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土族
總人口
30万
分佈地區
 中國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县大通县
語言
土族语五屯话
宗教信仰
藏傳佛教道教基督教
相关族群
蒙古族

土族中国西北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两县,其余散居在同仁乐都门源以及甘肃天祝等地。土族源于鲜卑族的一支,曾在中原隋朝时期建立吐谷浑政权。

族源

“土族”族名源于部分土族人自称“土昆”、“蒙古尔”,“察罕蒙古爾”,蒙古族称土族为“白韃靼”,藏族称其为“霍尔”。藏族很早就知道蒙古爾人,東胡有一部分人前往青海遊牧,藏族稱為霍爾。土族是東胡一部分,因此稱為霍爾。沙陀汪古及吐谷渾是最主要的族源。

土族的祖先是古代的鲜卑人一个支系,隋朝时曾在青海一带建立强大的吐谷浑国,在唐朝时受到吐蕃的挤压,沦为唐的附庸。中晚唐時被稱為土渾、退渾,曾依附契丹宋代时和羌族党项人联合建立西夏帝国。西夏被蒙古人灭亡后,吐谷浑人加入到蒙古的军队,在元朝时地位较高,和西域色目人同等待遇。他们其实是吐谷浑人与不同时间来到的蒙古与汪古军人混血种,明代以后逐渐定居,改为从事农业生产,并逐渐和汉族蒙古族等融合,简称为“土人”,清朝因為土司服從,不用土族改土歸流,清政府大力推崇藏传佛教,导致土族人口减少。到了清朝末年只余下不到两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执行了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人口迅速增加。

土族人口分布

土族衣服
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姑娘

语言

過去土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土族語屬於蒙古語族,基本詞彙和蒙古語相同或相近。由於過去通用漢語,所以土語的詞彙從漢語吸收了大量的借词,亦有部分借词從藏语而來。1979年,青海省有關部門制定了以中文拼音為基礎的《土文方案(草案)》,已試行推廣。

宗教信仰

土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由于受汉族影响,还崇拜祖先,信奉关帝二郎神家神灶神门神财神菩萨等。

土族人居住的地方多在山谷间,种的地多半是山地,所以他们非常崇信山神。在村头、村后山头上堆一个土堆,上面插上一块木牌,写着“敕令山神土地守地界”。认为这样能阻挡暴雨,保护庄稼。每代章嘉呼图克图出自土族。

风俗习惯

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尤其精于养。土族建筑特点突出,别具一格。农村一般以村落聚居,村庄大多在山脚下,依山傍水搭造房屋。房子是平顶的,上面可储放粮草。房子多以三间为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中一侧为佛堂。卧室的炕是暖炕,连着锅灶,烧饭的火可以暖炕。住宅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纳顿

重要节日

土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三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戏会,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会,七月廿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庆丰收会)等等。其中擂台会、丹麻戏会和“纳顿”最具民族特色。届时,除举行赛马、摔跤、武术和唱“花儿”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举行物资交流会。此外,与汉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等。民和三川地区社火「演过」描述了隋唐王朝西征吐谷浑兵败而逃的历史。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