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庄严经论
(重定向自莊嚴大乘經論)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7月30日) |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专题 |
《大乘庄严经论》(梵語:Mahāyāna-sūtrālamkāra-kārikā)[1],是古印度瑜伽行唯識學派的僧人無著所撰(或說彌勒造頌,無著傳出,世親造釋)[2],唐朝波羅頗迦羅蜜多羅漢譯。是唯识宗的“六經十一論”之一。現代另有經索達吉堪布比較藏文版本潤飾文字的漢譯本,另取漢譯名稱為《大乘經莊嚴論頌》:具足七大,稱為大乘,以圓滿所有大乘經藏之密意的五種無上義理而成為開顯莊嚴,所以此論名謂“經莊嚴”,因為它以偈頌闡釋,故謂“頌”。(理由類似窺基大師)[3]
藏文本由吉祥積(dPal brtsegs)所譯出,藏传佛教认为此书作者为無著菩薩於兜率天法宮中,直接受補處弥勒菩萨親傳《慈氏五論》之一。1907年,法國學者Sylvain Lévi在尼泊爾發現了此經的梵文寫本。[4]
此論的註釋有藏譯本的《世親釋》、《大乘莊嚴經論·無性釋》與《大乘莊嚴經論·安慧釋》。[5][6]
註釋與引用
- ^ 窺基《成唯識論述記》:「應言《莊嚴大乘經論》。能莊嚴大乘經故。先云《大乘莊嚴經論》者非也。無有大乘莊嚴經故。」
- ^ 李百藥〈大乘莊嚴經論序〉:「大乘莊嚴論者。無著菩薩纂焉。菩薩以如來滅度之後。含章秀發。三十二相。具體而微。八千億結。承風俱解。弘通正法。莊飾經王。明真如功德之宗。顯大士位行之地。破小乘執著。成大乘綱紀。其菩提一品。最為微妙。轉八識以成四智。束四智以具三身。詳諸經論所未曾有。可謂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成唯識論了義燈》:「大莊嚴論(名莊嚴體義論)。此論本頌慈氏菩薩造,釋天親菩薩造。」
遁倫《瑜伽論記》:「無著為人位登初地,證法光定得大神通,事大慈尊請說此論等。慈氏菩薩隨無著機,恆於夜分從知足天降於禪省,為說五論之頌:一瑜伽論。二分別觀行,名分別瑜伽論。三大莊嚴論。四辨中邊。五金剛般若。……唯有無著、天人共知感慈氏,化飡受諸教。」 - ^ 索达吉堪布. 智悲佛网-显密宝库-大乘经庄严论. 喇荣五明佛学院. [2017-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7).
- ^ Sylvain Lévi, transl. (1911). Mahāyāna-Sūtrālaṃkāra : exposé de la doctrine du Grand Véhicule selon le système Yogācāra / Asaṅga[失效連結]. Éd. et trad. d'après un manuscrit rapporté du Népal - Tome 2: Traduction, introduction, index. - Paris : Librairie Honoré Champion
- ^ 蘇南望傑(Sonam Wangyal). 《大乘莊嚴經論·安慧釋》譯注與考察--第十七品「供養」與「依止」 (PDF). 法鼓佛學學報. 2015-12-01, (17期): 266 [2020-11-06]. doi:10.6889/DDJBS.201512_(17).00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31).
- ^ Robert E. Buswell Jr.; Donald S. Lopez Jr. (编). Mahāyānasūtrālamkāra. The Princeton Dictionary of Buddh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4 November 2013: 515 [2020-11-06]. ISBN 978-0-691-1578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