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美元
United States Dollar
$1到$100的紙幣¢1到¢100的硬幣
標準代碼
ISO代碼USD
使用地區
法定貨幣 美國
 東帝汶[1]
 厄瓜多爾[2]
 薩爾瓦多[3]
 馬紹爾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帛琉
 巴拿馬
 辛巴威
 英屬維爾京群島
 荷蘭加勒比區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流通貨幣 阿富汗
 巴哈馬
 巴巴多斯
 伯利茲
 加拿大
 智利
 哥倫比亞
 危地馬拉
 海地
 伊拉克
 牙買加
 黎巴嫩
 利比里亞
 墨西哥
 尼加拉瓜
 秘魯
 烏拉圭
 委內瑞拉
 荷蘭加勒比區
 柬埔寨
貨幣單位
 1/10Dime
 1/100Cent(美分)
 1/1000Mill
貨幣符號$或US$
Cent(美分)¢或c
Mill
別稱Buck, green, and greenback。按照紙幣上的人物又稱為「華盛頓」(1元)、「林肯」(5元)、「漢密爾頓」(10元)、「傑克森」(20元)、「班傑明」(100元)等。[5]波多黎各又稱之為披索路易斯安那州卡津人又稱之為皮亞斯特
發行面額
硬幣10¢25¢50¢$1
紙幣$1$2$5$10$20$50$100
發行製造
中央銀行聯邦儲備系統
- 網址:www.federalreserve.gov
印鈔機構美國雕刻與印刷局
- 網址:www.moneyfactory.gov
造幣機構美國鑄幣局
- 網址:www.usmint.gov
貨幣估值
通脹率7.1%(美國本土
- 數據來源:[1],截至2022年11月
匯率被掛鈎
即期匯率
100 JPY=
0.7047 USD
1 EUR=
1.102 USD
1 GBP=
1.274 USD
1 CNY=
0.1400 USD
1 JPY=
0.007047 USD
(2023年12月22日)
美國聯邦儲備券(US Federal Reserve notes - "Greenbacks")

美元(英語:United States Dollar[a]ISO 4217代碼:USD),又稱美金[註 1],是美國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貨幣[註 2]。它的出現是由於《1792年鑄幣法案》的通過。而同時也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目前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號「$」來表示,而用來表示美分的標誌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為美元規定的ISO 4217標準代號為USD

概要

一美元等於100美分。開始的時候更細的劃分是密爾(mill),一美元分為1000密爾,這個單位現在已經不再使用。美元的發行權屬於美國財政部,主管部門是美國國庫,承擔具體發行業務的是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從1929年起,美元鈔票的印製由雕刻與印刷局來進行,而硬幣是由美國鑄幣局所鑄造。目前流通的紙幣面額有100、50、20、10、5、2、1元等7種,另有1元和50、25、10、5和1分鑄幣。歷史上還曾經發行過500、1000、5000、10,000以及100,000美元面額的美元鈔票。其中面額為100,000美元的紙幣並不在公眾中流通,它主要用於聯邦儲備銀行與美國財政部之間進行結算交易。

含金量

在1776年美國獨立後,以美元作貨幣。在1792年,當時的美國對美元採用了金銀複本位制,按照當年頒布的美國法律鑄幣法案》,一美元折合371.25格令(約24.057克)純或24.75格令(約1.6038克)純黃金,一直到1873年。而當時一美元的價值的24.057克白銀,即大約相等於一枚西班牙銀圓。因美國政府甚少鑄造一美元的硬幣,因此在南北戰爭前,西班牙銀圓一直是美國主要流通的貨幣之一,而後也兼用墨西哥銀圓,美國各官、私銀行亦多以西班牙銀圓作儲備,美國人大多用鈔票兌換西班牙銀圓墨西哥銀圓

第一任美國財政部部長上任後,美國貨幣採用了「金本位制」。到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各國停止了黃金的進出口,金本位體系即告解體。在金本位制度後期,美元含金量為1.50466克。1934年1月31日,一美元含金量被規定為13.714格令(合0.888671克)。黃金官價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到1934年美元貶值,美國政府將1922年以前版的各種券類鈔票逐漸收回。貶值後的美元不能兌現,僅外國中央銀行可按官價向美國政府兌換黃金。1946年12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公布美元含金量為0.88867克。之後,由於美國國際收支持續逆差,導致通貨膨脹嚴重,美元危機加深。

