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90年缅甸议会选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缅甸1990年议会选举

← 1960 1990年5月27日 2010 →

缅甸议会的492个议席
  第一大党 第二大党 第三大党
 
领袖 昂山素姬 吴达觉 昆吞乌
政党 全民盟 缅甸民族团结党 掸族民主联盟
选前席次 0 0 0
赢得席次 392(下院) 10 (下院) 23(下院)
席次差额 392(下院) 10(下院) 23(下院)
民选得票 7,943,622 2,805,559 222,821
得票率 58.7% 21.2% 1.7%

选前缅甸总理

苏貌
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

选举结果作废

苏貌
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

缅甸曾于1990年5月27日举行过一次议会选举。是次选举是自1960年来的第一次多党的选举。这次选举的目的并不是要选出一个议会制政府,而是要选出一个与宪法起草委员会规模相当的议会以起草新宪法[1]

昂山素姬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是次选举中大胜,赢得了492个议席中的392个。然而,选举后军方却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并通过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继续统治缅甸到2011年。这次选举的投票率为72.6%[2]

背景

8888民主运动昂山素姬领导并成立的全国民主联盟的崛起,使得全球的媒体都把目光转向了缅甸的政局[3]

1988年9月,由缅甸军方控制的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在它的一号宣告(Declaration No. 1)中确立了未来的四个目标:恢复法律和秩序、改善交通、改善人道主义状况,以及举行多党制选举[4]。同时,委员会还称“军方会在不久后还政于民”[4]。与此同时,有人呼吁昂山素姬进行缅甸公民与军政府之间的对话[5]。1989年5月,政府重开参与了前一年的民主运动的大学。同时,军政府还同意让步,并确定会在1990年5月举行大选。政党的注册也在该月开放[6]。而确切日期最终之所以定在1990年5月27日,系因27日被认为是吉日(2+7=9,缅甸人认为9带有吉祥性质),且是五月的第四个周日[7]

参与政党以及选战

是次选举共有93个政党推出共2297名候选人参与角逐。每个选区选区都有2名以上的候选人参选[8]。在93个参选政党中,有19个政党是少数民族政党[9]

军政府当局希望为其所支持的缅甸民族团结党能在大选中获胜[8]

昂山素姬在这次选举中成为奈温很不赏识的助手盛雷音的竞选对手[10]。缅甸民族团结党的竞选标志是一捆水稻秆,全民盟的竞选标志则是一顶草帽[11]。然而,有些人把水稻秆绑到了他们的脚踝边——这在信仰佛教的缅甸被视为是极端无礼的行为[11]。选举前昂山素姬被软禁。

在选战进行期间,军政当局对反对派人士施予了限制。当局希望军政府前成员昂基(Aung Gyi)能够领导一个脆弱的、不会对军方权益构成威胁的联盟。昂基在1988年因为发表反对当局的意见而被投入监狱,但是,他批评昂山素姬,说她“被‘共产分子’幕后操纵”[11]。而在选举进行期间,前总理吴努处于被软禁的状态[12]。在选战期间,当局仍然对公众集会和政治集会施加限制,所有的政治文献也被要求在出版之前需经过恢复法制委员会(SLORC)审查[13]。离投票日还有2天的时候,当局出乎意料地向61国的记者发放了签证,以让他们能够对这次大选进行报道[8]

结果

全民盟在这次选举中赢取了492个议席中的392个,而军方支持的民族团结党虽然获得了仅次于全民盟的选票(占总票数的21%),却只获得了10个议席(名列各党中的第四位)[8]

