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
閻錫山 | |
---|---|
中華民國第4任行政院院長 | |
任期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 |
總統 | 李宗仁(代理) 蔣中正 |
副職 | 朱家驊 |
前任 | 何應欽 |
繼任 | 陳誠 |
中華民國第5任國防部部長 | |
任期 1949年6月13日—1950年1月26日 | |
行政院院長 | 閻錫山 |
前任 | 何應欽 |
繼任 | 顧祝同(代理) |
第1、5任山西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38年5月16日—1949年3月29日 代理:1938年5月16日—1944年3月15日 | |
前任 | 趙戴文 |
繼任 | 梁敦厚(代理) |
任期 1928年3月9日—1929年8月10日 | |
繼任 | 商震 |
第3任山西省省長 | |
任期 1917年9月3日—1927年6月3日 | |
前任 | 孫發緒 |
繼任 | 末任 |
山西省督辦 [註 1] | |
任期 1912年3月15日—1927年6月3日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83年10月8日(光緒九年九月八日) 大清山西省代州直隸州五臺縣 |
逝世 | 1960年5月23日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註 2] | (76歲)
墓地 | 閻錫山墓 |
籍貫 | 山西省五臺縣 |
國籍 | 大清(1883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8年) 中華民國(1928年-1960年)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1926年12月-1930年4月、1931年11月-) |
配偶 | 徐竹青 |
伴侶 | 徐蘭森(妾) |
專業 | 軍人 |
獲獎 | 青天白日勳章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中華民國 |
服役 | 中華民國陸軍 |
服役時間 | 1927年-1960年 |
軍銜 | 一級上將 |
學歷
| |
經歷
|
閻錫山故居 | |
---|---|
位置 | 中華民國 臺北市士林區公館里永公路245巷34弄273、277號 |
官方名稱 | 閻錫山故居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宅第 |
評定時間 | 2004年10月7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閻錫山墓 |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士林區永公路245巷34弄 |
官方名稱 | 閻錫山墓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墓葬 |
評定時間 | 2010年3月16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舉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將軍府「同武上將軍」,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軍閥。
閻錫山控制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在動盪中勉強維持。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民國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在中華民國政府潰逃至臺灣省前後幾個月內曾為國內中央軍政最高負責人。
早年經歷
-
河邊村閻錫山舊居
-
閻錫山
身世
閻錫山生於大清山西省代州直隸州五臺縣河邊村文昌堡(今址在閻家大院,劃入定襄縣)。因其母(曲月清)結婚十年得一子,為了慶祝這一喜事給孩子起名萬喜。五台鄉下人們呼喚子弟,都要在名字後面加一個「子」字(「子」晉語讀de),以後人們就叫他萬喜子。6歲喪母,閻錫山於生母逝世後,被外祖母王氏接去撫養。不久,他父親又娶定襄縣陳家營陳養中的女兒秀卿為繼室,因秀卿年紀比其父小9歲,在當地這被叫作「女兒補後」,自然女方要提一些條件,其中一項便是不養閻錫山,此話一出,他的外祖母王氏便大包大攬,承擔起外孫子的養育之責。閻家和曲家都是以經商為主的小地主,都希望自己的子弟成為一個會寫算的人。所以在他9歲時被送到曲家的私塾去讀書,受業於曲沂泉先生,正式起名錫山。16歲協助其父閻書堂(字子明)經商[1]。