1970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貶值並且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為克服國際金融市場混亂的狀況,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一再磋商,最終於1971年12月達成「史密森協定」。其主要內容有:美元對黃金貶值7.89%,黃金官價從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美元含金量貶為0.818513克,對「特別提款權」比價由原來的1:1貶至1.08571美元等於1「特別提款權」。然而,這些措施也未能阻止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和美元危機的惡化。

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貶值10%,含金量減為0.73662克,黃金官價每盎司提高到42.22美元。對特別提款權比價貶至1.20635美元等於1「特別提款權」。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美元匯價走向浮動

貨幣發展史

初期

北美十三殖民地貨幣區

金本位實施

南北戰爭後重建熱潮在1877年結束,金本位從1879年開始實施。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國家的黃金競相流入美國以投入戰爭準備與軍事裝備的研發投入、購買。而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將這些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導致了美元通貨膨脹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的美國經濟總量大於其餘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甚至它們的總和,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
  • 從1914年到1920年美國的價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後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決定治理通貨膨脹,試圖使價格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1917年的1美元

1929年至1933年經濟大恐慌

  • 接下來便是一段通貨緊縮時期,價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內便從200降到140,下降了30%,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通貨緊縮,導致了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雖然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擁有保障國際貿易和信貸安全,方便生產成本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風險的優點。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的發展。然而,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1934年的100美元
1934年的10萬美元面額金券(只作為聯邦儲備銀行之間的結算券)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貨幣體系更是亂成一團。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狀況,194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和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分別從本國利益出發,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計劃,即「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懷特計劃」主張取消外匯管制和各國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設立一個國際穩定基金組織發行一種國際貨幣,使各國貨幣與之保持固定比價,也就是基金貨幣與美元和黃金掛鉤。會員國貨幣都要與「尤尼它」保持固定比價,不經「基金」會員國四分之三的投票權通過,會員國貨幣不得貶值。而「凱恩斯計劃」則從當時英國黃金儲備缺乏出發,主張建立一個世界性中央銀行,將各國的債權債務通過它的存款賬戶轉賬進行清算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

  •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貶值並且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
  • 1971年12月,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一再磋商,終於達成「史密森協定」。其主要內容有:美元對黃金貶值7.89%,黃金官價從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美元含金量貶為0.818513克,對「特別提款權」比價由原來的1:1貶至1.08571美元等於1「特別提款權」。
  • 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貶值10%,含金量減為0.73662克,黃金官價每盎司提高到42.22美元。對特別提款權比價貶至1.20635美元等於1「特別提款權」。

歷史上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意大利已經投降,納粹德國在東線轉為戰略防禦,日本已經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區進行大規模戰役的能力,它們的國內經濟更是接近崩潰;而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也遭受嚴重破壞;蘇聯的狀況也同英法一樣,第三個五年計劃還未完成就遭到納粹德國的侵略;1945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占全部資本主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0%,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占世界黃金儲備的59%,相當於整個自由世界黃金儲備的3/4,這使它登上了自由主義世界盟主地位。在這種形勢下,二戰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4個同盟國在英國和美國的組織下,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村(Bretton Woods)一家旅館召開了730人參加的「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這種優勢地位,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它使美國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但其償還債務卻是不對等的或者乾脆是不用負責任的。因為它向別國舉債是以美元計值的,它可以讓印鈔廠毫無節製得加印美元,即便造成美元貶值,也能減輕其外債負擔,又可刺激出口貿易,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此外,由於美經濟實力雄厚,投資環境比較穩定,在美投資能帶來較多利潤,因此,許多人都想在美投資。而大量流通性美元資金的到來,使其利率下降,彌補財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壓縮。另外,在通常情況下,當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一般要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而美國卻不必這樣做。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當美國出現外貿逆差時,美政府可通過印刷美鈔來彌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的平衡,而將通貨膨脹轉嫁給其他國家。這正是戰後的美國雖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額財政赤字卻依然能保持經濟狀況穩定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見到在二戰後的經濟總量增長圖中,美國一枝獨秀。

