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体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为
香港人口文化系列之一
香港人口普查
2021年人口普查
香港人  新界原居民
海外港人
宗教与风俗  哲学
语文  用语  文学
殡仪  节日与公众假期
购物  饮食  烧烤文化
传媒  电视  电影
艺术  漫画  动画
音乐  流行音乐
教育  补习文化
体育  赛马
网络文化  电子竞技
建筑  法定古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港次文化
港式幽默
无厘头文化
MK文化
MK Pop
铁路迷文化
巴士迷文化
小贩文化
街车文化
街机文化
其他香港系列

香港体育乃是香港市民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基于历史原因,香港是较早引进西方现代竞技的亚洲地区,当中以足球篮球游泳羽毛球乒乓球单车跑步等最为受到市民参与的运动项目。这些年来,香港体育持续发展,于2009年顺利举办第五届东亚运动会这项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并且成绩美满。除此之外,香港经常举办或协办重要的国际运动赛事,例如: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项目、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渣打香港国际马拉松比赛亚洲杯足球赛东亚足球锦标赛、香港网球精英赛、巴克莱英超亚洲杯贺岁杯足球赛等等。

香港运动员的成绩逾见提升,截至2010年中,有32名参与7个体育项目的香港运动员进占世界前20名,29名参与6个体育项目的香港运动员位居亚洲前10名。此外,香港残疾运动员的表现同样出色,于2009年先后赢得4项世界冠军和2项亚洲冠军[1]

武术运动承存及保留了南北各派传统功夫。相对于国家的段位制及体育化发展,香港武术界仍沿用传统模式推广。

发展沿革

战前

香港由于长期被英国统治,体育发展受其影响至深,早期的体育活动主要由西方人士组织的体育会举办,参与者仅限于驻港英军商人及外籍公务员等,华人绝少机会或渠道参与。香港木球会于1851年成立,其后香港游艇会域多利游乐会等相继成立。香港赛马会于1884年成立,于1891年开始举办赛马博彩活动。而英国人亦将在其祖国流行的足球运动带到香港,于1886年建立香港足球会,同时举办特别银牌赛事,分别为全亚洲历史最悠久的职业足球联赛及锦标赛。

20世纪初,香港的华人学生在学校开始接触体育运动。1902年,香港基督教青年会成立,致力向华人社区推广体育活动,1918年其属下的中央会所启用,设有室内泳池和跑道,是香港首个市民会堂及体育场馆。1908年,在校华人学生莫庆[2]等40多人发起组织华人足球队,参与洋人举办的足球竞赛,其后逐渐演变成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华人体育组织——南华体育会

香港中华业余体育协会于1916年成立,负责推动发展本地华人体育活动,同时选拔运动好手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直到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体育发展处于停顿的阶段。

战后初期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香港的经济及体育活动步入稳定但缓慢的发展期,香港政府在体育活动投放的资源并不多。1950年11月24日成立“香港业余体育协会”,协调本地体育事务,并负责选拔运动员参加地区和国际性运动赛事。翌年协会获得国际奥委会承认,更名为香港业余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同年亦获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承认,并于1952年首次以香港名义参加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

高速发展期

1976年起,香港每年举行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其后更成为IRB世界七人榄球巡回赛中其中一站。此外,香港经常举办重要的国际运动赛事,包括:渣打香港国际马拉松比赛东亚足球锦标赛亚洲杯足球赛贺岁杯足球赛等等。

1973年时任香港总督麦理浩施政报告建议成立康乐体育局作为咨询性体育机构,为资助各单项体育总会作出建议,并与港协合作发展香港体育事务。翌年成立康乐体育事务处,统筹体育活动。1982年由香港政府香港赛马会赞助英女皇银禧纪念基金会出资在沙田城门河畔兴建银禧体育中心,中心具备完善的体育设施及资深的体育管理团队。1986年康体处所负责的基层体育发展工作拨归市政局和新成立的区域市政局管理。1989年10月1日设立临时康体发展局,并于翌年4月1日成为正式公营机构,名为香港康体发展局。1991年银禧体育中心升格为香港体育学院,并于1994年4月1日并入康体发展局。

