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國科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國科學院

法國科學院(法語:Académie des sciences)是法蘭西學會下屬的五個學院之一。它集中了最出色的法國科學家和與法國有聯繫的外國科學家,法國科學院不設研究機構。

歷史

法國科學院的創建歸功於讓-巴普蒂斯特·柯爾貝爾。他選擇了一批學者,從1666年12月22日起定期在皇家圖書館裏開會。1699年1月20日路易十四正式給科學院制定章程,時稱皇家科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s sciences)。

成立

科爾培向路易十四介紹皇家科學院成員

17世紀初,巴黎學界出現了許多個人自由組織起來的非正式的各種學術性圈子或學會,其中比較著名的是修道士梅森的小組,他們在梅森的修道室定期聚會,並且同當時學界的著名人物,如笛卡爾伽桑狄費馬帕斯卡等,保持通信聯繫。[1]梅森去世後,聚會經常在時任國務會議參事的蒙特摩(Henri Louis Habert de Montmor)家裏舉行。1663年,蒙特摩向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科爾培進言,請求資助科學。1666年,巴黎科學院成立,成員21名,包括幾何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解剖學家植物學家鳥類學家,由國王支付薪俸。巴黎科學院還吸收了外國著名的科學家作為首批院士,例如意大利科學家卡西尼和荷蘭科學家惠更斯[2]

巴黎科學院成立之後,籌建了巴黎天文台,1667年動工,1672年建成。法王批准設立天文台,零度經線經過此處(現在是東經2°20'14.025")就是巴黎子午線。巴黎天文台不僅用來從事天文觀測,也是科學院從事其他幾乎所有活動的場地,內設會議室、化學實驗室,以及存放所有自然史物種標本的空間。巴黎天文台的迅速建成象徵了王室對科學的支持,也是科學院實體落成的標誌。[1][2]

在最初的30年裏,科學院的活動還沒有步入正軌。1699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賜名這個組織為「巴黎皇家科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s sciences de Paris),安置在當時的皇宮羅浮宮的圖書館裏,並制訂了章程。科學院經費由國王提供,56名院士都有津貼,因此科學院也具有皇家常設諮詢機構的性質。科學院行政事務由終身秘書掌管,負責分配任務、報告科學院的年度成就、以及撰寫逝世院士的頌詞等。[1][2]

解散與重建

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上台後,巴黎科學院被視為王權的象徵,1793年與舊制度下建立的其他科學組織一起全部被解散。1794年,3月孔多塞在獄中自殺,5月拉瓦錫被送上斷頭台。隨後上台的較為溫和的熱月黨人意識到科學的重要性,1795年國民公會將包括巴黎科學院在內的所有曾被取消的文化學術團體組織在一起,成立了「國家科學與藝術學院」(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et des Arts),下設科學、道德與政治科學、文學與美術三個學部,院士人數分別是60名、36名和48名。1803年,拿破崙因不滿「自由知識分子的沙龍政治」,廢除了道德與政治科學部。[1]1816年,復辟路易十八下令恢復舊制,「國家科學與藝術學院」被改組為「法蘭西學院」(Institut de France),取消了各個學部,改為5個學院,分別為科學院倫理和政治科學院文學院藝術科學院銘文與美文學院[2]

組織結構

院士按照學部(divisions)和學科(sections)組織。現有兩個學部:

  • 數學和物理科學、宇宙科學及其應用學部:數學科,物理學科,機械和信息科學科,宇宙科學科;
  • 化學、生物和醫藥科學及其應用學部:化學科,分子、細胞和遺傳生物學科,集成生物學科,人類生物學和醫藥科學科。

另有:科學應用交叉學科。

院士

當代的法國科學院有院士(membres)、外國合作院士(associés étrangers)和通訊院士(membres correspondants)。現有院士240餘人,外國合作院士130餘人,通訊院士110餘人。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巴黎科學院掠影[J].科學文化評論,2007,04:121-128.
  2. ^ 2.0 2.1 2.2 2.3 李斌.巴黎科學院——科學院時代[J].世界博覽,2008,09:74-79.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