辛亥革命
1901年入山西武備學堂,1904年赴日本留學,先在東京振武學校就讀。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後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武備留學生班第六期就讀,1909年自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便與好友趙戴文攜帶兩顆炸彈回國。 [2]。回國後,出任山西陸軍小學教官、監督。任山西陸軍第二標教官,同年升任第二標標統。山西新軍第二標隨後在全國新軍整編時改名為新軍第八十六標。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前,山西巡撫陸鍾琦已經意識到山西新軍對清廷的忠誠度不足,且山西新軍的主要軍官也確實全是同盟會會員。在武昌起義爆發後,為防意外,陸鍾琦一方面從外面調配巡防營駐紮省城維護秩序,另一方面計畫將駐守省城的新軍調往外地。命令新軍調動,給出的開拔時限為10月28日(農曆九月初八)。但當天下午,新軍中反清朝統治的中低階軍官集會決定密謀起義,主要領頭者包括有黃國梁、閻錫山、張瑜、溫壽泉、喬煦、南桂馨等人。他們利用開拔命令領取武器彈藥,10月29日凌晨,新軍發動革命。
駐紮太原城外的新軍第八十五標第三營管帶姚以價率先從南門攻城,駐守在城內的第八十六標標統閻錫山迅即響應。當夜起義軍占領山西省會太原,山西巡撫陸鍾琦、其子陸光熙以及協統譚振德被槍殺。隨後山西省各地亦仿照省城相繼獨立。革命成功後,閻錫山任山西都督,按新軍起義的順序,山西省是全國的第五個宣布獨立的省份。[1]
燕晉聯軍
11月4日,清廷任命北洋軍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署理山西巡撫,但吳實為革命黨人,去石家莊後,阻止欲進攻山西的第六鎮協統吳鴻昌,自己親赴娘子關與閻錫山商討始組織燕晉聯軍,吳任大都督,閻錫山和駐紮灤州的二十鎮統制張紹曾為副都督。吳擬11月7日舉義,但於深夜遇刺身亡,燕晉聯軍夭折,閻錫山只好派人將吳祿貞的遺體暫埋娘子關,直到1913年11月7日石家莊火車站旁邊的吳公墓落成後遷葬吳的遺體,並委託郭象昇代寫吳祿貞墓的碑文。
不久,袁世凱命張錫鑾署理山西巡撫,曹錕率軍進攻山西,閻錫山在娘子關失守後,分撤至南北,自己親率部分革命軍攻克大同、托克托等地,直到清帝遜位後才停止。
閻錫山日後曾多次提及這段歷史,尤其在1931年2月17日(辛未正月初一日)的日記里詳細講述燕晉聯軍內情和曹錕攻晉前後之事:
太原光復,吳祿貞將軍願聯合晉省革命軍,截斷石莊堵袁世凱進京,並願先會面於石莊。余欲往,眾恐受騙,阻之。余曰:革命黨人,豈有騙人之吳綬卿乎(綬卿為吳將軍之字)。眾堅阻,咸主先請其來,以觀真象。余遂即電話約吳在娘子關會面,吳綬卿慨允而來。初見面,吳先云:君不崇朝而據有太原,可謂雄矣,但今日之革命,不在山西一隅,而在阻袁入京。蓋袁入京,無論忠清與自謀,均不利於革命,願晉軍出石家莊,合組燕晉聯軍,君正我副,時已迫矣,請將軍速決之。余曰:君謀極佩,機不可失,即開晉軍全部到石,合組聯軍,君正我副。遂決定吳為燕晉聯軍大都督余副之。臨別,吳問君何時開動。余曰:第一列軍車,隨君車之後即發,惜吳將軍返抵石家莊旋即被刺而計劃未果(吳祿貞清軍第六鎮統制)。[3]
閻甚至在對其早年回憶錄提及此事時感慨曰:
此一意外禍變,使我們阻袁入京之謀成為泡影,飲恨之深,實非言語可以形容。而吳將軍之英俊豪爽,肝膽照人,料事之確,謀事之忠,在娘子關之短短一會,在我的心目中永遠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為表彰其壯烈精神,特於民國二年(1913年)發起鑄銅像、建石碑,撰文表於成仁地點,以紀念之。[4]
中年經歷
-
閻錫山與孫文的合影,1912年攝
北洋軍閥
閻錫山1912年2月抵達忻州時被袁世凱以山西非起義省份為由阻撓其回太原,後因孫中山強烈堅持,袁世凱才讓步,閻也終於回到太原當山西都督。但閻為自保,一面派與袁世凱有舊的董崇仁向袁輸誠,並同意以北京為首都。1912年9月,孫中山視察山西,與閻錫山密談,謂「北方環境與南方不同, 你要想盡方法, 保守山西這一塊革命基地」等語,閻亦在被袁世凱勢力四面包圍的情況下,多方與袁和北洋軍閥虛與委蛇,委曲求全,才得保住自己不被拔除。
袁世凱洪憲稱帝時,閻手裡只有七千多人馬,袁世凱勢力四面包圍,於是擁護袁世凱稱帝,並因此被封為「中華帝國」一等侯[5]:27。在袁世凱去世後,閻亦繼續支持北洋政府。1917年7月初,張勳在北京擁溥儀復辟,雖然閻被任命為山西巡撫,他卻於7月4日發電征討張勳[6],反對復辟。是年9月湘南護法戰爭爆發,奉段祺瑞令派兵赴湖南作戰[7]。因晉商富甲天下,山西省於清末與民國初年為中國富庶省份;作為1910年代至1920年代地方領導人,閻錫山因此成爲中國重要人物之一。[8]
