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渡
本名杨炤浓
出生 (1958-02-20) 1958年2月20日66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县乌日乡(今台中市乌日区)
国籍 中华民国
母校乌日国小明道中学台中一中辅仁大学中文系学士、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儿女杨茵絜(女,1984年-2022年)
杨书恒(子)

杨渡(1958年2月20日)本名杨炤浓,出生于台湾台中市乌日区,早期创办《春风》诗刊,大学毕业后曾经在党外杂志执笔批判时政,批评国民党,并为林正杰谢长廷陈水扁蓝妙龄等党外人士助选台北市议员,之后又替陈文成之死写澄清文章,之后加入党外杂志大地生活,后转任记者,曾任《中国时报》副总主笔、《中时晚报》总主笔、辅仁大学兼任讲师、中国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曾任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现为自由作家。曾获得时报文学奖,并出版多本文学著作。

经历

  • 杂志主编:1983年至1984年,编辑《春风诗丛刊》,共有四集:《狱中诗》《山地人诗抄》《海外诗抄》《崛起的诗群》。其中《山地人诗抄》是第一本以原住民创作与故事为主体所刊行的文学专集。莫那能自此开始写诗。
  • 美洲中国时报》编辑:1983年至1984年,担任《美洲中国时报》主编,编辑电影版面。《美洲中时》停刊后,曾短暂至文化大学兼课。
  • 时报新闻周刊》记者:1985至1988年,担任时报新闻周刊记者,负责专题采访,尤其是社会运动。依据台大新闻所《黑夜中寻找星星》一书所载,他采访时拜介入社会运动,例如协助鹿港反杜邦运动,并协助反杜邦运动领导人李栋梁首度提出“杜邦设立,需鹿港公投”的“公投”概念。曾协助蔡仁坚反新竹李长荣化工。此时并兼任《新环境》杂志主编,1987年,邀请柴松林陈映真张国龙等人,至恒春举办全台湾第一场反核运动。
  • 1988年报导农民运动之始。其理念以“推动社会进步是记者的天职”而自期。此时著作为《民间的力量》(获得年度十大推荐好书)与《强控制解体》。
  • 中时晚报》记者、撰述委员、副总主笔、总主笔。1988年担任《中时晚报》〈新环境采访小组〉召集人,带动记者,以社会运动观点,采访劳工、学生、农民、人权、妇女、原住民等社会运动议题。
  • 1989年三月,赴中国大陆采访两会,访问严家其、方励之、李洪林等学者。五月下旬,再赴北京采访学生运动,在天安门广场经历六四事件,同事徐宗懋因中弹紧急送医,杨渡亲身目睹医院内幕,其后写成《天安门纪事》一书。
  • 1990年,担任《中时晚报》撰述委员,开始在中国大陆各地采访,深入了解中国大陆民间社会,试图描述未来变化趋势。1995年,写作《大逆转──世纪末透视中国》一书。1996年,担任《中时晚报》总主笔。
  • 辅仁大学兼任讲师:1991年开始,至2007年。
  • 中国时报》执行副总主笔。1997年至2002年。
  • 中时晚报》总主笔。2002年至2006年。
  • 中国国民党文传会主委:2007年因马英九邀请,离开《中国时报》,担任国民党文传会主委,希望改变民粹式的仇恨政治语言,改变政治文化。2007年十月离职,依据《黑夜中寻找星星》一书所载:他离开时写诗为自己的自由庆贺。
  • 2007年,制作记录片《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记录日治时期农民领袖简吉与台湾左翼运动的历史,本片荣获2008年第六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国际竞赛短片入选影片 。
  • 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2008年11月起,担任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2009年完成总统府《文化创意产业圆桌论坛》研究计划,撰写文创发展建议书。与中国大陆教育部合作,主持《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大辞典》编撰计划,历时七年,出版两本相关辞典:《两岸常用辞典》及《两岸每日一词》。相关辞典内容并由唐凤主持,作为免费供使用之《两岸中华语文大辞典》萌典。
  • 2010年起,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合作,举办〈两岸汉字艺术节〉,一年在中国中国大陆,一年在台湾,后曾至山东台儿庄、常熟、贵州等地举办。得到两岸文化界的重视。至2016年,共举办七届。
  • 2014年,出版《水田里的妈妈》长篇小说,呈现台湾战后世代的生命史,以及一九七〇年代,台湾经济发展的故事。此书获〈台湾文学奖〉2015年入选五本长篇小说奖提名。
  • 2015年,出版《暗夜里的传灯人》一书,写出一九四九年,自中国大陆渡海来台知识分子如何在戒严时代,传递思想与文化的灯火,为时代作见证。
  • 2016年,《水田里的妈妈》由中国大陆三联书店出版,改名为《一百年漂泊》获腾讯年度十大好书奖,中国图书十大好书奖等。同年,《暗夜传灯人》在中国大陆出版。台湾则出版诗集《下一个世纪的星辰》,与短篇小说集《九天九夜》。
  • 2017年,中国大陆三联书店出版《在台湾看见历史》一书。以该书获201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两岸年度作家奖》。
  • 2018年,出版《有温度的台湾史》。为首度以台湾民众史之理念所书写的台湾史。
  • 2019年,出版《1624──颜思齐与大航海时代》一书,将台湾史与16世纪航海大历史结合,透过颜思齐的生命,挖掘出更深度的故事。

