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查谟和克什米尔
और कश्मीर(印地文)
مقبوضہ کشمیر(乌尔都文)
1846年—1947年
克什米尔旗帜(1936–1952)
旗帜(1936–1952)
克什米尔国徽
国徽
红色界线内的区域为最大领土范围
红色界线内的区域为最大领土范围
地位印度土邦
首都斯利那加夏季
查谟冬季
宗教伊斯兰教印度教
政府君主制
王公 
• 1846 - 1857
古拉卜·辛格
• 1857 - 1885
兰比尔·辛格英语Ranbir Singh
• 1885 - 1925
普拉塔卜·辛格英语Pratap Singh of Jammu and Kashmir
• 1925 - 1947
哈里·辛格
历史时期新帝国主义
• 建立
1846年
• 终结
1947年
前身
继承
锡克帝国
自由克什米尔
查谟和克什米尔邦
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
阿克赛钦
今属于 印度
 巴基斯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圖

查谟和克什米尔印地語और कश्मीर羅馬化:Aur Kaśmīr乌尔都语مقبوضہ کشمیر‎,轉寫Maqbūẓa Kashmīr‎)是存在于1846年—1947年间,位于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東北部的一个印度土邦,由王公(玛哈拉贾)统治。[1]

查谟和克什米尔在成为土邦前是杜兰尼王朝的一部分,后来该地又被锡克帝国占领。1822年,古拉卜·辛格成为统治者,并开始扩大其在锡克帝国内的影响力。[2]1846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赢得了第一次英国锡克战争,进占克什米尔谷英语Kashmir Valley,并将这块土地通过《阿姆利则条约英语Treaty of Amritsar》卖给查谟多格拉人后,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建立。

《阿姆利则条约》写明,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领土范围西起拉维河,东至印度河,共210,000 km2[3]后来,坎巨提拿噶尔地区,以及吉尔吉特地区也被并入查谟和克什米尔。

20世纪40年代,英属印度面临分区问题,英国殖民政府给土邦三个选择:加入印度、加入巴基斯坦,或是成为独立国家。[4]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王公哈里·辛格没有想要加入印度联邦巴基斯坦的意图,他认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应该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另一个问题是,该国领土内大部分人口皆信仰伊斯兰教,但是其国王却是个印度教徒。當時該國的政府高官認為,一旦查谟和克什米尔独立,那么它不会存活太久,就会被印度巴基斯坦或甚至中国吞并。[5]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境内的冲突不断,巴基斯坦趁机将其西北区域占领。印度也准备全面入侵查谟和克什米尔。英国方面,路易斯·蒙巴顿伯爵劝说王公加入印度,不然印度将会诉诸武力。辛格逃往印度,印度借此机会也进军克什米尔,由此导致克什米尔战争的爆发。战争结束后,查谟和克什米尔领土被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分割,该国家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