農業政策
1917年開始,閻錫山重拳出擊,推出「六政三事」(「六政」:水利、種樹、蠶桑、禁煙、斷辮、天足;「三事」:種棉、造林、牲畜)來發展農業。梁漱溟在1922年到山西考察村政建設時,也曾在山西國民師範發表一篇誇獎山西農村建設成績的演講:「現在全國各地都亂到極點,個人自由的權力,全被剝奪無遺。……如廣西、廣東、湖南、四川、陝西……,哪處不是民不聊生!……山西這方面,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可以讚美地方政府有一種維持治安的功勞。」
兵工業
山西通往外界之鐵路修建於1902年,是跟法國銀行借款,由法國工程師設計、發包來完成;因為成本問題,鐵路被設計成窄軌[5]:26。閻錫山對山西工業特別是軍火業的發展也不遺餘力。他所設立的太原兵工廠和山西火藥廠,曾與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漢陽兵工廠和瀋陽兵工廠並列。生產的彈藥不僅能滿足自己軍隊的需求,也成為他拉攏和要挾其他軍閥勢力的重要工具。由於彈藥充足,閻錫山曾下令官兵在打靶時,一律用實彈。
經濟政策
1912年初,閻錫山為了整頓山西經濟,建立了山西官錢局,並在隔年建立了晉華銀行,使山西經濟重新復興了起來。隨後於多年的籌備下,建立了山西省銀行。根據南京國民政府於1935年的調查,山西省銀行的資本額為240萬人,為當時山西銀行業務的總資本額80%。[9]
1925年,全省實業會議召開。在會議中閻錫山提出了六大案來復興山西產業:
- 煉油企劃:預計每年撥款30萬元,預計建造25個年產720噸油質煉油廠
- 煉鋼企劃:預計設置育才、經濟兩鋼廠,並分為製鐵、煉鋼、鋼軌以及電機四部,並預計製鐵部每日產出40噸、煉鋼部每日產出40噸、鋼軌部每日產出85磅標準鋼軌40噸、電機部則產出可供應全廠電氣設備。
- 機械企劃:分為兩期,第一期設立育才機器廠,作為修理機器以及培育人才用、第二期建設經濟型機器廠,產出全省所需之機器。
- 電氣企劃:預計於山西15個區建設發電廠,唯獨太原廠規模為1500千瓦、其餘14個區皆為500千瓦。
- 農業企劃:分為水利、肥料、農業試驗場等三計劃,於北中南興建農事試驗場,並逐步大規模興建肥料場。
- 林業企劃:分為兩期,第一期共造林14萬畝,期滿後每年共伐7000畝、第二期共造林84萬畝,期滿後每年共伐1.4畝
最後除了煉油企劃不得已停辦外,其企劃都在1926年實現,育才機器廠以及育才煉鋼廠於軍工停緩後,產出許多民用機器並銷售到陝西、四川等省。 [10]
而同時在計劃推行期間,仍有不少官辦企業建立。1925年山西軍人煤礦場建立,而在隔年建立山西火藥廠,並設立無煙藥廠、火工廠、酸廠等等之分場。而其日產可達無煙火藥300磅、硫酸3噸。 [11]
文化教育
1918年,閻錫山推行《山西逐年教育進行企劃案》,將山西省之教育產業推至高潮。而當時山西省之義務教育為四年、學齡期為七至十三歲。而到1921年國民學校數量增加至約兩萬,在學兒童約9萬5千人,義務教育普及率已達到約70%。
而各種專業學校仍然不斷創立,1921年於山西省之專業學校有15所,學生共計約有4200人。同時1918年至1919年,閻錫山創立許多講習班、訓練班,來作為專業學校之配套措施。 [12]
加入國軍
-
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合影,1928年
-
馮玉祥(左)、蔣介石(中)與閻錫山(右)於中原大戰前夕,在中國國民黨會議中合影,1928年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起,12月,閻錫山請求加入國民革命軍[13]:12。
1927年1月,蔣介石提請任命閻錫山為國民革命軍北路總司令[13]:13。6月,閻錫山通電擁護三民主義,除五色旗,改懸青天白日紅旗,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對張作霖作戰。11月6日,出兵娘子關,被東北軍擊敗,不得不固守山西。1928年2月,閻錫山出任第3集團軍總司令,5月奉軍敗相明顯,北伐軍兵臨京津冀地區,閻錫山派兵欲搶先奪取北京,5月3日,派出關福安、趙承綬和徐永昌出擊,8日三人會師於平山縣,次日占領石家莊,17日向奉軍發動新一輪攻勢,一度處境危急,向馮玉祥部請求支援。馮玉祥也欲搶奪北京,並因此前南口大戰時閻錫山落井下石而懷恨在心,命韓復榘不僅不出兵援救,反而撤軍,導致晉軍右翼出現空當,給奉軍反擊的機會。後多虧白崇禧部趕到,閻錫山部逃過一劫。閻馮二人於是結怨。4月8日,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第3集團軍商震部進入北京[14]:379-381。1929年,任陸海空軍副總司令。1930年元旦,獲國民政府頒授一等寶鼎勳章。
