实战初期,B-26蒙受了巨大损失,但仍为美国陆军航空兵使用的最为成功的中程轰炸机[10]。B-26最初于1942年春部署于西南太平洋战区。但大部分实战的B-26都部署于英国和地中海。
至二战结束,B-26累计出击110,000架次,投放炸弹136,078吨。包括美国、英国、自由法国、南非等在内的国家都曾使用。到1945年停产时,B-26共生产5,288架[10]。
太平洋战区
1941年2月,弗吉尼亚州的第22轰炸机大队(中型)成为首个接收B-26的单位,用其取代了B-18轰炸机[11]。1941年12月,第38和第28轰炸机大队也开始装备B-26。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第22大队被立刻派往西南太平洋。其首次任务是于1942年4月5日经莫尔兹比港轰炸拉包尔。
同样派往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第38轰炸机大队在接收B-26B后为其加装了副油箱和鱼雷挂架。三架B-26B被部署于中途岛以加强防御。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战役期间,第38大队和第22大队共四架B-26对来袭的日军联合舰队发起鱼雷攻击,但并未命中任何目标。B-26击落了一架零式战斗机,自身两架坠毁,两架重创。
第28混成大队下的若干B-26中队参与了阿留申群岛战役,负责对日舰进行鱼雷攻击,由于能见度过低[4],没有任何成功的纪录。
尽管B-26在1942年6月后仍不时对所罗门群岛的日军基地进行轰炸,但由于太平洋战场上的野战机场更适合起降距离较短的B-25,B-26开始逐步撤出太平洋战区。只有第19轰炸机中队和第22轰炸机大队仍然继续使用B-26直至1944年1月9日。
地中海战区
B-26轰炸机大队集结参与了1942年11月的火炬行动。起初采用低空轰炸的方式轰炸机场、港口和铁路目标,但成效不彰且损失严重。诺顿瞄准仪的出现显著缓解了这一问题[4],使得B-26编队可以在中空有效命中地面目标。北非战事结束后,B-26在第12航空军的指挥下支援盟军在西西里、意大利以及法国南部的作战。地中海战区空军指挥官约翰·斯莱塞曾写道:“中型轰炸机大队表现出了惊人的精度,尤其是B-26掠夺者;萨丁岛上的第42轰炸机联队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白昼轰炸机部队。”[12]
欧洲战区
第八航空军在1943年初开始使用B-26,第322轰炸机大队于同年5月首次执行轰炸任务。和地中海战区一样,他们一开始也采用低空轰炸的战术,同样损失惨重。没有护航的B-26在高炮和Fw 190战斗机的拦截面前过于脆弱,迫使驻英的B-26转用中空轰炸[4],并于1943年10月16日移交至第九航空军指挥下,准备支援进攻法国的计划。
1943年10月24日起,B-26开始获得战斗机护航,其表现大有改观。随着霸王行动的进展,B-26的目标不断向法国内陆延伸,从铁路、桥梁到V-1导弹发射场。在这一阶段,B-26证明其精度之高和损失率之低,都是第九航空军中无可比拟的[3]。B-26于1945年5月1日轰炸奥莱龙岛的德军兵营后结束了在欧洲战场的作战任务,最后一支部队于1946年初解散。
外国运用
英国于1942年通过租借法案获得52架B-26A,英国编号为掠夺者I。1943年,英国又获得100架B-26C,命名为掠夺者II。皇家空军主要将B-26用作侦察、布雷和反舰用。同时也在巴尔干半岛用于支援铁托游击队的战斗。所有英联邦的B-26都在战后被英方拆毁。
火炬行动之后,自由法国空军也从美国获得了三个中队的B-26,取代了原本服役的LeO 45和DB-7轰炸机,参与对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的轰炸任务。至战争结束时,法国已装备了七个大队的掠夺者。法国的B-26于1947年被更先进的轰炸机取代,但用作喷气发动机测试平台的B-26直到1958年方才退役。
此外,B-26也被改装用作民用客机。联合航空、墨西哥石油公司[13]等都曾使用过其民用改装型。
衍生型号
- B-26—最初的201架。使用普惠R-2800-5引擎。
- B-26A—机头增加至两挺7.62毫米机枪,机尾机枪升级成12.7毫米。增加了252千克的装甲和自密封油箱等。英国称为掠夺者I
- B-26A-1—从机号41-7366开始,引擎由普惠R-2800-5改为R-2800-39和R-2800-41,其他和B-26A相同。
- B-26B—由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生产。重新设计机尾以容纳两挺12.7毫米机枪,并将所有7.62毫米机枪升级为12..7毫米。机身加长至17.75米。增加了鱼雷挂架,散热器进气口增大,引擎换回R-2800-5。英国称为掠夺者II。
- B-26B-4—前起落架加长15.2厘米,改善了驾驶员和副驾驶的通风系统。一些北非战场的B-4型在机鼻两侧各增加了两挺12.7毫米机枪。
- B-26B-10-MA—翼展加长1.8米至21.64米。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增大,主起落架轮胎直径从119厘米增大至127厘米。改善了机身后方活动机枪的视野。
- B-26B-20-MA—再次重新设计机尾,马丁·贝尔M-6电动尾炮塔取代了原本的手动机枪,机身缩短至17.09米,共生产100架。
- B-26C—由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工厂生产的B-26B。从B-26B-10-MA/B-26C-10-MO开始,两厂生产的B-26批次一一对应、规格完全相同。
- B-26C-5-MO—相当于加长翼展的B-26B-10-MA。由于巴尔的摩生产线转换速度较慢,因此奥马哈工厂的批次较靠前[14]。
- B-26E—有两种不同的机型被同时称为B-26E[4]。第一种是B-26C的减重型,只保留了基础的导航设备,去除了多余的无线电、供氧和电热除霜系统。机背炮塔前移至无线电操作员上方。整体减重约1,180千克。仅有一架XB-26E和一架B-26E问世;第二种是专门的对地攻击型。在封闭式的机鼻内并列装有两门37毫米机炮,上方另有两挺12.7毫米机枪。翼下还可挂载双管火箭筒。由于P-47在这一角色的成功,B-26E对地攻击型也没有投产。
- B-26F—全部由巴尔的摩生产。上反角加大至7度以增大升力,减少起降距离,但速度和操纵性略有下降。取消鱼雷挂架和机鼻12.7毫米机枪。增大了载油量和载弹量(至1,814千克)。增加了起落架紧急释放系统。为英国制造的B-26F-2和B-26F-6被英国称为掠夺者III。