主权移交以后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从而结束了香港长达150多年的英国殖民地身份,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香港基本法》对体育发展作出规定,在主权移交后:

  1.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以自行制订体育政策。
  2. 香港民间体育团体可依法继续存在及发展,保障原来对体育民间团体机构的赞助政策。
  3. 原在香港各体育机构任职的人员均可根据原有制度继续受聘。
  4. 香港体育民间团体同大陆相应的团体和组织的关系为互不隶属、互不干涉和互相尊重。
  5. 香港体育民间团体可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及国际的有关团体和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该团体和组织可根据需要冠用“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与有关活动。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在体育领域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等。

香港回归后,政府曾多次改动主管体育的部门及机构的架构。1999年12月31日,政府推行市政服务改革,解散原市政局及区域市政局,其基层体育发展工作及原来由两个市政总署管理的体育设施改由新设立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该署是一个直属于民政事务局的政府部门。而香港康体发展局则于2004年解散,由香港体育学院有限公司取代其培训及发展香港精英运动员的工作。

2010年广州亚运中,香港夺得8金、15银、17铜共40面奖牌。

香港主权移交前参加五届共和联邦运动会,其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香港主办过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项目2009年东亚运动会

体育活动

以下是香港市民较常参与的体育活动。

体育设施

为了贯彻“普及体育”的宗旨,香港在全港各地均有开辟体育场地及设施供市民使用,包括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仍至各个郊野公园。根据康文署2008/09年报透露,全港共有41个刊宪泳滩、37个泳池、两个户外大球场(香港大球场旺角大球场)、46个天然草地球场、25个人造草地球场、233个硬地足球场、两个曲棍球场、两个榄球场、88间体育馆、294个壁球场、24个运动场、260个网球场、4个高尔夫球练习场、5个水上活动中心、4个度假营、24个大型公园和680个儿童游乐场[3]

香港政府为推广普及体育,举办“全民运动日”在18区的指定体育馆举办多元化的免费康乐体育活动供市民参与,并开放辖下多种收费的康体设施,供市民免费享用。[4]

近年,香港政府为求体育的长远发展,不断增拨更多资源以支持运动的发展,用以持续提升香港运动员的水平、建立社区体育文化及提升香港作为国际体坛盛事中心的地位。过去5年,政府于香港不同的地区投放了逾35亿港元作建造及改善体育场馆及设施[5]

政府于未来数年将会不断兴建及改善体育设施,启德发展计划便是其中核心发展项目,其他包括将军澳室内单车场及体育馆、重新兴建的观塘游泳池维多利亚公园游泳池等。

国际体育赛事

香港运动风气盛行,不论职业业余,健全与伤残人士的参与性亦很高。

奥林匹克运动会

香港自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起一直参与奥运。第一面奖牌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由滑浪风帆代表李丽珊为香港夺得首面奥运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是香港首次以“中国香港”名义参加奥运。在2004年雅典奥运,香港乒乓球代表李静高礼泽夺得乒乓球男子双打银牌。

2008年北京奥运马术比赛项目于香港主办。2012年,香港单车女子代表李慧诗伦敦奥运凯琳赛比赛项目中为香港赢得一面铜牌,是香港历史上第3面奥运奖牌。受新冠肺炎影响而延至2021年举行的东京奥运,香港单届夺得1金2银3铜。

2024巴黎奥运香港队夺得两金两铜!张家朗达成创举,连续两届夺金!江旻憓亦成功冲金,在女子重剑决赛中勇夺金牌。何诗蓓则在200米及100米自由泳获取佳绩,为香港摘得两铜。[6]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中,香港在144个参加国家中居奖牌榜第17位。多年来多位伤残运动员在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为香港夺得佳绩。