再有,還可以使美國獲得巨額的鑄幣稅:指政府發行貨幣取得的利潤(等於鑄幣幣面價值與鑄幣金屬幣價的差額)。在金本位崩潰之後,以紙幣為基礎的信用本位取代了金本位;美元代行國際貨幣職能,給美國帶來了巨大利益。當一張毫無價值可言的紙幣被國家印製出來時,鑄幣稅就等於這張紙幣所能購買到的社會產品價值,中間的差額即為美國的「鑄幣稅」。

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1994年公布,全世界美鈔流通量為3500億元,1/3在美國境內流通,2/3在外國流通。紐約聯儲局報告稱,在2002年末,在市面流通的6,200億美元貨幣中,有大約55%到60%,即3,400億到3,700億美元左右是在美國以外地區流通的。根據聯邦儲備體系最近的估計,在所有流通的美元中,大約三分之二為美國境外持有。在2012年底於全世界流通的美國貨幣總額已達一兆一千兩百六十七億美元[6]。僅在1989到1996年3月間,流到俄羅斯阿根廷的美鈔就分別達到了440億和350億美元。而美國印製一張1美元鈔票的材料費和人工費只需0.03美元,卻能買到價值1美元的商品,美國由此得到每年大約250億美元的巨額鑄幣稅收益,二戰以來累計收益在二萬億美元左右。

世界上歐元與美元之比較
  美國
  自行使用美元
  貨幣與美元掛勾
  貨幣在固定範圍內與美元掛勾
  歐元區
  自行使用歐元
  貨幣與歐元掛勾
  貨幣在固定範圍內與歐元掛勾

但是由於二戰時的通貨膨脹、二戰後的通貨膨脹、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時期的通貨膨脹、以及兩次通貨膨脹間的另一輪通貨膨脹,使美國價格水平在1934年到1971年間上漲了2倍,同時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保持黃金的美元比價不變,高估美元,低估黃金。這時各國央行開始儲備黃金,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成黃金以增加它們的儲備。1948年,美國擁有全世界70%的貨幣性黃金儲量也就是7億盎司。而隨着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地位不斷下降,美元災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的惡化,在20世紀50年代與60年代,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歐洲由於越南戰爭產生了一股反美情緒,法國帶頭把所有的順差以黃金的形式進行儲備。於是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48年的7億盎司降到1970年的2億5千萬盎司,有一半以上將近三分之二黃金儲備流失了,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1971年出現了「美元危機」,從60年代到70年代,爆發這樣的美元危機就達11次之多。儘管美國政府為挽救美元採取了許多應急措施,都未能奏效。

紙幣

美元紙幣是採用棉纖維製成的。棉纖維使紙張不易斷裂,吸墨好、不易掉色。麻纖維結實堅韌,使紙張挺括,經久流通不起毛,對水、油及一些化學物質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美元紙張中沒有添加增白劑,呈本白色,在紫光燈下不反光。

使用中的美元紙幣
面值 ($) 正面圖案 背面圖案
1 喬治·華盛頓 美國國徽
2 托馬斯·傑斐遜 リンク=Special:FilePath/US_reverse-high.jpg 美國獨立宣言簽署
5 亞伯拉罕·林肯 林肯紀念堂
10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美國財政部
20 安德魯·傑克遜 美國白宮
50 尤利西斯·格蘭特 美國國會大廈
100 本傑明·富蘭克林 美國獨立紀念館

防偽設計

1880-1928

自1880年起,美鈔的紙張內夾有紅藍纖維絲,這種纖維絲是在造紙時摻入紙漿的。因此,纖維絲有的夾在紙中,有的浮於表面,用針尖可以把纖維絲挑出來。在1928年以前,紅藍纖維絲分布在鈔票的正中,由上至下狹長的一條。

1928-1934

1928年及以後各版,纖維絲漫布全版。

1934-1990

1934年以後各版,油墨中添加了磁物質,具有磁性。真美鈔採用熒光油墨和磁性油墨等專用油墨特製,故美鈔正面右側的綠色徽記和綠色號碼,在白紙上用力擦拭後,紙上能留下「綠痕」。