* 2021年六月,出版《未烧书》,以现场见证记者身份,以报导文学笔触,追述1989年六四记忆,作者自述是〈三十年磨一剑〉,以悲悯反省之心,重现一代人的心灵史卷。此书被获选为梁实秋文学奖首届〈散文大师奖〉。

* 2021年八月,出版《澎湖湾的荷兰船》,重建大航海时代,荷兰如何为寻求与明朝贸易,来到澎湖,边战边谈两年,终于撤退到台湾。此书还原东亚的海盗与海商交会的历史。

  • 2023年三月,与管中闵合著,出版《大学的脊梁》,以报导文学刻划2018年台湾大学校长遴选事件。 被喻为知识分子的良知之作。

著作

  • 《南方》(1984年,诗集,自费出版)
  • 《民间的力量》(1987年,远流出版社)
  • 《强控制解体》(1988年,远流出版社)
  • 《天安门纪事》(1989年,时报文化出版)
  • 《解体分裂的年代》(1991年,三民书局,三民丛刊18)
  • 《两岸迷宫游戏》(1992年,三民书局,三民丛刊43)
  • 《大逆转──世纪末透视中国》(1996年,天下杂志出版)
  • 《日据时期台湾新剧运动》(1997年,时报文化出版)
  • 《铁腕金融情-何显重的一生》(1997年,商周出版)
  • 《三两个朋友》长篇散文集(2000年,大块文化出版)
  • 《飘流万里》散文集(2004年,九歌出版)
  • 《简吉──台湾农民运动史诗》(2009年,南方家园出版社,ISBN 978-986-827-953-7 〉(2014年修订版,ISBN 978-986-907-100-0
  • 《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台湾左翼纪事》(担任制片)(2008年,南方家园出版社〉
  • 《红云──严秀峰传》(2011年,南方家园出版社)
  • 《刺客的歌──长诗集》(2012年,南方家园出版社〉
  • 《水田里的妈妈》(2014年,长篇纪实小说。南方家园出版社)
  • 《一百年漂泊》(2016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 《下一个世纪的星辰》(2016年,台湾南方家园出版社)
  • 《九天九夜》(2016年,短篇小说集,台湾南方家园出版社)
  • 《暗夜传灯人》(2016年,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在台湾看见历史》(2017年,北京,三联书店)
  • 《有温度的台湾史》(2018年,台北,南方家园出版社)
  • 《1624──颜思齐与大航海时代》(2019年,台北南方家园出版社)
  • 《未烧书》(2021年,联经出版社)
  • 《澎湖湾的荷兰船》(2021年,南方家园出版社)
  • 《缺席的岛屿故事》(2022年,《有温度的台湾史》大陆版出版,三联书店)
  • 《大学的脊梁》(2023年,时报出版公司)
  • 《1624──颜思齐与大航海时代》(2023年,北京,九洲出版社)
  •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2024年,北京,九洲出版社)