政党 得票 得票率 赢得席次
全国民主联盟 7,930,841 52.5 392
缅甸民族团结党 3,312,122 21.9 10
掸族争取民主同盟 220,835 1.5 23
联合民族民主党 182,752 1.2 1
若开民族党 157,255 1.0 11
孟族全国民主阵线 135,874 0.9 5
国家争取人权民主党 128,129 0.8 4
缅甸民主党 63,387 0.4 1
民族民主党 61,791 0.4 3
钦族争取民主民族会 51,277 0.3 3
联合帕欧族组织 43,214 0.3 3
阿尔坎人民民主阵线 31,620 0.3 0
联合达努争取民主党 23,145 0.1 1
钽昂全国民主联盟 22,223 0.1 2
克耶民族团结民族会 16,580 0.1 2
拉祜族发展党 15,794 0.1 1
克钦邦全国争取民主代表大会 13,994 0.1 3
克密族民族团结会 12,578 0.1 1
Zomi族全国代表大会 12,372 0.1 2
卡亚邦民族民主同盟 11,664 0.1 2
纳加丘陵地区进步党 10,612 0.1 2
卡曼族全国民主联盟 10,596 0.1 1
毕业生和往届生民主协会 10,508 0.1 1
团结民族民主同盟 8,929 0.1 1
掸邦Kokango民主党 7,392 0.1 1
克伦邦民族会 6,401 0 1
马拉人民党 592,958 3.9 1
爱国老战友联线 1
61个其它政党 0
无党籍 151,763 1.0 6
悬缺 7
废票 1,865,918 12.3 -
总投票 15,112,524 100 492
选民总数 20,818,313 49.8
来源: Nohlen et al.

选举结束后

最初军政府称他们会尊重选举结果,只不过他们要在一部新宪法被制定出后才会交权。军方还称,新宪法的立法工作最多会花费2年的时间[14]。然而在选举结果公布后,震惊于选举结果,军方最后宣布选举无效,不少异议人士也被迫流亡。一些流亡海外的异议人士还在美国成立了缅甸联邦国家联合政府[15]。在选举结束两个月后,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发布1/90号命令称他们对缅甸的统治“具有合法性”,因为他们是“受到联合国和其它各国政府认可的”,且“能够阻止联邦的分裂”[16]。委员会还要求所有政党必须要获得他们的认可,并且要接受1/90号命令。命令发布后,不少异议人士都因拒绝接受军政当局的要求而被逮捕[16]。是次选举的“赢家”昂山素姬不但未能执政,更长期遭到多次软禁,直至2010年才获释。

参考

  1. ^ Steinberg, David. Burma/Myanmar -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90–93. ISBN 978-0-19-539067-4. 
  2. ^ Nohlen, D, Grotz, F & Hartmann, C (2001) Elections in Asia: A data handbook, Volume I, p611 ISBN 0-19-924958-X
  3. ^ Reid, Robert; Grosberg, Michael. Myanmar (Burma). Lonely Planet. 2005: 35. ISBN 978-1-74059-695-4. 
  4. ^ 4.0 4.1 Guyot, James F. Myanmar in 1990: The unconsummated election. Asian Surv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31 (2): 205–211. JSTOR 2644932. 
  5. ^ Ling, Bettina. Aung San Suu Kyi: standing up for democracy in Burma. Feminist Press. 1999: 62. ISBN 978-1-55861-196-2. 
  6. ^ Ling, 1999, p. 63.
  7. ^ Perry, Peter John. Myanmar (Burma) since 1962: the failure of development.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7: 43. ISBN 978-0-7546-4534-4. 
  8. ^ 8.0 8.1 8.2 8.3 Eur. Far East and Australasia 2003. Routledge. 2002: 863. ISBN 978-1-85743-133-9. 
  9. ^ Steinberg, David I. Burma, the state of Myanmar.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1: 46. ISBN 978-0-87840-893-1. 
  10. ^ Ludwig, Arnold M. King of the Mountain: The Nature of Political Leadership.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4: 106. ISBN 978-0-8131-9068-6. 
  11. ^ 11.0 11.1 11.2 Erlanger, Steven. The Burmese Are Going to Vote; the Army Tells Them To. The New York Times. 1 April 1990 [2014-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12. ^ Erlanger, Steven. Burmese Vote Today, or Do They?. The New York Times. 27 May 1990 [2014-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13. ^ Ling, 1999, p. 64.
  14. ^ Anderson, Jack. Even with elections, Burma is slow to change. Kentucky New Era. 11 June 1990. 
  15. ^ Gravers, Mikael. Nationalism as political paranoia in Burma: an essay on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power 2. Taylor & Francis. 1999: 69. ISBN 978-0-7007-0981-6. 
  16. ^ 16.0 16.1 Eur, 2003, p. 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