亚洲运动会

香港自1954年起一直参加亚洲运动会,在1986年汉城亚运会车菊红在保龄球项目为香港夺得第一表亚运金牌。[7]期后,亦有多位运动员于亚运会中先后取为香港取得奖牌。于2006年多哈亚运会王晨叶姵延在女子羽毛球单打项目包揽两个决赛席位,是香港首次在大型运动会包办金、银两牌。

香港曾于2000年申办2006年第十五届亚洲运动会,惟最后不敌卡塔尔多哈。在2010年下半年度当局就香港申办2023年亚洲运动会咨询公众,但香港社会各界对此争论不休[8],结果在未有广泛民意支持申亚的情况下,拨款申亚的动议最后在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议中以40对14票的大比数遭到否决,申亚计划最终放弃[9]

东亚运动会

香港由1993年起派代表队参加历届的东亚运动会2009年东亚运动会由香港主办,是香港首次举办大型综合运动会。9个东亚国家及地区共派出2,377名运动员,于22个项目竞逐262面金牌,为历届之冠。香港代表团史无前例地赢得26面金牌、31面银牌和53面铜牌,总奖牌数目达110面,于奖牌榜上荣登第4名。于足球项目,代表队连胜韩国、朝鲜和日本3大亚洲球队,被视为是届运动会最传奇一幕。于单车公路赛,代表队包揽三甲;于壁球项目,代表队以7金完成大满贯,于当中的五项决赛更囊括决赛所有席位。根据中央政策组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百分之81的受访市民为香港运动员在东亚运动会中的表现感到自豪,百分之74的市民认为香港主办东亚运动会是正确的决定。

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

第一届香港七人榄球邀请赛在1976年举行,其后成为IRB世界七人制橄榄球巡回赛中的其中一站,每年吸引不少榄球迷来港观战。

香港在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的成绩

  • 夏季奥运会:2金3银4铜 9枚奖牌(亚洲第14,世界第88)
  • 亚运会:24金49银67铜 140枚奖牌(亚洲第17)
  • 世界运动会:2银 2枚奖牌(亚洲第16,世界第66)
  • 夏季大运会:2金4铜 6枚奖牌(亚洲第13,世界第63)
  • 亚洲室内运动会:33金27银33铜 93枚奖牌(亚洲第5)
  • 夏季青年奥运会:1银 1枚奖牌(亚洲第18,世界第74)
  • 世界武搏运动会:1金2银 3枚奖牌(亚洲第8,世界第26)
  • 亚洲沙滩运动会:3金4银5铜 12枚奖牌(亚洲第11)
  • 亚洲武艺运动会:2银3铜 5枚奖牌(亚洲第24)
  • 亚洲青年运动会:5金8银5铜 18枚奖牌(亚洲第5)

国家级体育赛事

共和联邦运动会

香港回归前一直有参加共和联邦运动会,出席的年份包括在1934年、1954年至1962年及1970年至1994年。香港共赢得5面金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

于1997年香港回归后,一直有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并取得奖牌。于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香港代表团队获得历来最佳成绩。代表香港出战男子个人公路赛的黄金宝于赛事中以5小时35分09率先到达终点,为香港取得该届全运会的首面金牌[10] 。香港马术代表林立信以“零罚分”的成绩力压广东代表,赢得香港于是届全运会第2面金牌,并刷新了香港于历届全运会的最佳成绩[11]

2025年全运会将由粤港澳首次合办,而香港有幸承办当中8个竞赛项目。[12]香港特别行政区将承办其中篮球(男子22岁以下组)、场地自行车、击剑、高尔夫球、手球(男子)、七人制橄榄球、铁人三项及沙滩排球;以及一个群众赛事活动:保龄球。[13]