中原大戰
-
閻錫山登上《時代雜誌》封面,1930年5月19日
-
閻錫山和汪精衛在北平,1930年9月9日
國民革命軍北伐結束後,蔣介石開始對非嫡系人馬裁軍,閻錫山與蔣介石就「國軍編遣事件」意見相左。
1930年2月,閻錫山通電以禮讓為國,要蔣下野出國[13]:20。3月14日,原第二、三、四集團軍將領57人,通電擁閻為陸海空軍總司令,出兵討蔣,引發中原大戰。
1930年7月,國民黨反蔣各派在北平成立「中國國民黨部擴大會議」,決定另組「國民政府」,閻任「國民政府」主席、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為副總司令。9月,奉系領袖張學良通電支持蔣介石,並派兵攻入山海關關內,隨即掌握北平。馮、閻大敗。9月,閻錫山通電下野[13]:21。10月15日,閻錫山宣布下野,12月赴大連潛心進修哲學。
1931年8月5日閻錫山乘飛機潛回大同。一個月之後九一八事變爆發,蔣介石為了抗日和昔日反對勢力和解。1931年12月,在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閻錫山的中央執行委員被恢復。次年2月20日被任命為太原綏靖主任。1934年11月5日,蔣從張家口繼續向西,前往大同[15]:366。11月8日,蔣飛抵太原[15]:367。11月9日,蔣前往閻錫山故鄉河邊村[15]:367。閻錫山利用全面抗戰前的幾年和平時期大力發展經濟,同時積極「防共保鄉」。1935年,閻為一級上將[16]。
抗日戰爭
-
閻錫山大禮服裝,1940年代
-
閻錫山大禮服裝,1940年代
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稱自己在「三個鷄蛋(蔣介石、中共、日本)上跳舞」,努力在三方勢力間尋求平衡,保持自己的勢力[17]。
1936年日軍進入與山西相鄰的綏遠,閻錫山政策也改為聯共抗日,與共產黨薄一波、徐向前等人合作[18]。9月成立「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自任會長。11月命令晉綏軍傅作義、趙承綬等部對依日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偽軍進行反擊。11月16日,蔣介石從洛陽致電閻:「應即令傅作義主席向百靈廟積極佔領,對商都亦可相機進取,對外交決無顧慮,不必猶豫,以弟之意,非於此時乘機佔領百靈廟與商都,則綏遠不能安定也。」[19]:422在百靈廟戰役中獲勝。
1937年蘆溝橋事變引發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抗日戰爭中參與並指揮太原會戰等諸多大小戰鬥。1939年,閻錫山試圖取回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下新軍武裝的控制權,將其改編為教導軍,結果新軍公開叛變,擊殺舊軍軍官,徹底倒向共產黨,造成晉西事變,導致國民政府在冬季攻勢中一敗塗地。
晚年經歷
-
閻錫山,攝於1947年
-
閻錫山,攝於1948年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5年8月下旬,時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閻錫山,以其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率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一軍共1.7萬人進攻晉西南[需要解釋]。解放軍集中太行、太岳、冀南3個戰區的主力及地方武裝共3.1萬人,發起上黨戰役。至10月12日,解放軍取得完全勝利,共殲國軍3.5萬人,其中生俘3.1萬人,繳獲山炮24門,機槍2,000餘挺,各種槍1.6萬餘支[需要解釋],國民革命軍第七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陣亡,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被俘。第二戰區撤銷後,閻錫山擔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繼續掌握山西軍政大權。
1946年1月,國共雙方達成停戰協議。次年6月,隨着國共內戰全面爆發,閻錫山部在山西各地進攻解放軍。但先後遭到賀龍、聶榮臻、陳賡、王震、徐向前等解放軍部隊打擊,最後閻錫山部只掌控着太原及大同兩座孤城。