- B-26G—最终量产型号。外观与B-26F相同,但内部增加了C-1自动驾驶仪,内部仪器升级为“陆军-海军统一标准”,内外所有油路与中央交叉输油系统相连,增加装甲。
- JM-1、JM-1P以及JM-2—美国海军的拖靶机。JM-1对应TB-26C,JM-2对应TB-26G。JM-1P为JM-1的升级版本,增加了照相设备。不同于陆军,海军的掠夺者涂有鲜艳的黄色涂装。
使用国家
幸存飞机
法国
法国的犹他海滩博物馆从法国航空博物馆租借了一架B-26G供人参观。
美国
由於B-26的外表和二戰時的日本轟炸機相似,故有多架幸存的B-26在二戰後都被塗成像是二戰日軍轟炸機,這些由B-26冒充的日軍轟炸機被用於電影拍攝。
佛罗里达中央航空博物馆拥有一架处于可飞行状态的B-26。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有一架B-26G作静态展示。另有三架B-26和一架B-26B正在美国各地的博物馆处于修复状态。
性能数据[15]
基本信息
- 机组:7
性能
武器
- 機槍:12挺12.7毫米勃朗宁M2重机枪
- 炸彈:1,814千克炸弹
参见
参考资料
- ^ Mendenhall, Charles. Deadly Duo. North Branch, Minnesota: Specialty Press Publishers & Wholesalers, 1981. ISBN 0-933424-22-1.
- ^ "Fact sheet: Martin B-26A" National Museum of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Retrieved: 5 August 2010.
- ^ 3.0 3.1 3.2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1978).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Statistical Digest World War II.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the Air Force.
- ^ 4.0 4.1 4.2 4.3 4.4 Chorlton, M., Tooby, A., & Morshead, H. (2013). Martin B-26 Marauder. Botley,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ISBN 9781780966076
- ^ Trent, Jack. "Fat-Bottomed Girls": The Martin B-26 Marauder. Scale Aircraft Modeller, Volume 14, No. 7, July 2008.
- ^ 6.0 6.1 User, S. (n.d.). B-26 Marauder Overview, Development & Basic Operational History. Retrieved December 28, 2016, from 存档副本.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0).
- ^ McCullough, David. Truma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3. ISBN 0-7432-6029-5.
- ^ Vincent 'Squeak' Burnett: Daredevil Acrobat Goes to War. (2016). Retrieved December 28, 2016, from http://www.historynet.com/vincent-squeak-burnett-daredevil-acrobat-goes-to-war.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he Widow Maker. (2004, April 3). Retrieved December 28, 2016, from http://www.joebaugher.com/usaf_bombers/b26_5.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0.0 10.1 Army Air Forces Aircraft: A Definitive Moment.. National Museum of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2015年7月21日 [2016年12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4日) (英语).
- ^ "Marauder: Mr Martin's Mean Machine" Part 1. Air International, January 1988, Vol. 34, No. 1, pp. 22–29, 49. Bromley, UK: Fine Scroll. ISSN 0306-5634.
- ^ Slessor, Sir John. The Central Blue. New York: Fredrick A. Praeger, Inc., 1957.
- ^ B-26 Carolyn. (n.d.). Retrieved from http://www.387bg.com/Aircraft/B-26%20Carolyn.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annehill, V. C. (1997). The Martin Marauder B-26. Arvada, CO: Boomerang.ISBN 9780960590063
- ^ Bridgman, Leonard. "The Martin Model 179 Marauder". Jane’s Fighting Aircraft of World War II. London: Studio, 1946. ISBN 1-85170-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