记录片制作

  • 《记录片制作: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
  • 《记录片制作:还原二二八〉
  • 《记录片制作:寻找二二八的沉默母亲──林江迈的故事〉
  • 《刘国松:艺术的叛逆叛逆的艺术(书+DVD)》(2012年,台湾南方家园出版社)

个人争议

杨渡在2006年台湾倒扁运动期间,在中时电子报发表名为《不敢动乱,倒扁免谈》的文章,认为“以群众运动,让台湾陷入动乱,十天,二十天。当陈水扁政府无法管理台湾,无法安定社会秩序,整个台湾在崩溃边缘,美国才有理由出手,叫陈水扁下台。因为他再不下台,中共可能出手,美国也受不了。”[1]。有人认为其主张已经触及内乱及煽动罪,但亦有人附和其主张[2]。 事件爆发后,杨渡对此篇文章的回应是:“我不是倡议动乱,而只是一种冷静的新闻事件分析。”“坐在权力位置上的民进党人,开始用戒严时代的口吻,大打安定牌,但台湾现在的社会条件已经不再是当年,人们在民主社会生活过很久了,不再害怕群众运动,更不会被吓唬到[3]。”;而他所分析的美国介入真的发生,美国支持陈水扁,倒扁运动因此进入沈寂。详见杨渡著《红花雨》一书。

杨渡在2006年7月21日《中国时报》“转型正义?放屁”一文指:“白色恐怖是红色革命者的历史,而红色革命亲中共,亲中共,就是亲中国,所以他们被迫害的历史远远比二二八多十倍以上,但民进党就是假装没看见。”言词批判当时提倡“转型正义”者,在民进党执政六年后,才倡此说,是为陈水扁的贪污行为“抹粉”。[4][5]

2006年,杨渡曾制作《还原二二八》与《寻找二二八的沉默母亲──林江迈》两部纪录片,采访卖烟妇人林江迈的女儿林明珠,由于林明珠当时已经十岁,明白人事,以其为女儿,在重男轻女的当时环境下,无法上学,(其长兄必须上学,不在台北),所以在台北陪母亲林江迈卖烟。她是在场的见证者,其证言具有真实性,且林江迈后来将林明珠嫁给陈诚的随扈警官。[6]

2018年12月,指出[来源请求]日治时期日人为了报复“噍吧哖事件(又称西来庵事件)”大举屠村,还刻意留女不留男,并强行将地名“噍吧哖”改名为与日本著名风化区“玉ノ井”相似的“玉井”,意在羞辱台湾。但文化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庄伯仲表示,[来源请求]“噍吧哖”源自原住民西拉雅族“噍吧哖社”(英文拼音为Tapani),而玉井英文拼音为Tamai,应是发音相近而取名。且台湾“玉井”在1920年改名,而日本东京“玉ノ井”是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才繁荣,两者时间点完全对不上。但杨渡坚持采信当事人简娥(噍吧哖事件牺牲者的女儿)的儿子陈国哲的说法。[来源请求]

参考资料

  1. ^ 不敢動亂,倒扁免談. [200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9).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1-09.
  2. ^ 「詩人籲動亂 有罵有挺」. 苹果日报. 2006年9月8日 [2020年8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26日). 
  3. ^ 楊渡《民進黨的動亂年代》. [200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7.
  4. ^ 杨渡. 獨立評論 轉型正義?放屁. 《中国时报》. 2006年7月21日 [2020年8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26日). 
  5. ^ 郑天恩. 論楊渡放屁. 自由评论网. 2006年7月23日 [2020年8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26日). 
  6. ^ 资料来源:记录片:《寻找二二八的沉默母亲》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