1947年4月上旬,閻錫山經營多年之西北實業公司,以7,000億元之代價,全部押給中國銀行;該公司係閻錫山用以生產軍火及壟斷山西工業之總機關,擁有全國著名之太原兵工廠等,近因經濟破產,美貨傾銷,原料缺乏,成品滯銷,公司賠累甚巨,遂有此舉[20]:8332。4月17日,中國國民黨中常會通過蔣提出之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名單:張人傑、李煜瀛、馮玉祥、閻錫山、柏文蔚、熊克武、孔祥熙、程潛、李宗仁、何應欽等,秘書長陳立夫[20]:8336。7月19日,國民政府派閻錫山為山西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國民政府同時派定其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20]:8385-8386。
1948年7月3日,太谷閻錫山軍在趙承綬指揮下沿鐵路北向猛攻,與解放軍華北野戰軍徐向前部展開激戰[20]:8633。7月6日,華北野戰軍擊退太谷閻錫山軍進攻,殲滅閻軍千餘人[20]:8636。7月下旬,蔣介石飛太原,召見閻錫山討論太原防務[13]:55。12月,蔣召見自防地晉京之閻錫山、胡宗南及盧漢[13]:57。12月29日,閻錫山晤蔣介石、李宗仁、張群[20]:8762。下午出席立法院招待會,並發表演說,稱「共產主義為診斷錯誤之醫術,而共產黨為診斷錯誤之醫生」[20]:8762。
撤離中國大陸時期
1949年1月1日,閻錫山乘專機返太原[20]:8766。2月17日,閻錫山到溪口同蔣介石「談其今後黨、政、軍等改造的意見」[21]:155(當日返回南京[22]:515)。隨着國軍在戰場上失利,閻錫山接到時任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電報。3月29日下午,閻錫山由太原圍城飛往南京,行前緊急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在綏靖公署內閻公館開會,由秘書長吳紹之宣讀李宗仁電報;閻對與會者稱:此去也許三天五天,也許十天八天,候和平商談有了結果,我就回來[20]:8855。
4月22日,閻錫山以電話訓示梁化之在太原頑抗。梁化之報告所有應處理事項即行完畢,表示誓遵「不做俘虜,屍體亦不與敵人相見」之昭示。閻錫山即命轉告全體文武官員:「成功是國家人民的需要,成仁是自己的收獲。所愧者不能與大家共同犧牲,唯我一定要對得起大家。」[20]:8887
4月24日,太原前線解放軍向城垣總攻,上午5時30分以1,300門大炮轟擊城垣,至上午10時全部戰鬥結束[20]:8890。山西省政府代主席梁化之和閻錫山之五妹、省婦女會理事長閻慧卿,在綏靖公署東花園自殺;特種警憲指揮處處長徐瑞和首要分子嵐風,為表示對國家效忠,將一批人員集中在指揮處大樓內,是日黎明解放軍攻入城內時,徐瑞命武裝科長李子雲把守樓門,徐瑞一聲令下集體自殺,徐瑞首先自戕,其他人有的開槍自擊,有的跳窗逃跑。李子雲先用衝鋒槍掃射,然後縱火自焚。同時,山西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尹遵黨等百餘人在八旗會館先舉火焚樓,旋集體自殺[20]:8891。閻錫山在山西38年統治結束。南京失守後,中華民國政府南遷廣州。
4月26日,童冠賢、閻錫山亦由上海飛廣州[20]:8891。5月25日在廣州組織中國反侵略大同盟並任主席。5月31日,被提名為行政院長[21]:208。6月2日,閻錫山以葬母名義赴台灣[23]:176。國防部由廣州遷往重慶。6月3日,廣州立法院以254票對56票,10票廢票,通過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長[23]:176。閻錫山在廣州就任行政院長併兼任國防部長,為最後一位在中國大陸就任的行政院長。7月25日,李宗仁秘書朱昌渭向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透露,閻錫山內閣7月23日決議,批准招募「外籍兵團」,包括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軍人協助作戰;朱說,陳納德已掌握有大批空軍志願軍[23]:209-210。