精英运动项目及精英运动员

香港体育学院设立精英体育项目用以提高香港队在国际赛事中夺取奖牌的机会。精英体育项目以4年为一资助周期。从2009年7月开始,“精英体育项目”包括下列14项:田径、羽毛球、桌球、单车、剑击、空手道、赛艇、壁球、游泳、乒乓球、保龄球、三项铁人、滑浪风帆和武术,其中羽毛球、乒乓球、滑浪风帆及单车4个项目定为“重点精英项目”。

民政事务局负责制定及统筹香港的康体发展政策和相关法例,并统筹康体设施的规划工作,辖下体育委员会于2005年1月1日成立,下设3个事务委员会,其中“精英体育事务委员会”就有关精英体育的事宜、为香港体育学院提供政策发展路向,以及资助精英体育及运动员的拨款先后次序,经体委会向民政事务局局长提出意见。

发展精英体育是香港特区政府三大体育发展策略方向之一,特区政府每年向香港体育学院拨款以培训精英运动员,当中包括向合资格的运动员提供直接财政资助,使运动员可以专心训练,于比赛中争取最佳成绩,同时在教育、就业等多方面对运动员作出支援,为退役后的生活作好准备。截至2009年12月底,获“香港体院”培训及支援的运动员共有863人,分别来自14个“精英体育项目”及10个非精英体育项目,当中约有100人在“香港体院”寄宿。

各运动项目代表队简述

足球

足球为香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由香港足球总会负责管理的最高级职业足球赛事为香港超级足球联赛,继承自成立于1908年的香港甲组足球联赛,至今历史逾1世纪,为全亚洲首个成立和历史最悠久的职业足球联赛。另一项香港足球比赛──香港高级组银牌亦为全亚洲历史最悠久的足球锦标赛,创办于1896年。香港足球会为全亚洲首家现代足球会,成立于1886年,香港流浪足球会则为全亚洲首家职业足球会,成立于1958年。

香港足球总会成立于1914年,并在1954年加入了国际足协亚洲足协,为亚洲足协创会成员之一。于1956年主办了第一届亚洲杯足球赛,同届比赛中香港获得季军。

早期香港被誉为亚洲足球王国,香港曾经4次全国运动会冠军,以及代表中华民国夺得5次远东运动会冠军,及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足球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香港继续称霸亚洲,最辉煌的战绩是在1954年和1958年,由香港足球运动员所组成的中华民国代表队参加亚洲运动会连夺两届足球金牌,其参加过1960年、1964年及1968年3届奥运足球赛。香港足球总会于1954年加入国际足协,并开始组织香港足球代表队参加国际赛事,自此以后,在国际赛场合常有两支分别由香港球员组成的中华民国及香港足球代表队。多年来,香港一直培育出多位炙烩人口、家传户晓的球星,包括被世界公认的“四大球王”之一李惠堂、首位济身于欧洲顶级联赛的亚洲足球运动员──张子岱、“香港之宝”姚卓然、“大头仔”胡国雄、“和仔”李健和、“香港第一中锋”欧伟伦和比较近期的范俊业叶鸿辉陈肇麒林嘉纬等。

于2009年东亚运动会,香港足球总会派出香港奥运足球代表队出战,代表队先后击败由韩国、由将出战2010年世界杯决赛周的球员所组成的朝鲜,最后于决赛击败日本奥运队,为香港首次于国际性的综合运动会赢得金牌。

壁球代表队

2010年,香港壁球代表队于印度举行的亚洲锦标赛团体赛中,相隔10年,再次荣获冠军。同时,赵咏贤和陈浩铃分别于女子单打决赛中获得银牌和铜牌。

跳绳运动和代表队

2006年,香港跳绳代表队到加拿大参加第六届世界跳绳锦标赛,成为世界总冠军。2007年,印度新德里,香港跳绳代表队总共派出39人出战,于个人比赛中总共夺得10金、9银、5铜,而团体比赛夺得29金、8银、2铜,总共的成绩为39金、17银、7铜,成为全亚洲冠军。2008年7月22日至30日,香港跳绳代表队到南非参加世界跳绳锦标赛,勇夺7金、6银、4铜,击败全球18个国家的代表,成为世界总冠军,创下港队纪录。

