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苏联渔业部走私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苏联渔业部走私案,又名黑鱼子酱走私案,发生于1980年。

背景

二十大后,勃列日涅夫为了追求干部队伍的稳定,逐步推行事实上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促进了特权阶层核心力量的形成。这些官员中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很多贪污受贿案的涉案人员范围都非常大,下至基层官员,上至全联盟的高级干部,从个别部长、州委书记,渐渐发展到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甚至勃列日涅夫的家族成员等,而且涉案金额巨大。[1]

起因

事情起源于一批鲱鱼罐头。一位克格勃侦察员打开了其中一个后发现,里面装的竟是价格昂贵的鱼子酱,这反常的情况引起了他的怀疑。

经过

经过艰苦的调查,案情终于大白——原来,苏联渔业部的一批官员与某公司达成秘密交易,把索契阿斯特拉罕两地生产的鱼子酱装入贴有鲱鱼商标的罐头运往国外。负责销售的西方公司用买鲱鱼的价格买下,然后倒手销售,并从巨额赢利中拿出一部分,为苏方参与者存入瑞士的银行。直到东窗事发,这种倒卖活动竟持续了10年之久。[2]

此案涉案人员遍及渔业部副部长、外贸部食品工业部太平洋舰队等部门,人数多达300余人。据苏联检察院调查处处长A.布图尔林回忆,在参与调查此案时,“一开始我们就遇到多方面的人,涉案的人从操作班长、工匠到鱼类加工厂厂长,从海洋联合贸易公司工作人员到渔业部主要领导,直到副部长雷托夫。” 实际上,这个贪赃受贿的链条末梢没有止于雷托夫,还涉及渔业经济部领导、苏共中央委员A.A.伊利可夫。[3]

由于案件带来的影响太大,最后此案的负责人被调往别处任职,而案件则不了了之。

影响

此案给苏联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也说明了当时苏共特权阶层力量之强大,体现了勃日列涅夫时代苏联官场污浊的风气,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参考来源

參考資料

  1. ^ 求是理论网. 苏联时期的腐败及其成因_体制腐化_求是理论网. www.qstheory.cn.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8). 
  2. ^ “特权阶层”革了苏联共产党的命(2)--文史--人民网. history.people.com.cn.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3. ^ 2024.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官员的腐败及影响--理论--人民网. theory.people.com.cn.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