9月,閻錫山抵達重慶謁見蔣共商國是[13]:61。9月23日,蔣召集李宗仁、閻錫山、吳鐵城、于右任等會商召開中國國民黨五中全會、改組黨務及華南軍政事項[20]:9015。9月24日,蔣在廣州接閻錫山、余漢謀、顧祝同、薛岳、李及蘭等,部署抵抗解放軍進攻;白崇禧自衡陽飛抵廣州謁見蔣[20]:9016。9月25日,蔣接見白崇禧、閻錫山、陳立夫、顧祝同、桂永清等,會商軍事[20]:9017。9月27日,蔣在廣州邀集黨、政、軍首長閻錫山、張群、吳鐵城、白崇禧、于右任、居正、顧祝同、陳立夫、桂永清等繼續會商當前國是[20]:9018。9月29日,蔣在廣州召集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會議,議決於非常委員會下設立軍事、財政與外交三個小組,協助非常委員會籌劃工作;三個小組由閻錫山、徐堪、葉公超分別負責[20]:9019。同日,立法院發生倒閻錫山風波,在台北監察委員王冠吾等電閻錫山,請閻打消辭職意圖[20]:9020。
11月,閻錫山求蔣介石指示,一日數電[13]:62。11月14日,閻錫山在重慶向蔣介石提議進行土地改革,遭到陳立夫憤怒回應「共產黨還沒到,你就想趕在他們前面迫害地主嗎?」[24]:286
台灣時期
民國政府兵敗如山倒,一遷再遷,從南京到成都、再到廣州,連代總統李宗仁都逃走,全國只有閻錫山有資格當政府領導人[5]:30。
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養病為由,宣佈中樞軍政交由閻錫山負責。12月8日閻錫山自成都飛抵臺灣,編查有關「太原五百完人」的名單,宣傳以梁化之為首的「太原五百完人」事跡,並短暫主持中華民國政府在台軍政。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宣佈「復行視事」,復職總統,閻隨即請辭行政院院長、於同月15日離職,後獲聘為總統府資政。此後閻錫山便定居於陽明山,過着「十年隱居,十年著作」的生活,期間共有近五十名忠心部屬也跟著遷入,打理閻錫山住居生活。
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於臺北市病逝,葬於陽明山。7月29日,蔣介石簽署發布褒揚令,全文如下:
「總統府資政、陸軍一級上將閻錫山,才猷卓越,器識宏通。早年追隨國父,著籍同盟。辛亥之役,倡舉義旗,光復三晉。民國肇建,即任山西都督、督軍及省長,振飭庶政,訓齊卒伍,軍容吏治,煥然一新。北伐告成,歷任國民政府委員、內政部長、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主任等職。外膺疆寄,內贊樞衡,碩劃敷陳,並昭懋績。抗戰軍興,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兼山西省政府主席,創興兵農合一之制,促進生產,增強戰力,厥效彌彰。故宇既收,赤氛重煽。三十八年出任行政院長及國防部長,受命於危難之際,馳驅蜀粵,載徙台員,遺大投艱,勛勤備著。中興在望,匡輔方資,遽喪老成,實深軫悼!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勛耆之至意。此令。」
閻病逝後,人員逐漸散去,但故居與墓園仍由張日明、井國治等老侍衛整理、維護,數十年如一日。
身後
閻錫山遺囑將名下兩棟房子給徐竹青(當時住在新店七張),未留給孩子任何財產(當時僅有閻志敏獨自返臺奔喪,喪禮後即離開。閻志惠因經濟拮据,無力負擔機票費用而未能奔喪)。隨扈為爭取閻錫山生前允諾(給予他們山上農場的產權)和徐竹青對簿公堂。
1970年3月21日,徐竹青過世,享年88歲,並與閻錫山同葬。閻錫山的孫子女在巴西輟學打工8年後,才籌足機票費赴美和閻志惠一家團圓,但生活依然清苦。直到2013年,閻志敏、閻志惠兄弟已在美國過世,閻家後代子孫都未曾返臺掃墓。
閻錫山故居與閻錫山墓園分別在2004年10月7日與2010年3月16日,被臺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但仍由閻錫山侍衛打理。
只不過,隨年齡漸長,在井國治過世後,閻錫山故居十餘年來僅剩張日明一人打理,張日明八十餘歲時,行動日益不便,始決定將故居等市定古蹟捐予臺北市政府做後續維管。[25]2011年5月23日,故居捐贈給台北市政府,盼由政府接手後,能有更完善的文化資產保存。2018年1月20日開始對外預約開放[26][27][28]。
軼事
哲學理念
閻錫山創立自稱為「中的哲學」哲學思想。他認為不偏不奇、情理兼顧,不過不及是為中,事之恰好處是為中;人事得中則成,失中則毀;承認矛盾,要用二的分析法分析矛盾,以求得矛盾的不矛盾,使矛盾對消,達到適中,以求生存;認為事理有母理與子理之別,母理是不變的,子理服從母理,人事以生為最高母理;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是合法[29]。
用人理念
閻錫山在《日記》中不憚其煩地多次總結他的用人經驗。他很欣賞曾國藩說的「用人以外無經濟(經國濟民)」的話,認為「得人事舉,失人事敗」,「有幹部即有政權」,「沒有人的困難比沒錢的困難還大」;同時,他感到用人是一件很難的事,多次說過「知人難,用人尤難」,認為「用人如御馬,御之善可以行遠,御之不善反能覆身」。「用人處事,不慎之於始,必悔之於終」。他憂慮的是自己「智不足以知人,勇不足以勝人,仁不足以感人」。[30]