1990-1996

1990年起,美元紙張中(人像左側)加入了一條被稱為「邁拉」的聚酯類高分子物質製成的安全線,安全線上有美元符號及面額數字,迎光透視清晰可見。美元正面油墨為黑色稍深,略帶灰色,背面為綠色。

1990年版以後,下面肖像窗周圍加有縮微文字

1996-

1996年以後發行的部分美元會隨光線角度不同而顯示一會黑一會綠。美元的主要圖案是雕刻凹版印刷,庫印及連號等為凸印。

版面標記

在美元紙幣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用字母、數字或者是圖案做成的標記,他們中有的是用於辨認美元紙鈔真偽的,而有的甚至只是用來宣揚宗教信仰。

  • 一般在美元中顯著的位置(硬幣就在人物頭像的下方,紙幣上的一般位於反面中線的上方)有一句標語"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此銘刻首次出現於1864年的兩美分硬幣上。自1955年起,美國國會使它成為法定的國家格言。現今法律規定,所有美國硬幣和紙張鈔票上都必須使用此標語。第一次於紙張鈔票出現,是在1957年系列發行的1元「銀券」,並開始在1963年系列的「聯邦儲備鈔券」出現。
  • 一美元印有美國國徽正反面於鈔票反面,右邊為老鷹,左邊為全知之眼
  • 庫印(TREASURY SEAL)。美鈔下面印有美國國庫印記聯邦準備券的庫印印在右邊。其他券類的庫印,1928年的在左邊,1934年版起一律改印在右邊。

早期庫印為圓形,外圍有四十個齒,每個齒粗細大小均勻,圓內一圈有拉丁文字「THESAUR AMER SEPTENT SIGIL」,圓的中心是一個盾牌,盾牌被一個倒V字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為一個天平,周圍分布有32個圓點,倒V字內有13顆五角星,下半部分為一把鑰匙,鑰匙孔為一個「T」字形,周圍有17個圓點,整個盾牌內有49個圓點。自1969年版起,庫印進一步簡化,文字改為英文「THE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1789」(財政部,1789),盾牌外圍的花紋取消,上半部是22個圓點,下半部是17個圓點,共39個圓點。1928年和1934年版是大庫印,直徑為20毫米,1935年版及以後各版一律改為小庫印,直徑為16毫米,圖案和文字不變。庫印的顏色有綠、藍、黃、紅、棕五種,按券類而不同。庫印的上方是首都的地名「WASHINGTON,D.C.」(文中所講的是指1美元和2美元面值紙鈔,下文所講的行印現其他的面值都是直接寫字母數字組合[7]

各聯邦銀行及對應城市、代碼、字母請參看:
波士頓 A 1
紐約 B 2
費城 C 3
克利夫蘭 D 4
里士滿 E 5
亞特蘭大 F 6
芝加哥 G 7
聖路易斯 H 8
明尼阿波利斯 I 9
堪薩斯城 J 10
達拉斯 K 11
舊金山 L 12
  • 行印(BANK SEAL)。由聯邦儲備銀行印製的美元上除了庫印外還有不同聯邦銀行的行印,其它券種則沒有。行印表示發行該券的銀行,行印是黑色圓形,直徑為16毫米,外圍有三十個齒。圓內有兩圈文字外圈為聯邦儲備銀行名稱,內圈為城市名。行印的中心是銀行的代號字母(該字母與連號首位的字母相同)。1934年版和以前各版,是大行印,外圍無齒,直徑為19毫米。1950年版和以後各版是小行印,直徑為16毫米。
  • 四開號(QUADRANT NUMBER)。1963年版及以後各版美元是在一張大紙上印三十二張鈔票,但字母只是26個,不夠用,於是把一張大紙先劃為四開,每開印八張,並使用八個檢查字母(A-H),表示每張鈔票在某一開的位置。四開再按1-4編號,稱四開號,用小字印在左上角檢查字母的右下角。例如C2表示此票在印製時是在第2開的第三個位置。
  • 版號(PLATE NUMBER)。在美鈔正面右下角檢查字母的右邊,或在檢查字母的下邊,印有很小的數字,這是正面版號。背面右下面,或在右中的數字,是背面版號。
  • 由一或兩個開頭字母加上8個數字和一個末尾字母組成。法律規定每一個號碼只能出現一次,因此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有時就印製將連號的末尾改成星號(star note)的美元來替補在印刷過程中被損壞的美元。印有星標的美元與其他任何同一券種的美鈔之間都沒有區別。
  • 券種印於紙幣正面的上方,參見下文歷史上美鈔的不同版本

