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陳化成
陈化成之墓

陈化成(1776年—1842年6月16日),业章蓮峰[1]忠愍[2],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順從里十二都丙洲社人(現為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西柯街道丙洲社区)。因父母喪亡十六歲時隨伯母唐氏、族嫂蔡氏渡臺寄籍臺灣府淡水廳新莊頭前庄(今新北市新莊區),清朝高階軍官,師從太子少保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琭,擊敗海盜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稻江(今臺北市大同區)一帶,升任台灣總兵、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等要職,在鴉片戰爭中因死守上海吳淞西砲台而陣亡。

生平

陈化成生於福建同安𬇞洲,童年移居台灣投靠族親,於淡水厅興直堡頭前庄(今新北市新莊區)成長。新莊民間傳說陳化成早年父母雙亡,自幼跟隨族伯陳大永(妻唐氏),族兄陳謙咸(妻蔡氏)夫婦共同生活,唯化成自幼身長體能過人,食量亦過人,長兄無力供養,遂促其投入軍旅,而其大嫂甚為不捨,臨別時贈與親手縫製布鞋一雙(另說特意赴廟宇求之香火香包等),陳化成感撫養之恩,行伍間經常把布鞋繫於腰間懷內,不稍離身。陳化成初入軍中,不會使用火槍,亦不曉刀棍,但身高過人,軍官任之為軍旗手,一日,清軍與匪兵交戰失利,苦候援軍不至,只好撤退,此時陳化成的布鞋突然遺失,心急狂奔,欲找尋之。古時鳴金收兵,聞鼓前進,皆以軍旗為指標,士卒見軍旗奔向前線,以為援軍來臨,發動總攻,士氣大振,人人冒死前進,終於打敗敵軍凱旋而歸,陳化成因舉旗有功,順遂昇官。

後因镇压亦是同安人的海盜蔡牵,因此由額外外委、外委一路擢升,嘉慶七年遷金門鎮右營把總,嘉慶十年遷南澳鎮右營千總,嘉慶十四年升桐山營水師守備,嘉慶十五年遷海壇鎮右營游擊,嘉慶十八年五月署銅山營參將,同年十月署水師提標中軍參將,嘉慶十九年補澎湖水師副將,因籍隸本省與歷未符,嘉慶二十四年調浙江瑞安協副將,旋以丁憂奪福寧鎮烽火門參將,道光元年署澎湖水師副將,道光三年二月調臺灣水師副將,同年八月擢廣東碣石鎮總兵,旋調金門鎮總兵,[3]清宣宗道光十年(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3],驻守厦门,在闽浙总督邓廷桢的支持下多次击退来犯的英国舰队。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调任江南提督[3]。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陈化成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完善了位于长江黄浦江江口吴淞炮台的防御措施,誓死保卫长江水道。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军浙江舟山定海,裕谦、葛云飞牺牲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6月16日。英军攻打吴淞炮台,陈化成率军坚守,中弹陣亡。屍首於12日後才被尋獲。

有子陳廷芳、陳廷棻,孙陳振世。

紀念

清朝扬威将军、乾隆帝曾孙奕经命貝青喬为陈化成做樂府詩而為挽词

一战甬江口,督臣死提臣走;再战吴淞口,提臣死督臣走;三战乃及金陵城,江涛寂静噤不声,陈将军后谁敢兵。君不见走者皆弃诸市,死者长如生。[4]

上海人奉其像於當地著名之上海城隍廟,陳化成也與霍光秦裕伯合稱「上海三大城隍」。在上海,除了黄浦区城隍廟外,宝山区陈化成紀念館和化成路,松江区陈化成祠。在福建厦门金榜山,有陈化成墓

在臺灣,陳化成曾隨伯母蔡氏移居新莊頭前庄,庄內的主要道路被命名為「化成路」。[5]:256、474陳化成姪子陳光淵中舉之後,在頭前庄內豎立旗桿紀念,後被移至中平公園,新莊市長蔡家福立有〈民族英雄陳化成紀念碑文〉。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372》,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

  1.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6650號
  2.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702003435-6號
  3. ^ 3.0 3.1 3.2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435-5號
  4. ^ 貝青喬:《咄咄吟》
  5. ^ 新莊市志編輯委員會. 《新莊市志》. 臺北縣新莊市公所. 1998-02. 
官衔
前任:
蔡萬齡
台灣鎮總兵
1826年上任
繼任:
劉廷斌
前任:
溫兆鳳
台灣水師協副將
1823年上任
繼任:
吳得勳
前任:
熊廷揚
澎湖水師協副將
1821年上任
繼任:
阮朝良
前任:
阮朝良
澎湖水師協副將
1823年上任
繼任:
沈朝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