軍國主義
留學日本的閻錫山受軍國主義影響很深,並在山西省內積極宣傳,並撰寫有所《軍國主義談》一書,1915年7月中旬印製成冊,分發全省各機關學校閱覽,廣泛流傳。全書採用問答體、共13問,約2萬餘字。主要有軍國與強國、戰勝之術、武德教育、軍人地位、軍心作用等觀點。[31]
經濟理念
閻錫山曾說:「各取所需是聖人制度。各取所值是賢人制度。勞資合一是常人制度。私產生息是盜賊制度。常人多只好行常人制度,賢人多可行賢人制度,聖人多始可行聖人制度。」[8]這句話顯然包含閻錫山對共產主義、資本主義中經濟制度的理解。
教育理念
民國的義務教育,則始自閻錫山治下的山西,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山西是中國義務教育策源地」。那樣一個內憂外患,曾被蔣南翔呼作「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的年代,閻錫山卻在山西為學齡兒童們製造幾十萬張課桌,使山西學齡兒童受義務教育比例長期保持在70%的高度,同時閻氏能夠將「受教育」與「當兵」、「納稅」並列,稱之為「國民之三大義務」,放在《告諭人民八條》的首條,要求山西民眾全體遵守,實屬不易。 [32]
名譽與評價
1930年的美國《時代》記述:「身材高大、強健……作為山西省的『模範督軍』,閻實際上聳立在一個獨立王國之中——處於各軍閥的包圍之中。儘管目前晉西南地區還存在糧食短缺,但閻為1100萬人帶來繁榮,在中國,他們最富裕,因而使他顯得出類拔萃。閻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鴉片,甚至也不是金錢,而是優質的道路、紡織、防禦部隊、維持秩序的警察,發展優良的牛、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為他的鄉親直接帶來好處的事物。」[33][34]
家人
-
閻錫山與兒子,1947年
-
閻錫山攝於其寓所,約1950年
正妻徐竹青,
妾徐蘭森(本為大同許氏,出於對原配家族的尊重和安撫,按當地習俗,許氏登門向徐竹青父親徐一敬行跪拜大禮,認徐一敬夫婦為義父母,認徐竹青為義姐,徐一敬為許氏取名徐蘭森。徐一敬弟徐一清曾任山西銀行經理)。徐蘭森替他生有5個兒子,長子、三子幼年夭折。按照婚前約定的家規,徐蘭森所生子女均稱徐竹青為媽,稱徐蘭森為姨。
- 長子閻志恭(字敬齋)、
- 次子閻志寬(生於1919年,15歲取妻趙秀金,20歲在日期間病故。趙後改嫁閻志惠)、
- 三子閻志信(字實齋)、
- 四子閻志敏(生於1926年,1949年從上海到美國紐約讀書,畢業後擔任高級電子工程師,閻錫山逝世時,閻志敏立即趕回台灣,但妻兒仍在巴西)、
- 五子閻志惠(生於1927年,曾任中華民國駐日大使館武官,退休後前往巴西開小酒館,之後前往紐約一家保險公司任職,期間趙秀金過世,撫養長女閻樹枋、次子閻樹楠成人並嫁娶。晚年在美國與金無怠遺孀周瑾予相伴25年,直至2011年3月25日心臟病逝於加州醫院,4月1日周瑾予過世)。
堂妹閻慧卿(閻錫山二叔閻書典的五女兒)。
著作、演講、文章
- 《傅公祠記》
- 《世界大同》
- 《公道主義之村本政治》
- 《國情人情與全民革命》
- 《村村無訟,家家有餘》
- 《仁學與仁政——第九次整理村范會議講詞》
- 《先將自己放在民間,才能將政治放在民間》
- 《三十七年元旦首腦部團拜大會訓話》
- 《世界和平與世界大戰》[35]
- 《軍國主義譚》[36]
- 《美國白皮書之觀感》[37]
- 《三百年的中國》[38]
- 《閻伯川先生感想錄》[39]
- 《閻錫山日記》[40][41]
注釋
參考文獻
- ^ 閻錫山故居. [2012-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3).
- ^ 閻錫山 (編). 《閻錫山回憶錄》. 太原: 三晉出版社. 2011.
民國紀元前六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奉中山先生之命,偕盟友趙戴文各攜炸彈一枚返國,布置華北革命。
- ^ 《阎锡山日记(1931-1950)》 民国二十年 二月十七日.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0).
- ^ 阎锡山回忆录 二、掌握山西武力与太原起义前后. [2022-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9).
- ^ 5.0 5.1 5.2 傅林. 《黑白民國》. 北京: 九洲出版社. 2015.
- ^ 山西閻督軍討張勳檄文. 北京日報 (北京). 1917-07-13.