杰出运动员

(依辈份(和男女分列)和年代排行)

田径

  • 温健仪,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两次和女子4乘100米接力赛铜牌。
  • 梁婉芬,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5000米铜牌。
  • 叶晓岚,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跳高铜牌。
  • 梁巧诗,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4乘100米接力赛铜牌。
  • 陈皓怡,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4乘100米接力赛铜牌。
  • 许文玲,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4乘100米接力赛铜牌。
  • 苏桦伟,绰号“神奇小子”,自1996年参与残奥会曾连续三届夺金凯旋归回,目前是男子100米及200米伤健人士世界纪录保持者。
  • 黎振浩

三项铁人

健美

  • 陈润韬,于亚洲健美赛为香港连续三次夺得冠军。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金牌。

举重

  • 于伟丽,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铜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铜牌。

马术

  • 林子心,曾经为加拿大国家队队员,获德国马术总会颁发专业骑手最高荣誉——德国骑术金牌“Gold Karte”。为了能代表香港,林子心毅然放弃加国国籍入籍香港,于十一运会为香港夺得场地障碍团体赛铜牌。
  • 林立信,奥华混血儿,获奥地利全国赛冠军。为了能代表香港,林立信毅然放弃奥国国籍入籍香港,于十一运会为香港夺得场地障碍赛个人赛金牌,并于场地障碍赛团体赛中获得铜牌。
  • 郑文杰,于十一运会为香港夺得场地障碍赛个人赛铜牌,并于场地障碍赛团体赛中获得铜牌。

乒乓球

  • 高礼泽,曾经为中国国家代表,于国际乒联巡回赛为香港夺得男子单打冠军、7次男子双打冠军和7次亚军,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男子双打冠军。于奥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子双打银牌,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子双打金牌和男子团体铜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混合双打金牌。
  • 李 静,曾经为中国国家代表,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子单打铜牌、男子双打金牌和男子团体铜牌,并于奥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子双打银牌。
  • 张 钰,于2002年亚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女混双金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单打铜牌。于2010年亚运会为香港夺得混合双打银牌。
  • 唐 鹏,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混合双打银牌。
  • 帖雅娜,曾经为中国国家代表,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为香港夺得女子团体亚军(2004及06年),于世界杯为香港夺得女单季军(2004年)女单亚军(2008年),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女子团体亚军。于2002年亚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女混双金牌,于2006年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单打银牌、女子双打银牌。并于2009年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团体和混合双打金牌(与高礼泽合作),女单铜牌。
  • 柳絮飞
  • 林 菱,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双打铜牌。
  • 张 瑞,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双打银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双打铜牌。
  • 姜华珺,世界排名中最高的香港球手(2008年9月计,第8名),于亚洲杯为香港夺得女子单打冠军。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团体和混合双打银牌。于2010年亚运会为香港夺得混合双打银牌。

羽毛球

  • 王 晨,退役运动员,曾经为中国国家代表,世界排名第3位,于世界锦标赛为香港夺得亚军,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女子单打冠军。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单打金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团体铜牌。
  • 周 蜜,曾经为中国国家代表,世界排名第一位,于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为香港夺得冠军,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单打银牌。
  • 叶姵延绰号“黑妹”,世界排名第18位,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单打银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单打金牌。
  • 邓俊文,与谢影雪组合,曾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混双组合,于2020东京奥运夺下第四名的历史佳绩,亦两度夺得世锦赛铜牌,及在2018年亚运和2017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夺下银牌。
  • 谢影雪,曾经和潘乐恩搭档女双,两度参加奥运;现与邓俊文组合,曾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混双组合,于2020东京奥运夺下第四名的历史佳绩,亦两度夺得世锦赛铜牌,及在2018年亚运和2017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夺下银牌。2024年巴黎奥运,谢影雪和邓俊文的组合出战羽毛球混双止步八强。

