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冈县中国湖北省旧县名。始置于开皇十八年(598年),建置沿袭至1990年,历代均为郡、府、州治所。

“黄冈县”历代均为郡、府、州治所。但其治所“黄州”所指地域存在差异:“黄州”原指今武汉市新洲区的邾城(即古黄州、旧黄州城、旧州,后因俗改称新洲)。唐末,黄州城迁移县治于近代所知的黄州城(今黄冈市区,即新黄州)。

因明清之时,旧黄州城和新黄州城均属于黄州府黄冈县管辖,故部分古文中所述黄州,即可能指代旧黄州城(邾城),也可能指代新黄州城(今黄冈市区)。

因旧黄州城(邾城)在历史上曾短暂作为“齐安郡”治所,故在宋代以降的文学作品(如苏轼的一些诗文)中,常用“齐安”指代今武汉市新洲区、麻城市等地。

1950年以前,黄冈县辖地大致相当于今地级黄冈市所辖的黄州区团风县武汉市所辖的新洲区,1951年至1990年间则大致相当于今黄州区和团风县。

重要沿革年表

  •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南安县为黄冈县,县治黄州城(今武汉市新洲区邾城),亦是历代郡、府、州治所。
  • 唐朝中和三年(883年),杭州镇将董昌反叛,拒绝朝廷派去的刺史路审中入城,路在逃时客居黄州,闻鄂州(武昌)刺史崔绍病故,便在黄州地方招募三千兵马,前去占鄂州。唐时鄂、岳、黄三州同属武昌军,武昌牙将杜洪随之与路审中勾结,并一同占领岳州,自封刺史。他们占领了鄂、岳二州,仍然据有黄州,为了军事上的进退便捷,于是他们擅迁黄州治所于今黄州区禹王城。后来,杜洪趁安陆周通率兵攻打路审中时,乘虚入鄂州,被唐僖宗拜为本军节度使,杜企图将鄂、岳、蕲、黄之地连城一片,谋求更大势力,但遭到四方军阀和土团头领的猛烈攻击。时永新吴讨率土团军占据了黄州,为了有别于杜洪所据的旧黄州,于是打出了新黄州的旗号,也就是后来出现的д“新州”一说,时达八年之久。《资治通鉴》载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3月,黄州刺史吴讨举州降杨行密。”由此可见,吴讨的黄州刺史也是得到朝廷认可的。当时出现了杜洪所据的黄州(今黄州禹王城)、吴讨所据的黄州(今新洲)两个黄州。由于吴讨降杨行密,黄州城即废,州、府、县衙迁至禹王城,并沿用了黄州之名,因此,才有了今黄州、黄冈之名。黄州故城则被称之为“旧州”(现新洲)。
  • 元朝时,属黄州黄州路
  • 明、清时,属黄州府
  • 1912年,全国废府,保留黄冈县,1913年属鄂东道
  • 1929年:县城迁往团风镇(今团风县团风镇)。
  • 1932年:县城回迁黄州镇
  • 1947年10а月10日,解放军刘邓大军第十七旅击溃驻守团风镇的国军暂编十七旅,第一次攻占团风镇[1]
  • 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5月13日夜,解放军四野第156师466团担任主力开始进攻团风镇。14日6时,战斗结束,攻占团风镇。随后,解放军攻占湖北重镇武汉。6月初,中共政权在黄冈县建立起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当地中华民国政府机关、学校、邮电、医院等单位。同时,将中共黄冈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机关由黄州镇移驻团风镇[1]
  • 1949年后隶属于黄冈专署(后改为黄冈专区黄冈地区),专署驻黄州镇,县城则再迁团风镇。
  • 1951年:县境西部划出,分设新洲县(今武汉市新洲区)。
  • 1955年:县城复迁黄州镇。
  • 1983年:黄州镇划归新设立的地级鄂州市,改设鄂州市黄州区。
  • 1987年:撤消鄂州市黄州区,恢复为黄州镇,复归黄冈县。
  • 1990年:撤消黄冈县,改设县级黄州市,「黄冈县」遂成为历史名词。
  • 1996年:撤消黄冈地区和县级黄州市。黄冈地区改设地级黄冈市,市政府驻黄州;原县级黄州市则一分为二,南部设黄州区,北部设团风县,均隶属于新的地级黄冈市。

注释

  1. ^ 1.0 1.1 渡江战役的进军号在这里吹响——纪念团风解放和渡江战役胜利六十周年. 中国共青团网站,来源:共青团团风县县委. 2009-03-24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6) (简体中文). 

参考资料

  1. 李宝库主编:《中国政区大典》第3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ISBN 7-213-01789-6,第453、461页
  2. 阎崇年主编:《中国市县大辞典》,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ISBN 7-5035-0137-5,第697、713页
  3. 黄冈市政府:〈走进黄冈——历史沿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01-09),于2009年6月1日查阅
  4. 黄州区政府:〈黄州概况——历史沿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09-28),于2009年6月1日查阅
  5. 团风县政府:〈团风概况——历史人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8-10-31),于2009年6月1日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