- ^ 湘南戰事近訊. 新聞報 (上海). 1917-11-04.
山西軍...由第二團長王儒明帶領,已於二十九日抵漢口云。
- ^ 8.0 8.1 閻錫山. 《阎锡山日记》. 太原市: 三晉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457-0374-0.
- ^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編 (編). 山西通史.第七卷—辛亥革命至國內第二次革命卷.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 103. ISBN 7-203-04276-6.
- ^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 (編). 山西通史.卷七—辛亥革命至國內第二次革命卷. 中國大陸: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 109. ISBN 7-203-04276-6 (中文).
- ^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 (編). 山西通史.第七卷—辛亥革命至國內第二次革命卷.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 112. ISBN 7-203-04276-6 (中文).
- ^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 山西通史.第七卷—辛亥革命至國內第二次革命卷.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 117. ISBN 7-203-04276-6 (中文).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 ^ 劉紅. 蒋介石全传2 第一版. 北京: 團結出版社. 2017年10月. ISBN 9787512650206.
- ^ 15.0 15.1 15.2 羅敏:〈蔣介石的政治空間戰略觀念研究——以其「安內」政策為中心的探討〉,刊呂芳上主編:《蔣介石的日常生活》,香港:天地圖書,2014年1月
- ^ 郭廷以 (編).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79.
甲、中央政治會議決議任蔣中正為特級上將,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為一級上將。
- ^ 阎锡山的心思:要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環球人物雜誌. [201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 ^ 薩蘇:《那些中國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國民黨不敢殺還必恭必敬請教的中共大才子_歷史_鳳凰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秦孝儀編:《西安事變史料》下冊,台北:正中書局,1985年
-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李新 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 編,韓信夫、姜克夫 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 ^ 21.0 21.1 蔣經國.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書局. 1988.
- ^ 朱文原等編輯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上. 台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 ^ 23.0 23.1 23.2 王景弘 編譯 (編). 《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室密錄》. 台北市: 玉山社出版. 2011. ISBN 978-986-294-000-6.
- ^ Odd Arne Westad. Decisive Encounter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013-11-24].
- ^ 中國時報 守墓51年 老侍衛力不從心 閻錫山故居 捐北市府維護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5-26.
-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閻錫山故居 捐贈北市府 - 地方.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1-05-24 [2021-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6) (中文(臺灣)).
- ^ 阎锡山台北故居捐赠台北市政府——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2021-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6).
- ^ 阎锡山台北故居捐赠台北市政府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 [2021-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0).
- ^ 阎锡山在山西长期执政的原因. [2012-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 ^ 閻錫山. 閻錫山日記. 太原市: 三晉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457-0374-0.
- ^ 閻錫山大傳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10-30.
- ^ 申國昌. 守本與開新: 閻錫山與山西教育[M].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8.
- ^ China: Again, War. 《時代 (雜誌)》. 1930年5月19日 [2013年12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20日).(英文)
- ^ 閻錫山 能成大事業,難得大機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南方人物周刊》
- ^ 閻錫山. 世界和平與世界大戰. 現代化編譯社. 1949年5月.
- ^ 閻錫山. 《軍國主義譚》. 1915年7月.
- ^ 閻錫山. 美國白皮書之觀感: 閻錫山院長民國三十八年八月十日在反侵略大同盟常委會之講詞. 台北: 行政院祕書處. 1949年 [2013-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8).
- ^ 閻錫山. 三百年的中國. 台北. 1960年 [2013-12-18]. OCLC 502224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8).
- ^ 閻錫山. 《閻伯川先生感想錄》. 台北: 閻伯川先生紀念會. 1997年 [2013-12-18]. OCLC 81516417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8).
- ^ 閻錫山. 《阎锡山日记》.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年 [2013-12-18]. ISBN 978-7-5097-25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8).
- ^ 閻錫山. 《阎锡山日记全编》. 太原市: 三晉出版社. 2012年 [2013-12-18]. ISBN 978-7-5457-0374-0. OCLC 7937208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8).
外部連結
- 掌權山西三十八載的閻錫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毛澤東給閻錫山的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上黨長治戰役被共產黨偷襲,損失慘重
- 閻錫山故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閻錫山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 ||
---|---|---|
行政院 | ||
前任: 何應欽 |
國防部部長 第五任,行政院院長兼任 1949年6月13日—1950年2月1日 |
繼任: 顧祝同(代理) 正任:俞大維 |
前任: 何應欽 |
行政院院長 第四任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
繼任: 陳誠 |
中國大陸政府首腦 1949年6月13日—1949年10月1日 |
繼任: 周恩來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