歷史上美鈔的不同版本

在《獨立宣言》發表以前,美國大陸就已經使用紙鈔了。美國的貨幣史最早可上溯到1690年,殖民地麻省發行了第一張紙幣,以彌補軍事行動的花費,這種做法很快輾轉在十三個殖民地中流傳,但因手工雕刻銅版容易磨損、需要不斷修版,所以無法保持成品的一致性,結果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機,最終偽鈔到處泛濫,於是這些鈔票很快就被廢棄了。

  • 到了1764年,英國當局在對北美殖民地貨幣多年來的限制後,終於下達一項對殖民地發行貨幣的禁令。後來,由於對英獨立戰爭,北美殖民地資金消耗很大,大量的金銀被英國作為稅收徵收,導致美國國內資金缺乏。十三個殖民地的聯合政權大陸會議(美國大陸國會)為了籌集資金,於1775年5月10日在麻省舉行了會談並於6月22日批准發行了總價值為兩百萬美元的一種可兌換西班牙銀元之紙幣,稱為大陸幣(Continental Congress)。但是由於不久便出現了偽鈔,因此導致它的價值實用很小,以致美國俚語中將不值錢的東西稱為「還不如一個大陸幣」。該券於1781年被銀行券(即為由銀行發行的,可在該銀行範圍內自由兌換金屬貨幣的紙鈔)取代。
  • 1781年12月31日,費城北美銀行成為首家國家銀行並獲得發鈔特許權。1789年美國憲法公布後,紐約銀行普羅維登斯銀行也獲特許發行貨幣(直到1836年)。1785年7月6日,美國國會正式通過將元(Dollar)作為法定貨幣單位。1791年美國國會又特許「美國銀行」二十年期作為美國財政部國庫代理人。此乃第一個為政府履行中央銀行功能的銀行,一直運作至1811年國會拒絕續訂此銀行的特許狀為止。了解到必須有中央銀行系統迎合國家財務的需要,國會於1816年特許第二家「美國銀行」再擁有二十年期代理。1877年時,財政部製版印刷局開始印刷所有美國貨幣。
  • 1861年,為了籌措南北戰爭的費用,美國國會立法,授權財政部直接發4.5億元無鑄幣和黃金擔保、不兌現的「即期票據」(Demand Notes)。出於防止偽造的目的它使用難於照相複製的綠色油墨(鹵化銀感光劑對綠光最不敏感),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鈔票背面使用了比正面深的綠色,由此被稱為「綠背票」(greenback),時至今日,美元仍有此外號。嚴格的來說,這是第一種普及流通的美國貨幣。它被稱為聯邦券,也就是政府券(United State Notes)。它的庫號和連號均為紅色。每一張「即期票據」皆由財政部登記官的代理人及聯邦財政總長親手簽名。這一措施不實際,激發了准許登記官及財政部長將簽名通過製版印刷於貨幣上的新法規。此項措施於1862年發行的第一系列政府券開始實行。
  • 根據1861年美國立法規定,財政部又發行了國庫券(TREASURY NOTE),它只有兩種版,1890年和1891年版,用此票在當時可以購買白銀和黃金。