壁球

  • 赵咏贤,绰号“小旋风”,世界排名第13位 (2007年10月),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两次女子单打亚军,于壁球挑战杯为香港夺得冠军。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单打金牌和两次银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女子团体金牌。
  • 欧咏芝,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团体、混合双打金牌和女子双打银牌。
  • 麦珮轩,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团体金牌。
  • 陈浩铃,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女子单打季军,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金牌。
  • 吴嘉韵,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双打银牌。
  • 刘少维,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和男子团体金牌。
  • 李浩贤,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单打银牌。
  • 欧镇铭,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团体和混合双打金牌。

保龄

  • 车菊红,退役运动员,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史上首面金牌。
  • 许长国,退役及离世运动员,世界排名曾为第1位,于亚洲职业巡回赛、世界大师赛和世界保龄球优秀赛为香港夺得冠军。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金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双打金牌。
  • 胡兆康,绰号保龄神童,世界排名第10位,于亚洲锦标赛男子优秀赛为香港夺得冠军和亚军,于亚洲保龄球巡回赛中国站及香港站为香港夺得男子单打冠军。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优秀赛、男子双打金牌和男子单人赛和男子五人赛银牌。
  • 张振中,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五人赛银牌。
  • 甘兆麟,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五人赛银牌。
  • 麦卓贤,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五人赛银牌。
  • 曾德轩,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五人赛银牌。
  • 杨伟基,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五人赛银牌。

桌球

武术

  • 李 晖,于世界锦标赛为香港夺得冠军。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武术(女子太极拳类两项全能)银牌。
  • 郑天慧,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长拳铜牌。
  • 关宁慧,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对练金牌。
  • 袁家蓥,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对练金牌。
  • 贺敬德,于世界锦标赛为香港夺得南棍冠军、南拳亚军和南刀季军。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南拳、南棍全能金牌。
  • 郑仲恒,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套路对练金牌。
  • 梁家炜,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套路对练金牌和男子长拳银牌。
  • 黑志宏,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套路对练金牌。

空手道

  • 刘知名,于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香港夺得男子个人型铜牌。
  • 刘慕裳,于2020东京奥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个人型铜牌。

跆拳道

  • 潘振浩,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银牌。

柔道

  • 余建霆,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金牌。

剑击

  • 何嘉丽,退役运动员,于共和联邦运动会为香港夺得女子重剑银牌、女子重剑团体铜牌,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女子重剑个人亚军。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重剑团体铜牌。
  • 余翠怡,自2004年至今参与残奥会已连续两届夺金凯旋归回,于残奥会为香港夺得女子个人花剑、个人重剑、团体花剑和重剑金牌。
  • 周梓淇,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佩剑个人赛铜牌。
  • 欧阳慧心,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团体佩剑铜牌。
  • 徐韵怡,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团体佩剑铜牌。
  • 鲍明慧,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团体佩剑铜牌。
  • 张启东,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子团体花剑铜牌。
  • 刘国坚,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子团体花剑铜牌。
  • 颜冠一,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子团体花剑铜牌。
  • 黄金球,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子团体花剑铜牌。
  • 张家朗,于2020年东京奥运男子花剑及2024年巴黎奥运男子花剑为香港夺得男子个人花剑金牌,曾为男子花剑世界排名第一,在世锦赛取得铜牌。
  • 江旻憓,于2024年巴黎奥运会夺女子重剑金牌,是港队史上第三面夏季奥运金牌。两夺世锦赛铜牌。于2024年8月4日在社交媒体宣布退役。

