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特拉·黛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芝特拉·黛薇
Chitra Dewi
(攝於1960年)
出生拉拉·帕德瑪·黛薇·芝特羅哈迪塞庫蘇莫
Rara Patma Dewi Tjitrohadiseikusumo

(1934-01-26)1934年1月26日
 荷屬東印度西爪哇省井里汶府
逝世2008年10月28日(2008歲—10—28)(74歲)
 印度尼西亞耶加達
国籍 印度尼西亞
职业演員、電影導演

芝特拉·黛薇印尼語Chitra Dewi,1934年1月26日—2008年10月28日),本名拉拉·帕德瑪·黛薇·芝特羅哈迪塞庫蘇莫Rara Patma Dewi Tjitrohadiseikusumo),印度尼西亞(印尼)電影演員及導演。她在1950年代因參演由烏斯瑪爾·伊斯邁耳Usmar Ismail)執導的《尊貴的客人》(Tamu Agung)、《閃亮三姊妹》(Tiga Dara)和《鬥士》(Pedjuang)而知名。她在1979年印尼電影節Festival Film Indonesia)憑《因為若妻》(Gara-gara Isteri Muda)一片獲得芝特拉獎Piala Citra最佳女配角獎項,並一直活躍於影壇至1993年為止。黛薇曾在1971年短暫執導過電影,使她成為1998年前四名印尼女性電影導演之一。

生平

芝特拉·黛薇在1934年1月26日出生於荷屬東印度西爪哇省井里汶府Residentie Cheribon),擁有高中學歷[1]

《閃亮三姊妹》中的因德麗亞蒂·伊斯卡克、黛薇和米耶克·維查亞

黛薇首部參演的電影是1955年由烏斯瑪爾·伊斯邁耳為印尼民族電影公司Perfini)執導的諷刺政治喜劇《尊貴的客人》,但她卻是因在翌年與因德麗亞蒂·伊斯卡克Indriati Iskak)和米耶克·維查亞Mieke Widjaja)共同主演同公司的歌舞片《閃亮三姊妹》而成名[2]。該電影講述與祖母同居的三姊妹的愛情生活。它成為了印尼民族電影公司商業上最成功的電影,並衍生一連串女性扮演片中三姊妹的撞臉比賽[3]。據印尼電影歷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Misbach Yusa Biran)所述,黛薇被視為理想印尼女性-輕率而拘束的代表[4]

黛薇在1960年代繼續留在印尼民族電影公司,並參演《鹿鼠將軍》(Djendral Kantjil)和《鬥士》等電影[5],其中後者曾競逐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6]。她亦曾參與耶加達國家戲劇學院的舞台劇演出[7]。與此同時,黛薇亦開始參演其他公司的電影,包括印尼藝術家電影公司(Persari)的《峇里島假期》(Holiday in Bali)、珀納·馬斯影業(Panah Mas Film)的《賓·斯拉默特的遊蕩》(Bing Slamet Merantau)和阿戈拉影業(Agora Film)的《綠谷》(Lembah Hidjau)和《漁人之血》(Darah Nelajan[2][5]

1960年代,黛薇除了繼續幕前演出,也開始參與幕後製作。她建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芝特拉·黛薇電影製作公司,並在1967年監製其首部電影《2X24小時》(2 X 24 Djam)。該公司另外製作了五部電影[8],包括三部由黛薇親自執導的電影《黑暗中做愛》(Bertjinta dalam Gelap)、《少女》(Dara-Dara)和《芝曼德的騎士》(Penunggang Kuda Dari Tjimande)。這些電影在商業上均不成功[7],她亦因此專注於幕前演出[2]。1971年,黛薇獲印尼記者聯盟Persatuan Wartawan Indonesia)肯定其在《龍根》(Nji Ronggeng)的演技[9]

黛薇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主要飾演配角,比如楊中義執導的愛情片《梭羅的女兒》(Putri Solo)、阿斯魯爾·沙尼Asrul Sani)執導的劇情片《生活雜陳》(Kemelut Hidup)和瓦尤·西洪賓(Wahyu Sihombing)執導的劇情片《因為若妻》。其中,她憑《因為若妻》一片,在1979年印尼電影節中獲得芝特拉獎最佳女配角獎項[9]。黛薇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參演了20部電影,直至1993年的《宏劍》(Pedang Ulung)為止[5]。1992年,她獲印尼國家電影委員會頒發終身成就獎[2]。她也在2007年的萬隆電影節獲頒終身成就獎[10]

黛薇的健康狀況隨著其長子班邦·桑蘇迪(Bambang Samsudi)在2006年逝世而惡化。2008年3月,她曾因營養不良而入住本多英達(Pondok Indah)醫院兩個星期,但其健康狀況持續惡化,最終於2008年10月28日下午2時(UTC+7)在其幼子阿古斯·厄爾溫(Agus Erwin)陪伴下於南耶加達家中逝世。她與其父母及長子一同安葬在井里汶的查邦巴伊(Jabang Bayi)墳場[10][11]

影響

在1998年以前,印尼只有4名女性電影導演。除了黛薇之外,其餘三人分別為勒娜·阿斯馬拉Ratna Asmara)、索菲亞·W·DSofia W.D.)和伊達·法里達(Ida Farida[12]。這四人中除了法里達以外均為幕前出身[2]。這些導演均難以獲得猶如男性導演般的認可,使幕前演出成為女性在影壇獲得肯定的唯一途徑[13]

在1998年蘇哈托倒台之後,女性導演的數目有戲劇性增長[13],部份更獲得印尼國內以至國際的肯定。後蘇哈托年代出道的女性導演包括米拉·勒斯瑪娜Mira Lesmana)和南·阿赫納斯Nan Achnas)(曾與其他導演共同執導《每個人》(Kuldesak))[14]妮亞·迪納塔Nia Dinata)(曾執導《擦包看》(Ca-bau-kan)和曾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一夫多妻》(Berbagi Suami))[15]哲娜爾·瑪厄薩·阿尤Djenar Maesa Ayu)(曾執導在2008年位列數張印尼最佳電影排行榜的《我無曳》(Mereka Bilang, Saya Monyet!))[16][17]等。

作品

在其五十年從影生涯中,黛薇曾參演超過80部電影。她亦曾是4部電影的監製、3部電影的導演及2部電影的編劇[5]。黛薇也在電視圈活躍,曾參演《薩蒂卡醫生》(Dr. Sartika)、《心靈之窗》(Jendela Hati)、《克達西》(Kedasih)和《兩根棟樑》(Dua Pilar)等電視劇[2]

幕後

  • 《2X24小時》(1967年,監製)
  • 薩米溫與達西瑪》(Samiun dan Dasima,1970年,監製)
  • 《黑暗中做愛》(1971年,導演、監製及編劇)
  • 《少女》(1971年,導演及編劇)
  • 《芝曼德的騎士》(1971年,導演、監製及編審)

幕前

腳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