  • 1862年到1864年期間國民銀行法准許各州指定的銀行發行以美國公債為準備金的紙幣,稱為國家銀行券(NATIONAL CURRENCY)庫印和連號均為棕色,亦稱國家券國家流通券。這些紙幣式樣繁多,大約有1600家州立的和私人的銀行發行貨幣,7000多種面貌各異的法定貨幣。所有特許發行紙幣的私人銀行和州立銀行於1863年被要求參加國家銀行系統或繳納10%的鈔票發行稅。1908年又補充法案,准許國民銀行以美國公債以外的債券為準備金發行紙幣。到後來國家券形成由聯邦儲備銀行和國民銀行的兩種主要版本:國民銀行發行的版本連號為6位數字,在正面左右兩邊還印有兩個或四個字體粗大的黑色號碼另一種連號為8位數字;鈔票正面左側刊有印發該券的聯邦儲備銀行分行的名稱,左右方印有4個斜對着的黑色聯邦儲備區識別代號字母,這是聯邦儲備銀行體系發行的。發行較早的國家券有4個負責人簽字,兩上角為財政部長和國庫主任簽字,兩下角是該簽發銀行或聯儲分行出納長和總裁的簽字。該券於1935年7月1日起收回不再發行。1928年以後又發行了一種1929年版,這是美國政府財政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了籌措軍費,於1942年12月以國家券的形式發行的6.6億美元鈔票。
  • 為了兌取黃金美國政府於1870年開始發行了金幣券(GOLD CERTIFICATES)它的庫印、連號是黃色,亦稱金元券。該券票面上印有「持有人可憑此兌取金幣」字樣。它是由美國財政部發行以百分之百黃金作準備的貨幣。從南北戰爭結束到1933年,金幣券可自由兌換金幣,並作為美國貨幣供應的一部分在市面上流通。1931年隨着金本位制崩潰,1933年金幣券也就停止兌換黃金。
  • 出於防止銀元私運出國的目的,美國於1878年開始發行了銀幣券(SILVER CERTIFICATES)。庫印、連號是藍色,亦稱銀元券。是根據1878年和1886年通過的法律發行的,它可以兌換等值的銀幣,後來由於銀價的上漲,從1968年6月24日起,銀元券不能再兌換銀元。另外,還有一種黃色庫印藍色連號的銀幣券,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隊北非使用的軍用票。黃印是區別於藍印,以備落入敵人手裡可以作廢。大戰結束後,許多黃印紙幣流通很廣,已和其他美元票券同樣使用。
  • 第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事件後,為了防止萬一夏威夷群島淪陷、大量美元落入日軍手中,發行了夏威夷券。這不是一個獨立的券類,而是在已有的券種(聯邦儲備券和銀幣券)鈔票上加印黑色「HAWAII」字樣,背面則以較大字體的空心「HAWAII」橫印在鈔票中間,庫印和連號是棕色。大戰結束後仍為合法貨幣,到處流通。
  • 美國在朝鮮戰爭中,在韓國發行了一種軍用票,票面上印有「軍人戰爭區償付憑證」字樣,限定在戰區使用,不作一般貨幣流通。這種票於已於1954年5月25日宣布作廢。