射击

  • 王 辉,曾经为中国国家代表,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个人项目银牌。

单车

  • 洪松荫,退役运动员,于100公里亚洲锦标赛队际赛为香港夺得铜牌。
  • 黄金宝,绰号“香港之宝”、“亚洲车神”,于世界杯场地锦标赛男子15公里捕捉赛、世界杯场地单车赛美国洛杉矶站和世界杯场地单车赛丹麦哥本哈根站为香港夺得冠军,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冠军、亚季和六次季军。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三次金牌和铜牌,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团体计时赛铜牌,并于全运会为香港夺得3次金牌和铜牌。
  • 郭灏霆,于世界杯场地单车赛澳洲墨尔本为香港夺得冠军,于世界杯场地单车赛英国曼彻斯特站为香港夺得亚军。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3次冠军、2次季军。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公路赛和男子团体计时赛铜牌。
  • 张敬炜,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金牌。
  • 陈振兴,绰号“山地王”,于2010年亚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子山地单车赛金牌。
  • 胡健燊
  • 邓宏业,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公路赛金牌和男子团体计时赛铜牌。
  • 杨英瀚,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公路赛银牌和男子团体计时赛铜牌。
  • 李慧诗,于2010年亚运会在女子场地单车500米计分赛,以33.945秒夺得金牌,兼打破亚洲纪录。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于女子竞轮赛为香港夺得史上第三面奖牌〈亦首面铜牌〉。于2020东京奥运会取得女子场地单车争先赛铜牌(亦为香港该届的第六面奖牌)。
  • 黄蕴瑶,于2010年亚运会在女子场地记分赛,与其他选手撞车,导致肋骨骨裂及肺膜破损,仍负伤再骑上单车继续比赛,最后更赢得银牌。
  • 李思颖2022年亚洲运动会女子麦迪逊赛和女子全能赛银牌得主、女子团体追逐赛铜牌得主。于巴黎奥运女子单车公路赛中,以第 64 名完成了全长 158 公里的赛事,成为香港史上首位完成奥运公路赛的女车手。

小轮车

  • 韩理强,香港生长英华混血儿,于全运会为香港夺得BMX越野赛铜牌。
  • 王史提芬,华比混血儿,曾经被比利时国家队招手。为了能够代表香港,王史提芬放弃比利时国籍入籍中国香港。于亚洲锦标赛连续4次冠军。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小轮车金牌,并于全运会为香港夺得金牌。于2010年亚运会为香港夺得男子BMX单车赛金牌。

花式单车

  • 余心怡,正职为香港警务人员,于世界锦标赛为香港夺得铜牌,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连续7次男子单人花式单车冠军和男子双人花式单车亚军。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双人花式单车金牌和男子单人花式单车银牌。
  • 卢廷轩,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男子双人花式单车金牌。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双人花式单车金牌。
  • 叶衍邦,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双人花式单车银牌。
  • 余博文,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双人花式单车银牌。
  • 曾如心,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单人花式单车银牌。
  • 卢慧敏,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单人花式单车铜牌。

单车球

  • 何永泰,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银牌。
  • 劳文辉,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银牌。

游泳

  • 蔡晓慧,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4乘1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4乘100米混合泳铜牌。
  • 孙嘉儿,于亚洲室内运动会为香港夺得女子50米蛙泳金牌和女子100米蛙泳银牌。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50米蛙泳铜牌。
  • 施幸余,绰号香港女飞鱼,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四乘一百米自由泳接力铜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4乘200米女子接力赛银牌和4乘100米女子混合泳铜牌。
  • 陈宇宁,于亚洲室内运动会为香港夺得4乘25米自由泳接力、4乘25米混合泳接力、4乘50米自由泳接力、4乘50米混合泳接力冠军,4乘100米自由泳和4乘100米混合泳亚军。
  • 李 亮,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4乘1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
  • 韦汉娜,香港生长英裔香港人,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4乘1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4乘200米女子接力赛、4乘100米女子混合泳、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50米自由泳铜牌。
  • 江忞懿,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4乘200米女子接力赛银牌和4乘100米女子混合泳铜牌。
  • 欧铠淳,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4乘200米女子接力赛银牌和女子200米自由泳铜牌。
  • 邓颖欣,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1500米自由式银牌。
  • 蓝家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1500米自由式铜牌。
  • 何诗蓓,于2020东京奥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200米以及100米自由泳银牌,亦是香港首位于奥运游泳项目取得奖牌的运动员。于2024年巴黎奥运女子100米及200米自由泳夺得铜牌,香港史上个人夺得四面奥奖牌运动员 。
  • 林政达,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4乘100米男子自由式接力赛铜牌。
  • 吴镇男,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4乘100米男子自由式接力赛铜牌。
  • 张健达,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4乘100米男子自由式接力赛铜牌。
  • 黄锴威,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4乘100米男子自由式接力赛铜牌。

跳水

  • 潘伟程,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双人3米板铜牌。
  • 傅传理,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双人3米板铜牌。

滑浪风帆

  • 李丽珊,已退役运动员,绰号风之后。于世界锦标赛为香港夺得3次冠军、亚军和季军。于1996年阿特兰大奥运会为香港夺得史上首面金牌,亚运会为香港夺得两次金牌和两次银牌,并于全运会为香港夺得银牌。
  • 陈慧琪,于青岛国际帆船赛为香港夺得亚军,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冠军和亚军,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银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金牌。
  • 陈晞文,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银牌。
  • 郑国辉,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金牌。
  • 陈敬然,绰号风之子,于世界锦标赛为香港夺得亚军,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冠军,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金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铜牌。
  • 何智豪,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银牌。
  • 梁灏隽,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金牌。
  • 邓庚涛,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铜牌。
  • 何允辉,于2018雅加达亚运为香港夺得银牌。
  • 马君正,于2018雅加达亚运为香港夺得银牌。

划艇

  • 罗晓锋,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单人艇铜牌。
  • 苏秀华,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双人双桨金牌。
  • 邹广荣,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双人双桨金牌。
  • 卢廷威,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双人双桨铜牌。
  • 梁俊硕,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男子双人双桨铜牌。
  • 李嘉文,于亚洲锦标赛为香港夺得银牌。于亚运会为香港夺得女子轻量级单人双桨银牌,并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轻量级单人双桨银牌。
  • 刘静雯,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轻量级四人双桨银牌。
  • 李婉贤,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轻量级四人双桨银牌。
  • 汤少文,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轻量级四人双桨银牌和女子双人双桨铜牌。
  • 黄 政,于东亚运为香港夺得女子双人双桨铜牌。

(上述资料只节录了运动员的部分成绩,并不代表运动员的所有成绩和比赛。)

相关参见

运动单位:

体育部门:

曾举办和年度举办的运动会:

参考注释

  1. ^ 香港體育的長遠發展策略方向. [201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被誉为“第一个踢足球的中国人”。
  3. ^ 2008/09年報:康體設施. lcsd.gov.hk. [201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全民運動日2015 免費使用康體設施. HK.ULifestyle.com.hk.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3)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體育運動. [201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香港奧運獎牌 | 何詩蓓連續兩屆奪兩牌!港隊歷屆獎牌成績. 
  7. ^ 香港体育学院:〈金牌运动员点将录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2-22.〉,存取于2009年10月12日。
  8. ^ 「香港應否申辦2023年亞洲運動會?」公眾諮詢意見匯編. 民政事务局网页. 2011-01-28 [2011-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立法會否決申亞撥款. 明报. 201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香港老将黄金宝赢下自行车“马拉松”[失效链接]
  11. ^ 香港队夺得场地障碍赛金牌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7-09.
  12. ^ 粵港澳合辦2025年全運會 香港將承辦8競賽項目. 
  13. ^ 全運會|2025年11月舉行 香港將承辦八項比賽 有劍擊、高爾夫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