上文中所述的1861年至1928年發行的各種鈔票,票幅較大,尺寸不分券類和面額均為178毫米×73毫米,美國財政部命令於1922年開始收回,但仍是美國法定貨幣,可向美國銀行兌換。1913年12月23日,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儲備法》建立了聯邦儲備制度。按照「法案」的規定,全國劃分了12個聯邦儲備區,每一個區在一個指定的中心城市(聯邦儲備市)設立一個聯邦儲備銀行,在全國有12家聯邦儲備銀行,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這樣在美國共有12家聯邦儲備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在首都華盛頓設立了聯邦儲備委員會,作為最高領導機構。聯邦儲備銀行於1914年11月16日開始發行了作為法定貨幣的聯邦儲備銀行券(FEDERAL RESERVEBANK NOTES)用以換回國民銀行券,1945年6月12日起,這種券收回不再發行。同時發行了一種聯邦儲備券(FEDERAL RESERVE NOTES)作為日常大量的通用貨幣。按規定聯邦儲備券應有充足的擔保,其擔保物是黃金或政府債券,高級或短期商業證券。它的連號和庫印為綠色。目前我們所能接觸到的99%均為聯邦儲備券,其他的還有少量的政府券和銀幣券。

硬幣

美國流通硬幣共有1分、5分、10分、25分、50分、1元6種面額,美國歷史上曾有6位著名總統的頭像分別出現在這6種面額的硬幣上。

  • 1美分圖案是美國歷史上廣為人知的林肯總統側面頭像,是林肯誕辰100周年(1909年)開始發行的;
  • 5美分圖案是為紀念美國第三任總統,即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斐遜離任回歸故居130周年(1938年)發行的;
  • 10美分圖案是實施新政小羅斯福總統逝世一周年(1946年)時發行的;
  • 25美分是美國最常見的輔幣,是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誕辰200周年時(1932年)發行的;
  • 50美分硬幣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約翰·肯尼迪的頭像,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不幸遇刺身亡,為了紀念他,美國於1964年起改用肯尼迪頭像作50美分的圖案;
  • 1美元硬幣有兩種圖案,一種是1961年發行的採用艾森豪威爾總統頭像圖案,由於此幣外徑太大(直徑38.1毫米,俗稱大1美元),流通使用很不方便,因此,於1981年起重新發行小1美元(直徑為26.5毫米,比半美元外徑還小些),圖案換成美國女權運動活動家蘇珊·安東尼的頭像。1999年11月18日在費城造幣廠首發了金黃色的美元1元硬幣(暱稱「金色元」,golden dollar)圖像為印第安婦女「薩卡加維亞」(Sacagawea)背負襁褓中的幼子「巴蒂斯特」(Jean Baptiste)。為了表彰美國原住民婦女及她們對美國的貢獻。

暗記

在美元硬幣上不那麼顯著的地方有一些用來表明其身份的暗記。在正面人的下方,會有一個大寫字母來表示它是由哪家鑄幣廠製造的。其含義如下:

通常所說的P版、D版美元等也就是不同鑄幣廠的版本,它們可能會在細節上有微小的出入。

使用中的美元硬幣
畫像 面額(¢) 硬幣 圖案 通稱為
正面 背面 厚度(mm) 重量(g) 材質 正面 背面
1 19.05 mm 2.50 g 亞伯拉罕·林肯 聯盟之盾 「Penny」
5 21.21 mm 5.00 g 白銅 托馬斯·傑斐遜 蒙蒂塞洛 「Nickel」
10 17.91 mm 2.268 g 芯,表面鍍 富蘭克林·羅斯福 火炬橄欖枝 「Dime」
25 24.26 mm 5.67 g 喬治·華盛頓 白頭海雕 「Quarter」
50 30.61 mm 11.34 g 約翰·肯尼迪 美國總統紋章 「Half Dollar」
100 26.50 mm 8.10 g 黃銅 無固定樣式,歷任美國總統之頭像 自由女神像 「Dollar Coin」

海外流通與發展

歐洲美元(Eurodollar)是指儲蓄在美國境外的銀行,不受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監管之美元。因此,存放在亞洲銀行系統的美元也是歐洲美元。

與美國境內的存款不同,歐洲美元的利率完全由市場決定。現時,CME及ICE提供多款歐洲美元期貨期權供投資者交易,管理利率風險。

仿冒事件

參見

匯率

當前 USD 匯率
根據Google財經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JPY TWD
根據新浪財經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JPY TWD
根據雅虎財經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JPY TWD
根據雅虎香港財經: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JPY TWD
根據Yahoo奇摩股市: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JPY TWD
根據XE.com​(其他語言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JPY TWD
根據OANDA​(其他語言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HKD JPY TWD

注釋

  1. ^ 根據《布列敦森林協定》,在1944年至1973年間,美元與黃金為固定匯率,意即美元等同於黃金,故有美金一詞。1971年美國退出《布列敦森林協定》,美元與黃金匯率脫鉤,該制度於1973年終結。
  2. ^ 美國聯邦儲備票據上寫着"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 public and private" 譯文
    這張票據是所有公共和私人債務的法定貨幣
  1. ^ United States Dollar,直譯為合眾國元

參考文獻

  1. ^ Central Bank of Timor-Leste. [201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8). The official currency of Timor-Leste is the United States dollar, which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payments made in cash. 
  2. ^ Ecuador. CIA World Factbook. 2010-10-18 [2010-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2). The dollar is legal tender 
  3. ^ El Salvador. CIA World Factbook. 2010-10-21 [2001-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7). The US dollar became El Salvador's currency in 2001 
  4.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201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5). 
  5. ^ Rate-Exchange.org - US Currency / US Dollar. [2008-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4). 
  6. ^ 存档副本 (PDF).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20). 
  7. ^ 美元紙鈔的Code Letters[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